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898|回复: 0

”顺手牵羊”是中华文化的糟粕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56

主题

177

帖子

322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322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11-20 15: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ubzm 于 2012-11-20 15:50 编辑

“顺手牵羊”是中华文化的糟粕

      近年来常有报道,一些地方举办花展,尚未结束即被路人顺手牵羊拿走,如今日报道,湖北省首届精品菊花展未结束,30万盆菊花遭哄抢。人们一般把这些现象当做小事,拟或仅是做些道德批评,或拿国外发达国家民众不占公众便宜的例子作比较,指出我们的公民素质低,很少做更深入的分析。
      其实,“顺手牵羊”是中华文化的糟粕!从中华历史渊源文化上,就没有把“顺手牵羊”当做犯罪来看待。
      “顺手牵羊”是中华传统文化“三十六计”中的一计。打开百度“顺手牵羊”的解释是:顺手牵羊指顺手把人家的羊牵走。比喻趁势将敌手捉住或乘机利用别人。现比喻乘机拿走别人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也是非常常用到的一计。尽管也在【解释】里说到“含贬义”,但仍是作为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加以推崇。
      在【引证解释】中,还举例明清小说《黄绣球》第三回:这一天见来的很是不少,黄通理更代为踌躇,怕的是越来越多,容不下去,而且难免有趁火打劫,顺手牵羊的事。巴金在谈到这一节时说:据说就是在那个时候,他到任何地方都要来一下顺手牵羊的表演。并自注:过去我们那里有一句俗话:顺手牵羊不为偷。
      在古近代大多数记载中,都是把顺手牵羊当作某个人在操作一项技能的时候已经达到了十分娴熟的境界的比喻。如《草庐经略· 游失》:伺敌之隙,乘间取胜。后人以顺手牵羊形象化地比喻乘敌人的小间隙,向敌人的薄弱处发展,创造和捕捉战绩的一种谋略。关汉卿著元剧《尉迟恭单鞭夺槊》台词中,就出现了以“顺手牵羊”为名的戏段。《水浒传》第99回写道:前面马灵正在飞行,却撞着一个胖大和尚,劈面抢来,把马灵一禅杖打翻,顺手牵羊,早把马灵擒住。
      我们的古人是把顺手牵羊作为一种战争计谋,而顺手牵羊之计如果用在日常生活之中,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有贪小便宜之嫌,都不那么正人君子气。
      问题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特别是舆论阵地却把“顺手牵羊”倡导在战争计策之外,倡导在了现代经商赚钱的经营活动中了,无形中就倡导在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中了,让好端端的一个纯洁的文化品牌成了糟粕。如《广告学》中就举例,在市场广告竞争中,经营者为了突出本企业产品的优点,在宣传本企业产品优点的同时,往往顺手牵羊,与竞争产品进行比较,间接贬低对方、提高自己。我们出现大量的剽窃、盗版,大概根源也源自于此吧!
  殊不知,今天倡导顺手牵羊,明天也许就会倡导趁火打劫之计了,和谐社会建设何时成功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