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5862|回复: 5

湖北红安卓旺山村曾家城市梦 三代人的迁徙史

[复制链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42

主题

238

帖子

439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439

IP属地:广东清远

发表于 广东清远 2012-11-22 10: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前面3期报道中的家族不一样,湖北红安曾银菊家族,没有出过像“农民工司令”张全收、打工作家周述恒或登上时代周刊的“中国女工”肖红霞这样的“大人物”,曾家三代人的故事,像大海里的一滴水般普通。除了幸运的曾毅,通过考大学改变了自己的身份标签之外,兄弟姐妹中,无论倔强的曾银菊,还是认命的曾宪贵,在城市打拼多年几经波折,仿佛最后都要回到起点回到农村。在这普通的三代人身上,浓缩了数以亿计农民工家族大同小异的经历,他们极少有机会引起关注,一如沉默的土地。  2011年12月13日,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朝阳从一片断壁残垣间隙穿过,打在这片被贱卖的土地上。
  曾银菊跟往常一样,在一楼的小店里支起牌桌,跟三三两两的邻居斗地主。“你打的么子牌?这也能输?”跟很多武汉人一样,曾银菊喜欢在打牌时抱怨牌友两句。
  生活不像打牌,埋怨两句就了事。作为八古墩4000余拆迁户之一,曾银菊家也面临这个难题。政府给的价钱不到周边房价的1/3,拆迁一年半,仍有大半住户没签字。纵然如此,大多数人也已经搬离,只剩下曾银菊等零星几户,颇为冷清。曾银菊也将一些贵重物品搬回老家,在八古墩只留下生活必需品和随时准备关门歇业的小店。
  曾银菊老家在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八里湾镇卓旺山村,红安位于大别山南麓的鄂豫交界处,作为全国闻名的将军县,出过董必武和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另有8名上将、10名中将和43名少将。
  “如果不是拆房子,我还可以在这里继续生存。”作为家族中唯一依靠打工在城市立足的人,曾银菊苦心经营20年,却因为拆迁,城市梦濒临破灭。
  曾银菊的叛逆
  逃婚从湖北逃到新疆
  八里湾镇是红安南部的一个中心镇,距武汉城区仅70公里。全镇到2010年也只有5家稍有规模的企业,农民年人均收入3700元。往北10公里有村名卓旺山,曾家落户在一个叫邱家拳的地方,有百来口人。
  曾银菊1962年出生,上有两个哥哥,下有两个弟弟。在她的记忆中,小时候经常上演的场景是母亲高友珍骂骂咧咧,父亲曾家寿一声不吭,几个儿子跑得无影无踪,作为唯一的女儿,她就成了母亲唠叨的对象。小小年纪的曾银菊有时公开顶撞,往往遭来母亲一顿打。
  由于在“大跃进”时修水库伤了身体,虽然吃苦耐劳,曾家寿干活却使不出力气,每天只能按女性标准挣8个工分,持家重担落到妻子高友珍的肩上。白天高友珍出工干活,晚上在家织布,有时连蜡烛都买不起,高友珍只能赶在清晨或傍晚织。当时大儿子曾方咏已可以帮忙,但三个劳力挣的工分还是很难满足一家七口的口粮,实在要断炊了,就去找别人借,等生产队分下来再还。198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挨饿的记忆才慢慢远去,七口人分到七亩田,吃饱饭没问题了。
  因为家庭贫困,又是女儿,曾银菊近10岁才读小学,1979年读初一时她已经17岁,比同班同学年龄高出一大截,成绩很差,后来辍学回家。每每提起此事,曾银菊仍耿耿于怀:“要是小时候早读书、多读书,不至于现在吃这么多苦。”两个哥哥曾方咏、曾福咏也早早出来干活养家,连小学都没念完,反倒两个弟弟成绩不错。
  1981年曾家分得田地后,曾银菊进了生产队的小工厂,摘桑叶、喂蚕、种树苗。虽然读书不多,但她有主见,希望有朝一日通过努力创造新的生活。1982年,高友珍给20岁的曾银菊物色了一个对象:一个在当地农场上班、有固定工资的邻村男青年。迫于母亲压力,曾银菊和男青年见了面,但印象很不好,可母亲已经收下礼金,男青年又催着结婚,20岁的农村姑娘曾银菊做了个惊人的举动:逃婚。1984年5月,曾银菊只身逃到新疆投奔表叔。
  20多年后讲起这段经历,曾银菊口气仍然坚定:“被逼得没办法了,肯定要逃的。”曾银菊在新疆住了几个月,直到那年秋天,大弟弟曾毅赶赴新疆,才把她接了回家。母亲妥协了,曾银菊回家第一件事就是退亲
曾家寿的遗憾
  一直没尝过城市生活
  1982年,大弟弟曾毅复读一年后高考,考上武汉一所大学。最小的弟弟曾宪贵考入八里中学,成绩比曾毅还好。曾宪贵读书很认真,一心想考大学,还盘算着考上大学后要节省,寄钱回来贴补家用。1985年7月第一次高考,曾宪贵名落孙山。高友珍咬咬牙,让小儿子又复读了一年。事与愿违,第二次高考曾宪贵还是落榜了。
  大学梦破灭,曾宪贵回家种田。1987年他到了武汉一电池厂,做干电池碳棒,一个月80多元。曾宪贵属于临时工,什么福利都没有,但工厂有食堂,生活费也便宜,素菜两毛、肉菜五毛,一天一块就能搞定。
  在武汉打工两年,曾宪贵攒了600多元,加上之前的积蓄,便将老家的房子全部换成红砖。1992年底,曾宪贵认识邻村姑娘吴满荣。吴大曾宪贵几个月,小学毕业。1993年9月,大儿子曾勇出生。
  曾勇的出生,是曾家的一件大喜事。虽然曾宪贵排行最末,但大哥曾方咏一直在家种田,比曾宪贵晚婚;二哥曾福咏1981年只身去新疆,跟家里鲜有联系;曾毅大学毕业后在襄阳一中学教书,成了城里人,生了个女儿;曾勇是曾家长孙,他的出生让曾家寿、高友珍十分高兴。
  大喜之后是大悲,曾家寿见到长孙三个月后就去世了。三儿子曾毅回忆说,因为父亲整天沉默寡言,小时候甚至对父亲有些怨恨,长大后才体会到深深的父爱。为贴补家用,曾家寿推板车装些米汤去邻县赶集,曾毅常去拉车,因为集市上一毛钱一个的烧饼很好吃。凌晨4点出门,几小时的山路,父子一路无言。到集市卖了米汤后,曾家寿会径直走到烧饼摊前,买个烧饼递给曾毅,仍是一言不发。曾家寿生前一直想到曾毅家小住,过过城市生活,可一直没有成行。这也成了曾毅一辈子的遗憾。
  曾家寿过世后,从没出过远门的高友珍也离开辛苦耕耘几十年的土地,到襄阳给曾毅照顾女儿。1993年,曾家掀开新的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42

主题

238

帖子

439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439

IP属地:广东清远

 楼主| 发表于 广东清远 2012-11-22 10: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曾银菊的坚忍

    痛苦中三进三出武汉

    在父亲渴望体验城市生活的时候,曾银菊一直在为城市梦打拼。经亲戚介绍,曾银菊到武汉当起保姆,辗转到汉口六渡桥一刘姓人家。她聪明勤快,很讨这家人欢喜。

    把孩子带到两岁后,经刘姓人家介绍,曾银菊到武汉一个国营餐馆打工,经人介绍认识了丈夫钟细呆。钟是个泥瓦匠,老实本分,老家在麻城跟红安交界的地方。1987年两人结婚,二十多年过后,心比天高的曾银菊还是直言,结婚是因为自己年纪大了,“当时我对这桩婚姻肯定不满”。

    虽然丈夫在农村有房,但一心要融入城市的曾银菊没想过回农村。结婚一星期后,她继续回餐馆上班,丈夫就在武汉的工地上打零工。1989年,曾银菊回到丈夫老家生下女儿,两年后到汉口看望刘姓人家,后者又介绍她回餐馆上班,还帮曾银菊租了个房子,房租30元每月。曾银菊觉得,夫妻两人都年轻,只要肯吃苦,一定能在武汉立足,因此虽然按政策她可以再生一胎,但面对家人压力,曾银菊坚决不生。

    1992年,灾难袭来。一天,曾银菊骑车载女儿上街,却发生车祸失去女儿,她也因伤住院。百般努力下,事情处理妥当,但这次遭遇对她打击很大,一段时间里她几乎丧失了在这个城市重新生活的勇气,回到红安老家。

    但生活还要继续。曾银菊拼命告诫自己,不要再想车祸,不然一辈子都走不出来。1993年,31岁的曾银菊在痛苦与期待中生下儿子钟晋,再次点燃对生活的渴望。还是在刘姓人家的帮助下,曾银菊又回到武汉,丈夫踩三轮车送货,自己继续在餐馆打工。1994年武汉开始禁止三轮车,钟细呆失业。夫妻俩便商量将狭小的出租房隔出一小块地方,卖些烟酒副食,由曾银菊看店,顺便照顾儿子。曾银菊不愿将钟晋放在老家,她希望儿子能像城市孩子一样成长。钟细呆跟着一个四川老板卖沙发,生活开始按着曾银菊的节奏,一步步显现出美好蓝图。

    曾宪贵的失望

    代课老师盼不到转正

    1993年曾宪贵结婚后,仅小学文化的妻子吴满荣不肯跟他一起到武汉打工。当时曾家寿去世不久,高友珍到襄阳照顾孙女,吴满荣嫁到曾家才几个月,一人守着老屋害怕。曾宪贵不忍心,便留在农村。

    曾宪贵是个本分的人,不闹腾、随遇而安。二十多年后,谈到自己和哥哥曾毅的命运,曾宪贵已经很淡然。“惋惜有什么用,都过去了。我不会一直想着城市,命运怎么安排就怎么样。我有同学考上大学,分到红安县棉花厂,工厂倒闭,现在一样没事干。”曾宪贵这样安慰自己。

    作为村中为数不多的高中生,1994年曾宪贵成了村里小学一名民办老师。所有科目都教,一个人包一个年级,曾宪贵一边教书,一边还种4亩多地,一年两季除了自己吃的,有3000斤稻谷可卖,100斤五六十元,总共不到2000元。当时还要交三提五统,生产队长的工资也得村民来给,不时还有摊派,种田一年赚不到多少,比不上在外面打工。

    因为书教得好,两年后曾宪贵被提为教导主任。学校工资不高,一个月只有两三百元,还常常不能按时发放。但有消息传出,民办老师有可能转正,只要考试合格。曾宪贵信心满满,抱着转正吃公家饭的梦想,日盼夜盼,在村小学教了9年半。

    2002年红安县民办教师转公办教师政策出台,让曾宪贵失望的是,当时采取一刀切政策:只有1986年前就开始教书的民办老师,才有资格参加转正考试。政策是死的,常有人托关系走后门,八里湾镇就有民办老师比曾宪贵还晚教书,也顺利参加考试转正了。从那以后,没转为公办教师的民办教师,统一被称为代课老师。

    “很多人不服气,四处告状,还有些年纪大的到北京上访,耗了几年,也不知道结果怎样。”没有门路的曾宪贵失望透顶,2002年底离开学校,没拿到一分钱补偿。

    曾宪贵的转机

    从小工到半个工程师

    曾宪贵又开始到城市讨生活,2003年38岁的他来到武汉,跟着姐夫钟细呆到建筑工地做事。妻子吴满荣留在老家种田,照顾两个儿子。钟细呆不卖沙发后,做起老本行泥瓦匠,偶尔碰到好机会,也开始承包小工程。

    在工地干活居无定所,跟着包工头打游击,不变的是,活儿很累很脏,没有安全措施,每次都住临时工棚,伙食再差也得吃饱,不然没力气。遇上农忙,妻子一个人种四亩田忙不过来,曾宪贵就回去帮忙,农忙过后再回武汉。辗转多个工地,2004年曾宪贵认识了一个江苏老板,接触到楼宇暖通与制冷系统行业,一直做到现在。

    刚开始曾宪贵做徒弟,相当小工,帮师傅打下手。白天工作9小时,徒弟工资40元一天,师傅80元一天。加班费另计,加班三个半小时算半天工资。有高中文化基础,曾宪贵上手很快,几个月就可以设计线路走向。曾宪贵跟着江苏老板去过很多地方,济南、上海、深圳、佛山、厦门……但他从不幻想能和城市有怎样的关系。看着一栋栋高楼大厦立起来,由他装好中央空调等制冷系统,曾宪贵也会有成就感。

    他待得最长的地方还是武汉。江苏老板租了两套两房一厅的房子改成宿舍,摆满高低床,十几个人挤一个大房间。也有夫妻一起打工的,混住在一起。房间昏暗潮湿,角落里摆满盆盆桶桶,横七竖八地拉起绳索挂着衣服。有次看到老板孩子的高三数学试卷,曾宪贵跟同事说,上面的题他都会做。同事不信,曾宪贵还认真做了一遍,一对答案,满分150曾宪贵拿了96分。遇到有人不信他读过高中,他就会说起这件事。

    曾宪贵不喜欢到工厂上班,觉得不自由。在武汉工作,一个月可以回一次家,从汉口金家墩汽车站坐大巴,一个半小时就可以到八里湾镇,8元打个摩的就到家。在外打工多年,他没有彻底脱离过土地。

    曾银菊的不甘

    离当城里人就差一步

    跟曾宪贵不同,曾银菊婚后为了不交农业税和各种提留,跟丈夫将户口转到邻村,造成“空挂”,彻底失去土地。在融入武汉这件事上,八古墩的村民和房东几乎成了她唯一的救命稻草。

    2005年,曾银菊的城市梦迎来最坚实的一步。多年租住在八古墩,她精心经营和房东的关系,和房东及周围村民相处融洽。房东牵线,曾银菊买下八古墩一处宅基地,80平米的房子包括地基才12万元。“这是人生中的一次赌博,毕竟是夫妻二人半辈子的打工积蓄。”曾银菊拿出所有积蓄,加盖了两层楼,一楼自住,继续开小卖部,二、三楼租给打工者。从租客变成房东,每月有1000元租金,小卖部每月也有几百元利润,享受着同村老乡羡慕的眼光,她觉得自己好像真的成了城里人。

    曾银菊还盘算着找点关系,把宅基地登记在自己名下,就能落户武汉。可是,还没到宅基地登记下来,2010年6月,一直流传的拆迁消息被证实,武汉江岸区政府征用八古墩土地建商品房。江岸区给出的价格是村民3800元每平米,周边房价都在1.2万元以上。对曾银菊更不利的是,外地人补偿价格更低。

    租客很快就搬走,小卖部的生意差了,八古墩一片破败景象。没了租金,没了生意,曾银菊的生活一下没了着落。家里三层楼共200多平方米,她盘算着如果3000元每平米,可以有70万元补偿。谈个好价钱,给儿子在武汉买套房,是曾银菊目前最大的心愿。

    老家卓旺山村也有土地被征。2008年,麻城到武汉的高速从卓旺山村穿过,高友珍和老大曾方咏的田都被征了一半。几经争议,卓旺山村委决定均分补偿资金,将剩下的土地重新分配,以示公平。由于曾银菊早早把户口迁到邻村,精明的她没有分到这笔征地钱。

    下一代的隔阂

    这个表弟说“武汉话”

    曾银菊和曾宪贵从同一个原点出发,性格和际遇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选择延伸到下一代,差别就更明显了。钟晋和曾勇都是1993年出生,曾勇比钟晋大几个月,初中没毕业就外出打工。钟晋武汉出生武汉长大,说着一口武汉话。也许是这种城乡差异,钟晋跟同龄的曾勇关系并不密切。

    曾银菊一直遗憾书读得少,对儿子的教育十分上心。在她看来,儿子考上大学不仅将来好找工作,更是彻底融入城市的必经之路。但钟晋在城中村长大,不爱学习,玩伴大多是租住在此的打工者子女。曾银菊连丈夫喝瓶啤酒都要嚷半天,却省吃俭用让钟晋上兴趣班,找老师私下辅导。2009年6月,钟晋初中毕业,成绩一般,有亲戚朋友劝曾银菊让儿子上中专,但曾银菊不愿意,借钱托关系,让钟晋上了武汉七中。

    2009年初三还没读完,曾勇就不想再读书了,辍学后到武汉跟着曾宪贵,成了一名学徒。年轻的打工者爱玩,没有养家压力,花钱也大方。“中午、晚餐在食堂吃,我一天都花不了几块钱,但他总要买东西,有时是冰红茶,上午一瓶,下午一瓶。”曾宪贵说,不加班的时候,儿子就喜欢逛超市买零食,或者去网吧玩两三个小时。“但不像别的小孩在网吧一玩就通宵,曾勇不会这样。”在曾宪贵眼中,儿子还算听话,而且吃苦耐劳。

    曾勇觉得玩游戏容易上瘾,去网吧一般是看有没有熟人聊天,或者看个电影。曾勇的同学里读高中的不多,有的当兵,有的进厂打工。受父亲影响,曾勇也不喜欢进厂,觉得不自由。

    在武汉七中读书的钟晋今年高考,“成绩一般,我尽最大能力供他,但读不读得进去是他的事了。”曾银菊有些无奈。

    姐弟俩的期待

    孩子的命运能否改变

    虽然人均年收入不到4000元,近年八里湾镇却兴起房地产热。“如果在镇上没房,家里的房子建得再漂亮,孩子还是很难讨老婆。”曾宪贵出于这种考虑,2009年攒了9万元在镇上买了个80平米的房子。

    曾宪贵盘算着,小儿子曾攀在读高二,如果能考个好大学,将来到城市发展,镇上的房子就留给大儿子曾勇结婚。如今,曾宪贵工资4000多元一个月,曾勇也有将近3000元每月,曾宪贵庆幸身体还好,能继续打工。“将来总是要回农村的,能把曾攀供出来就好。”对儿子两年后的高考,曾宪贵很纠结,但回农村的想法很坚定,家里的地也一直由妻子种着。

    2011年10月遭遇拆迁后,曾银菊苦心经营的城市梦化为泡影。她将家具等贵重物品搬回红安老家,“如果房子拆了,还是会回老家吧,只是社保会想办法继续交,全是自己买的,已经交了十年。”

    曾家五兄弟姐妹,只有曾毅通过考大学圆了城市梦。大哥曾方咏务农多年,前年看到兄弟们日子红火,也到武汉的建筑工地做起小工。高友珍看着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感叹老伴没福气。“以前比我过得好的人家,现在还不如我。”不用再起早摸黑操心一家人温饱,81岁的高友珍很满足,脾气也好了很多。

    虽然懂些简单农活,家里也有地,但曾勇从未想过回农村。“在镇上做点事,县城也可以。”跟陌生人说话,曾勇有点胆怯,但语气坚定。

    至于钟晋,回农村几乎是天方夜谭,虽然严格来说,武汉出生武汉成长的他还是个农村人。母亲曾银菊常告诫他,他的人生走向全在于今年6月的奋力一搏。而今年高考,钟晋考了200多分,没有念大学,已经在湖北黄冈开始他的打工生涯。

    家族大事记

    198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七口人分到七亩田,曾福咏去了新疆。

    1982年曾毅复读一年后高考,考上武汉一所大学,毕业后在襄阳一中学教书,成了城里人。

    1984年20岁的曾银菊逃婚,只身逃到新疆投奔表叔。

    1984年曾银菊到武汉当保姆,第一次进城打工。

    1986年曾宪贵第二次高考落榜。

    1987年曾宪贵进了武汉一电池厂打工,曾银菊和钟细呆结婚。

    1992年曾宪贵和吴满荣结婚,曾银菊因车祸失去女儿,回到红安。

    1993年曾宪贵大儿子曾勇出生,曾家寿去世,高友珍到襄阳照顾孙女,曾银菊生下儿子钟晋后重返武汉。

    1994年曾宪贵成了村里小学民办老师,8年后转正无望离开学校。

    2003年曾宪贵再到武汉打工。

    2005年曾银菊花12万元买下八古墩一处宅基地。

    2008年因麻城到武汉的高速拆迁,高友珍和老大曾方咏的田被征了一半。

    2009年初三还没读完的曾勇辍学打工,曾宪贵在镇上买房。

    2010年武汉江岸区政府征用八古墩土地建商品房。

    2012年钟晋高考落榜,在湖北黄冈打工。

    总策划:黄常开 庄慎之

    总统筹:王钧 南香红

    出版合作:花城出版社

    摄影统筹:王景春 潘劲松

    分组统筹:王海军

    □采写:南都记者卫学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22

主题

870

帖子

1286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286

IP属地:湖北省黄冈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冈市 2012-11-23 10: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我与曾银菊是同时代人,所不同的是:我是在红安城长大,但那时的红安才多大呀???!!!所以我最想去的地方,是心中的武汉!那是一个梦,与我同时代青年人的梦!
      谢谢楼主!祝福曾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0

主题

12

帖子

96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9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11-23 22: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是同乡,你们写真实红安人的写照,但人一定要拼博。我觉得红安人要学习沿海思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新疆
精华
0

0

主题

1

帖子

15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15

IP属地:新疆乌鲁木齐市

发表于 新疆乌鲁木齐市 2012-12-19 02:4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亲切的人,好亲切的 事!!!我们 一个村的,那个叫曾毅我知道叫曾双贵,他的 女儿好像去年考上了清华大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0

18

主题

1552

帖子

2095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095

IP属地:北京市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12-19 12: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子,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