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0
下士

- 积分
- 120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
中国经济网黄冈11月22日讯(记者魏劲松 柳洁、通讯员毛红平)大别山下,将军故里,发展民营经济之声时时在耳旁回响;一河两岸,倒水河畔,到处都留下民营业主的足迹;觅儿寺镇,南部新城,几百家民营企业聚群在那里,谱写着红安民营经济抱团发展的第二个春天;七里坪镇,红色圣地,几十家“阳光产业”齐聚在那里,描绘着大别山脚下“红绿相间”的富民产业。
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宁静的大别山乡吹响了奋进的“集结号”,同年5月,湖北省红安县这个既“红”又“绿”的将军县,被纳入国家特殊困难地区的扶贫攻坚区域,享受国家连片开发扶贫攻坚的新政策,两大历史机遇叠加,昔日的大别山,今朝的试验区,她在不断地焕发出勃勃生机,老区的66万人民正在用激情书写着民营经济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东风夜放花千树——政策护航民营经济驶入快车道
红安县委县政府坚持“经济民有为主,投资民间为主,企业民营为主,事业民办为主”的方针,始终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县域发展的第一要务来抓,进一步放宽经营领域、优化发展环境、扩大政策优惠,把发展民营经济同大力发展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相结合,迅速提高民营经济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努力实现民营经济量的突破和质的飞跃。
该县出台的越来越健全和更加详实的政策文件,为民营经济发展铺就了一条生机盎然之路。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得到进一步保证,发展所面临的壁垒越来越少,路越走越宽:放宽注册资金及冠名条件的限制。允许新设立的民营企业注册资本实行分期注入,分批到位。注册资本在50万元(含50万元)以下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人首期认激资本可放宽到法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的30%,一年内实缴注册资本追加到50%以上,其余资本可以在2年内分期到位;有限责任公司及境外企业的注册资本达到200万元的,可以申请冠用省名,高新技术企业、省著名商标企业、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注册资本达到100万元的,可申请冠用省名。
这些最优惠的政策有力地推动了红安民营经济的发展。据悉,今年元至8月,全县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达298个,年度计划投资70亿元,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1亿元,增长80.1%,全县排名第2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44亿元(不含烟厂),增长29.7%,全县排名第3位;工业用电量增长27.1%,全县排第4位;全县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8.19亿元,增长19.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69亿元,增幅为18.3%,全县排名第5位。
继往开来又一春——工商联成为民营经济的娘家
红安工商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广大会员积极投身于红安现代化建设事业,在协助政府发展集体经济、安置待业青年、开展技术咨询、加强智力支边、组织专业培训、扩大对外联络、创办会员企业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在全省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暨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会议上指出:“没有民营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就没有全省的跨越式发展。”
红安工商联迅速落实会议精神,扶持发展本地民营经济,明确提出了建10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新型产业园已达到104平方公里)、打造1000家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的中小企业为“千家成长企业”、让10000户民营业主落户红安,发展民营经济的“百、千、万”工程,为此,该县迅速成立了由县领导挂帅、统战部、工商联和政府相关经济管理部门组成的民营经济协调领导小组,及时组织力量编制红安县“十二五”期间的民营经济发展规划,为民营经济发展定位目标、方向和任务。
红安县工商联把学习、贯彻、落实好文件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建设的中心工作,以新型产业园发展以及企业转变增长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自身素质等为主要内容,深入企业、深入基层调研。
同时,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断拓展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搭建为非公经济健康发展服务的平台,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当好民营企业的“娘家人”。
他们还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加快行业商会和异地商会发展,加大镇街商会、行业商会的规范化管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翻开红安县民营经济史,我们发现,红安县工商联现有基层商会20个,包括11个乡镇工商联(商会),7个行业商会,2个异地商会,会员共计2012名。近五年来,会员企业总量与规模增大、发展领域不断拓宽、产业聚群效应渐显、社会贡献日益显著等四大特点。近5年来,该县民营人士参与农村改水改厕、修桥铺路;历次冰雪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捐款捐物达886万余元。
2010年以来,该县非公企业新增从业人员达7856人,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下岗职工安置及农民工等扩大就业的主渠道。
“我们认为千亩土地搬迁至少要得3个月,红安人承诺1个多月到位,我们心里打鼓。”落户该县新型产业园的川东轻纺集团董事长李志祥称。
结果,从今年9月19日开始到10月18日,该县只用了30天完成搬迁坟墓2100座,住户19户,并完成了全部地面平整,漂亮地移交。李志祥为之惊叹,他赞叹红安县工商联为他们牵线搭桥,为他们提供最便捷的服务。
在工商联联的倡导下,该县不断加强人才引进和教育培训,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引导民营企业业主提高自身素质,提升管理能力,自自觉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加大对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工的技能培训,红安闽湖畜牧公司每年培训农民工均在2000人以上。
“县工商联就是我们私营业主的娘家,我们有什么困难,娘家人会在极短的时间为我们解决!”红安县工商联副会长中红实业公司负责人张斌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