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记得我启蒙的学校:一排整齐的土坯瓦房;一个不比所有教室占地面积小的操场;操场边上还有一个与操场般大的山坡。土坯房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操场上升国旗,做早操;山坡山做游戏。我常常在某个闲时下午时光,或者某个宁静的梦里重现这样的画面。 经常重现这样的画面还有个重要原因:我曾经在学校的操场上,给很多人讲过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小马过河》,其内容我已经记得不是太完整。大抵是说小马要过河,遇到些不同的动物,有的说河水浅,有的说河水深,小马综合起来比较觉得自己可以通过,决定试一试,结果顺利地过了河。这是我的启蒙老师让我在学前班那年的儿童节,表演的节目。从我上学以来,老师就觉得我普通话说得好,所以极力推荐我试试。我说试试就试试吧! 那时没有扩音器,没有话筒,我人小声音却宏亮,听众们没有发出一点声音,我边讲边加入了一些动作,讲完了给听众们鞠了个躬。老师抱我下来的时候,耳边的掌声还在响。事后老师夸我胆大机灵,我的心中也甚是喜悦。 后来迁到小镇的新学校:整齐的砖瓦房;操场上多了篮球架还有旗杆。起先升国旗的时候,都是老师起头,同学们敬礼唱国歌;做操的时候,老师在边上吹着哨子,喊着节奏。后来有了扩音器,喇叭,播放器材,同学们解放了,老师也解放了。 解放不久,老师把我和另一名女同学拉到了播音室,让我和她做起了播音。这播音其实就是在午间休息的时候,播播学校的通知,念念同学们的优秀作文。在接触同学们的优秀作文的同时,我的作文也在不断提高,后来也屡屡被老师纳入播音范畴。当然和我一起播音的女同学也不赖,经常是她念我的作文,我念她的作文。那是一段美妙的少年时光。 再后来我和她主持了那年的六一儿童节表演,快结束的时候下起了雨,我和她在一把伞下主持完那台节目。她是我产生好感的第一个女孩子。 接下来不久,我又被老师选中参加“屈原轮杯秭归革命历史演讲大赛”。演讲稿是老师亲自写的,语速、语调、动作、表情也都是老师不厌其烦地编了改,改了编。我已经记不起演讲稿的具体内容,但我记得其标题:《悠悠烈士魂 拳拳报国心》。以及演讲稿的最后一句:“让我们共创秭归的辉煌明天”。 我和老师是比赛的前一天到的秭归县城,这也是我第一次来到屈原故里。老师带我参观了屈原祠,还在新华书店买了本《汉语词典》送给了我。说是再遇到不会读的字,先查字典再“播音”。还说接下来上了中学,这词典就用的上了。 第二天演讲的时候,我因为忘词,停顿了几秒钟,影响了成绩,只拿了个优秀奖。对此老师还是很高兴的,只是我有些失落,不好意思。 我已经忘记了那奖杯是什么样子,它被当作学校的荣誉留在了学校的荣誉室里。证书一直被我细心地收着。 每当我翻开那泛黄的荣誉证书,学校、老师、同学都会一一浮现在眼前,回忆的思绪会持续一个下午或者一晚的梦。在我的青葱岁月匆匆流走的同时,相见的念头日趋强烈,却无法预见和梦见相见的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