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城信息港讯 (记者江红)“老米酒的水取之于地下水,糯米是本镇农民种的,酒曲是东山上采摘草药制作的,完全符合十八大提出的生态主题。”11月24日下午4点半,就着地下酿酒室微弱的灯光,木子店楠竹园村酿酒大户夏仲平指着笔者手中麻城报上刊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美丽生态中国”一段文字,开心地与记者聊起家常。
夏仲平今年50岁,在自家地下室酿酒已有15年,从最初的小打小闹,到今年蒸制8000多斤糯米、做了97口大缸的老米酒,夏仲平可谓是尝到了甜头。今年的醐子酒已经陆续出缸,预计他家今年可酿制出一万多斤,总收入在十多万元。 闻着酒缸里散发出的甜中带酸、闻起来就让人醉的酒香,夏仲平高兴地聊起家常:今年家里人手少,所以少做了一些,做的最多的一年有三万多斤,收入达三十多万元,在镇区建了新房子,手头宽裕了,也感觉生活更有奔头。
在东古城巴水源老米酒厂,随着酒厂经理李秋林和质量监制商跃东走进车间,从洗米室、糯米蒸制室、摊凉室,到酿酒室、陈化车间、过滤车间,再到灭菌车间、灌装车间,记者一行切身体验了一回老米酒的全部制作工艺流程,纷纷惊叹于东山美酒酿自于传统工艺和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
俗话说:“酒好不怕巷子深”。这天恰逢星期六,秋高气爽,武汉“在路上”驴友的浩浩荡荡的车队闻着巴水源老米酒的香甜,走进了东古城巴水源老米酒厂大院。他们烤着兜子火、吃着东山火锅、品着巴水源老米酒,感受了一回原生态生活,对巴水源老米酒的味道赞不绝口:好酒,真实好酒,难怪有“喝了老米酒,过了皇帝就是我”的感慨。
将科学技术揉进传统工艺里,生产出的老米酒甜的醉人,香的长远。这也许就是东山美酒为什么深受大众喜爱的一个主要因素。
“今年全镇预计出酒500万斤,产值达5000万元。下一步,我们要培育一个糯稻种植基地,培育几个老米酒专业合作社,并整合资源,统一规划,打造特色,让木子店老米酒香醉大江南北。”谋划着老米酒的美好蓝图,木子店镇党委副书记汪旺民信心满怀。 
(版权归麻城信息港所有,转载必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