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讯 记者 马亚伦 通讯员 陈妍 陈群
“这条渠自建起来,已经28年未清过淤泥,今年政府下决心,加大投入,把28年的沉淤全部翻个底朝天。”潜江市水务局农水科科长龚书清告诉记者。23日,时近傍晚,潜江老新镇孙桥河上,10多台挖掘机还在7公里多长的战线上分段赶紧清理渠底的淤泥,挖深不低于2米,两岸渠堤被厚厚的淤泥覆盖,空气中浸透了浓浓的淤泥芳香。“这里曾经是贺龙领导红军闹革命的地方,指挥部就在不远处的村子里。”记者沿着龚书清所指的方向看去,孙桥河600多米渔洋段已经完成清淤,只待泥土干后做堤面平整。
潜江今年冬工水利动手早,进度快,针对性强。该市定下目标:全面改善排灌条件,提高抗灾减灾能力,改善城乡水生态环境。9月下旬动员,到目前,全市拆除违章建筑28处,打坝排水44处,上机械近百台套,市镇村各级水利工程正轰轰烈烈地开展。
在老新镇通城河疏浚现场,开挖掘机的袁维告诉记者:“从9月下旬到现在,只要不下雨,我们每天早上七时就开挖,饭都是送到工地上吃,一直挖到天黑,一天保质保量可进60米。”潜江市水务局长简发义告诉记者,潜江今年着力浚渠除障,市办工程11条干渠,疏挖长度超过56公里。
潜江力求解决防灾减灾、灌排死角和城市防洪等暴露出来的问题。市长张桂华说,潜江是典型的水乡,蓄水面积小,渠成了潜江农耕和抗灾减灾的保障线,数以千计的渠既是排水渠道,又是蓄水设施,只有深挖渠,才能提高全市排灌能力。
潜江市委把今年冬工水利建设作为“四化”先行的系统工程。市委书记朱汉桥认为,水利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关乎三农经济发展。潜江水利要彻底改变“下不过三天,旱不过三天”的被动局面,要加强工程管理和质量监督,验收时结硬账。
在孙桥河桥面上,记者遇见了现场质量监督员关贤章。他说,看着这渠挖得这么漂亮,心里就高兴,要是去年就挖好了,这方圆几十平方公里之内的庄稼就不会遭遇那么严重的旱情,收成也会好很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