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7
版主
   
- 积分
- 5169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
本帖最后由 一块砖- 于 2012-12-10 18:40 编辑
别了,这片土地
过几天我就要离开重庆的这座小山城返回故乡,一百五十个日日夜夜让我对这里有着深刻的印象,当我的字敲到这里时,点然一支雪茄,烟雾在眼前飘逸,任凭弥漫。我留恋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人,这里的一切一切怎能让我不浮想联翩。
刚到这里时,山石布满整个工地,炙热的夏天泥泞到处泛滥,脚着深统套鞋穿梭在刚开掘的处女地上,面对大山,面对泥泞,面对就像刚地震过的“废墟”,我曾犹豫后悔过,哪里不能容下我,为什么偏要到这鬼地方?随着时间慢慢推移,工地上的火热场景,大山里的清秀风光,小山城质朴的人们,改变了我对这里的偏见。
曾记得,我顶着酷暑,好奇地走在深山的羊肠小道上四处张望,简陋棚里老奶奶用布满皱纹的手一勺勺地把稀饭喂到小孙子嘴里,虽说淡饭咸菜,小孙子却吃得津津有味,幼小的心灵还不知附近将要发生巨大的变化。坐落在山坳里的村庄宁静闲适,景色与其他处相比截然不同,树木井然有序,一派生机,大片高粱亭亭玉立招人喜爱,山上的泉水犹如弯曲的白线直牵村前的水塘清澈明亮。知了的叫声不停,斑鸠在林中飞来飞去,然而,古老的土地就要被机械所吞噬,这处没有了还有那处, “树高千尺,落叶归根”山里人的根就在山里,有了根就有了一切,他们视根基如生命。
村庄的小溪,让我的目光久久不愿离去,这小溪深处可齐腰,浅处可见脚,大小不一的鹅卵石在水底可见,游鱼历历可数,蜻蜓在水面上飞来飞去,鸟儿在树上“吱喳”地不知说着什么,村妇手中的忙槌发出“呯呯”的节奏,伴着小溪的流水自鸣得意,伢妹子洗完菜把乌黑的秀发甩向身后,以水当镜,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倩影,悠然自得地转身离去,当溪边不再有人时,溪面在阳光的照耀和山风的吹拂下碧波微起,眼前的小溪潺潺流水,它唱着总也唱不厌的歌缓缓地向远流去。
山里的集市热闹非凡,货物琳琅满目,特别是那些赶着牲口的、挑着担子的、背着竹篓的,山民们熙来攘往地汇聚到集市,忙忙碌碌地做着自己的生意,最让我想起的还是那位憨厚质朴的老人,他送给我的自制烟嘴至今还保存。赶集,千年来的传统还将继续延传下去,浓厚的乡土气息却让我流连。
这座地处重庆腹心地带,襟长江而临主城的小县城,人多寿考,美丽富饶,空气清新,老年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标志性的建筑物“老寿星”立在广场中央,广场不仅仅是驿站,还是老年人晨练的场所,那些满鬓银丝的老人,岁月使他们饱经沧桑,看他们的神态不显老态龙钟,却童心犹在。
工地上热火朝天一片沸腾,百米高的钢塔在清理过的“废墟”上巍然屹立,无数根钢立柱似直线紧紧地贴在塔身,任凭狂风暴雨也丝毫动摇不了它坚强的意志。那座临时的“独木桥”早已被水泥拱桥所代替,人们在上面安然行走不再担忧。从今以后也许再也看不到能见度只有几米的晨雾,它悄无声息,拉不开扯不碎,一切景物都迷迷茫茫,似假似真,虚无缥缈,晨雾令我神往。
这里不再寂寞,如果站在山上俯首看去,林立的厂房,冲霄的烟囱,长长的通廊,纵横交错的管道把这座大山点缀,机器的隆鸣让古老的土地从沉睡中醒来,我虽然即将与这片土地分别,但心中永远记忆!
山 路
枫林的山路,或许在这大山里,是少有的靓点,它三弯九转,远看就像一条长龙,在崇山之间盘绕蜿蜒。
深秋的太阳依然感觉那么燥热,小车行驶在枫林的山路间,两边群山起伏,遮住了外面的世界,山上的苍绿遮掩了秋天带来的枯秃,群鸟穿插山与路之间,不时地还听得见鸟的鸣叫,虽然山路早已失去古老气息,但树荫却让山路的那端景点愈加奥秘。
望着蜿蜒的山路,我突然陷入沉思:挑担的山民,脚下坑坑洼洼,斗折蛇行;一对老人在泥泞中奔走,他们来看嫁到山里的女儿;儿子搀扶老母,艰难跋涉,到十几里外医病;拖拉机的轮胎在泥坑里不停的打转,仍然无法摆脱困境;布满沧桑的山民望着果实一声叹息,满脸忧愁……茅草拦道,尘落裤脚,条条山路没人能写尽章篇,也没人能道出其深浅,然而,只有山路自己明白,古老的崎岖盘曲,让许多山村萧条,更昭示着沦桑的岁月。
车窗半开,缕风吹进,身心随车起伏,眸中的景象,仿佛一派仙境,山路似柳腰在纵情摇摆,掭顺泥土的杂乱无章,我于是遐想:秋天的夜晚,山路是恋人幽会的公园,曲曲温婉缠绵的恋歌,像一串串珍珠撒落在山路,使得殷勤的爱情在这里出生、发育、结晶;鞭炮的烟雾笼罩着山村,婚嫁彩车的后面给山路留下了缤纷的斑斓;脚穿皮鞋,行于山路,即便雨天,也不怕污泥沾染;老人携伴之手,在黄昏下慢慢踱步,回忆逝去的年轮......今非昔比,乱杂的山路已经被水泥替代,露出了它的丰姿,闲不住的山里人,依然在记忆的山路上奔忙,使依山的村庄时时飘出欢乐的笑语。
埋掉沉思,留住遐想,让画面跃入眼前:天高气爽,浮云流逝,在蓝湛的苍穹下,四周的群山显得低矮,云层时而下扑,山村彰显朦胧,我对炊烟特别独钟,是因为想用相机去抓拍原始的画面,农田的稻谷早已收割,稻粧依旧金黄,溪边的草,是老牛的美餐,还不时地发出“饱懿”,汽车的喇叭惊醒了林中鸟儿的甜蜜,山里人哼着小调,把朴实的梦滑落在山路上,放学了,孩子们背着书包在山路上嬉闹,我真为他们的安全担忧,巨石下仍不屈向外延伸着的小草和山崖间倔强生长的小树,用生命的毅力战胜严寒,年复一年。村庄在不断更新,可有的老屋依旧留存,或许是山里人对老屋有着特别的感情,才保持了它原来的面目,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增加了枫林人对山路的意识,山路的变化,山村的变迁,无不让我心灵震撼,我不由自主地惊叹,穷则思变,就是致富的硬道理!
虽然,山路远远比不上喧闹城市里用霓虹灯充斥的宽阔大道,可它有着本质的淳朴,每一条山路都是一部“四书五经”,它记载了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得失荣辱,祖辈们给山路留下了清晰的轮廓,枫林的山路,更是凝聚着几代人的心血,遗憾的是,小车一直行驶,我没能拍下一张照片,不然,那气势磅礴的山路,定会让人刮目相看。路无完路,枫林的山路不算宽,会车时有着诸多不便,但,枫林的儿女,内心充实,在这山路中,一定会让枫林有着美好的憧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