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7日下午(瑞典时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身穿带有红色篆刻图案的中山装,在其夫人的陪同下走进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老城的文学院大厅,在几百名中外听众热烈的掌声中,莫言走向全世界文学神圣的讲台,做了题为“讲故事的人”的演讲。 他在正式演讲开始前说:“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的夫人生了一个小女孩儿,这是一个美丽故事的开端。”莫言从对新生命诞生的礼赞开启了此次文学讲座的内容。 莫言在演讲最后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获奖之后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在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 那么莫言讲了哪些故事?为什么他讲的故事能打动人心? 莫言在演讲时给大家讲了他小学的故事,部队的故事,爷爷讲过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是社会和人生的缩影。 平实故事折射出人生的真理, 请看莫言在演讲中讲的几个典型故事: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最痛苦的一件事、最深刻的一件事和最后悔的一件事。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理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煽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的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莫言讲述的这些小故事,其实都蕴含着做人的大道理。 在“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里,体现了伟大的母爱和宽容,她不愿意委屈一个因为爱劳动而不小心打碎了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那个年代是很宝贵的)。 在“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里,体现了母亲忍辱和宽容,她教莫言学会宽容别人,忘记内心仇恨。 在“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里,更体现了母亲大慈大悲,同情普天下穷人,有一颗佛菩萨般的心。她以身教,教育莫言从小要慈悲济世上弱势群体,要有同情心,舍己为人。 在“我最后悔的一件事”里,母亲因自责没有教育好孩子而丢脸、流泪,教育莫言做人要规规矩矩,做事要诚实、守信,不可耍小聪明算计别人。 莫言讲的这些故事,感动了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有人默默地流出了眼泪,在莫言的故事里,表现和弘扬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真、善、美”和“仁义礼智信”,抨击了充斥当今社会的“假、恶、丑”和“坑蒙拐骗偷”。 在莫言的故事里,一个伟大善良的“莫母”形象清晰展现地出来,赢得了中国和世界听众和观众的尊敬,简直就是现代版的“孟母”,也只有这样的“莫母” ,才能教育出举世闻名的世界级文学大师来。 莫言从小在中国贫困的农村长大,是慈爱的母亲抚养教育他成长为一个善良、质朴、讲真话的人。一个讲真话,做善事的人,走遍全世界都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