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郡县治,天下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三农”,县域是“三农”的集中区域。县域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北京中郡县域经济(研究)咨询所与省市区县域经济机构等共同完成了《县域经济十年发展报告》。
《县域经济十年发展报告》发布了第十二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其中,新进全国百强县(市)有8个:辽宁新民市、辽宁辽中县、湖北大冶市、江苏赣榆县;百强县(II类):江苏沭阳县、吉林农安县、吉林前郭县、江苏东海县。
报告时如何评价大冶,湖北县市在百强处于什么位置?《县域经济十年发展报告》一一解读。 报告中的大冶
实现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华丽转身
《县域经济十年发展报告》中关于“连续十二届全国百强县分析”中认为:湖北省,近年来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时隔七年实现百强县零的突破。大冶市克服了资源要素的约束,顺利实现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华丽转身,跻身全国百强县。
报告中的湖北
不进则退,慢进亦退
目前,沿海发达地区立足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抢占制高点,中部省份竞相发展,纷纷加大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力度。湖北县域经济处于前有标兵,侧有强兵,后有追兵的包围夹击之中,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紧迫局面。
——从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分布情况来看:2010年,百强前五位的省份:江苏省29个,山东省26个,浙江省24个,辽宁10个,福建省8个;百强中部省份情况:河南6个,湖南4个,山西1个,江西2个,安徽1个,湖北没有。
——与全国县域经济平均水平对比:纳入全国县域统计的县(市)2001个,县均生产总值100亿元,县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9亿元;我省县域统计的80个县(市、区),平均值分别为111.54亿元和4.14亿元,平均生产总值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0%。
——与全国百强县(市)对比:全国百强县(市)平均生产总值为475.64亿元,平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29.04亿元,我省县域经济差距较大。全国县(市)百强末位的福建省闽侯县。该县2011年生产总值为295.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26.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为9496元,规上工业增加值为162.85亿元。
——与中部省份对比:县均生产总值:湖北111.54亿元,河南149.2亿元、湖南105.01亿元、安徽96.38亿、江西67.56亿元、山西53.97亿元。县均规上工业增加值:湖北38.21亿元, 河南63.97亿元、 湖南45.07亿元、 安徽32.89亿元、 江西31.34亿元、山西26.7亿元。县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湖北4.14亿元,河南4.8亿元、湖南3.74亿元、安徽5.18亿元、江西4.72亿元、山西3.38亿元。
今后五年是湖北加快构建重要战略支点的关键时期,未来十年是湖北发展的“黄金十年”。力争“十二五”末,县域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比重提升至60%以上,1—2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更多的县市进入中部百强。记者 李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