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993|回复: 23

【2012年展】李灿《梅欣大叔》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16

331

主题

1105

帖子

2151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151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 2012-12-11 11: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梅欣大叔
      大学实习结束后,我在武汉的一家教辅公司做语文编辑。
      有一天,公司来了一位叫梅欣的老会计。后来据他自己说,当年他的父母给他起这个名字,是为了喻示中国的欣欣向荣。他五十多岁了,留着平头,头发胡子都花白了。我们年轻人都爱戴他,亲切地叫他梅大叔。
      我第一次见到他那天是一个下雨的傍晚。他没带伞,我们就并伞往宿舍里走。他问我:“你是学什么专业的?”我说:“汉语言文学。”他说:“你对中国文化应该很了解吧!”我说:“爱好而已。”他停了一会儿,意味深长地说:“其实,中国文化中也有很多消极的东西。”我当时就觉得他不一般。
     那时候,我们宿舍水池的管子爱漏水,漏到下一层民房就会有人来找麻烦。梅大叔就找来大饮料瓶,把瓶底剪掉。他又干脆把管子拔了,用瓶子代替。这样水就不会再漏出来。
     他很健谈。尽管他普通话并不标准,喜欢把“吃饭”说成“吃换”,把“做”说成“揍”,但声音洪亮,思路清晰。有一天早晨,一个老头子牵着一条狗在街上,结果狗被车撞死了。我们谈到这件事,我说:“狗一个月的花费是人的好几倍,一条狗命等于几条人命。在中国死一条狗未必是件坏事。”他说:“那当然。我年轻的时候,我们单位也有一条狗。我们的工资是一个月20块,可那条狗一个月的疗养费用是300块,有专人给它体检,它每年还有两次休假。中国长期以来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样的现象太普遍了。”
     我们接触的多了,我慢慢地知道,他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他年轻的时候在国家单位,风光过一段时间。可后来改革开放,他丢掉了铁饭碗。他不甘心,仍然留在武汉。可十年过去了,没有房子住,一直单身,最后只好回到家乡。他凭自学,成了高级会计师。他在家乡的烟草专卖局上班,我们公司的财务总监就是他的老同事。公司聘请他来清理账目,他碍于老同事的面子不好推辞。然而,公司的混乱令他很失望,他有了离开的打算。他曾对我说:“这个董事长完全是个夸夸其谈的家伙,公司江河日下他还在做黄粱美梦。他扬言兼并《人民日报》,建医科大学,这不是很荒谬吗?他能带给你们年轻人希望吗?你是个人才,应该考虑自己的未来。”
     他是个很要强的人,从不向恶势力低头。他对我说:“一个人该咬牙切齿的时候就要咬牙切齿。知识也是财富,不能让别人轻易窃取你的成果。”他还讲过一件事。他们家乡有税务部门征一种税,他表示反对:“税收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你征这个税,我们没有享受到好处。”在他的坚持下,税务部门最后把这个税取消了。
      他看过我的文章,鼓励我继续投稿。我说:“以前投过,但没有音信。”他说:“你到网上搜投稿地址,百度、谷歌都看一下。一篇文章不要只投一个地方,要往不同的地方投。”我疑惑道:“一稿多投不是违法的吗?”他说:“那不用担心,别人用稿前会先通知你,问你是否同意用稿。”
      他临走前,我曾写过两首《卜算子·敬奉梅欣大叔》送给他:
                                              (一)
            风劲醉飞花,谁慰相思蝶?静坐闻风入梦难,独问含窗雪。
            世道恶清贫,困苦佳人别。待到冰融岸绿时,自驾扁舟叶。
                                              (二)
            白水胜琼浆,悟道青峰下。流水高山遇子期,共宿霜苔瓦。
            雾里望飞花,怎辨真和假?务正求真破铁墙,不畏红尘也。
      他看后说:“我每次看,感觉都不一样。”我问道:“我以前认识一位叫郑因的老诗人,他也是会计。不知道您会不会写旧体诗。”他笑着说:“那东西平平仄仄,规矩太多,我学不了。现在老了,更无法学了。”我说:“您并不老啊!”他慨叹道:“人不服老不行啊!”
     他约我吃了一顿饭就走了,临走前他对我讲了很多话,尤其让我要注意身体。
     从此,我们就再也没见面了。我虽然经常想起他,但始终没什么联系。不知为什么,那些同事都说我身上有梅大叔的影子。
                                                                                                            2012,8,25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李灿的写字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9

421

主题

2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7664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 2012-12-12 17: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参加!
请把两个帖子的内容集中到一个帖子下,便于顶帖支持和目录链接,便于年选时选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9

421

主题

2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7664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 2012-12-12 17:2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刘辉大师兄

    早在大学的时候,我们有一个教写作学的老师叫夏元明。有一次,夏老师在课堂上说,他以前教过一个叫刘辉的学生,那个人写了一本《尘埃的独白》。这本书很快就要出版了,那个学生要夏老师写序言。

    我当时并没有太在意。几个月后,我们的刘辉大师兄真的来学校推销他的书。我见到了他的庐山真面目,胖胖的,戴着方形眼镜。不知为什么,他的形象让我想起了老版《还珠格格》里的箫剑。
    他在签字售书会上侃侃而谈,他对于文学有很多独到的见解,有些见解是我以前根本没听过的。可惜,由于买书的人太多,我不太爱凑热闹,这本书我没有买到。
我的同学有买到这本书的,我就借来翻了一下。原来只是一些日记,连吃饭、上厕所这类琐事都有。我觉得有点失望,这对生活没有提炼,能叫文学吗?

    但紧接着,有一件事吸引了我的注意。刘辉师兄说,有个地方在搞征文,同学们可以先把作品发给他。有的同学问他要了名片,上面有他的电子邮箱。我就将这个邮箱抄下来,把我的作品发给他。
    他给我回复说,很看好我对文学的热爱,鼓励我继续写下去。
然而,有关征文的事一点回音也没有,我的心里难免有一些失落。我在别的地方投稿,也没有结果。由于观念的分歧,再加上我一直没有作品被推荐,我对教写作学的夏老师产生了一些误会。我那个时候太年轻,讲了一些很粗鲁的话。

    我在博客上写了一篇《我的理想》,我说我想当老师。刘辉大哥在评论中说:“在你这个年龄能够静下心来写作的人已经不多了,我很欣赏你。你很有才,当老师太可惜了。你毕业后可以来北京,这里文化氛围很浓。文学是一场持久战,中间难免有曲折,你不要轻言放弃。”
其实,我并不是真的很想当老师。那个时候,由于要准备普通话测试中的命题说话,我写了一些草稿。看了这段话,我的心里涌起了一股暖流。我怀着感激的心情,写了一首《寄刘辉师兄》:

    旗亭历历路漫漫,苦盼伊人泪不干。
    无事权将《江雪》阅,闲来暂把《子衿》观。
    满天夜色凉如水,一把心肠赤似丹。
    斩棘披荆顽壁破,会当绝顶与君欢。

    就像刘辉师兄说的,文学的道路充满了艰辛。除了2008年有一个小高潮之外,我再也没有什么突出的成绩。2009年,我由于想出书,咨询过刘辉师兄,但出书一事还是不了了之。那个时候,是我非常苦闷的时候。我迫于经济压力,放弃了考研。紧接着,我的女朋友也和我分手了。我想申请大学生科研项目,结果也没成功。我也在考虑就业问题,首选当然是教师。可是,我每次的试讲都表现很差。
    这个时候,刘辉师兄说:“人世间有些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坚定地走下去吧!”
    我后来又把他的《尘埃的独白》借来翻了一遍。我发现这些日记并不全是流水账,还有对文学、人生、社会的感悟、思考。我突然有了一种冲动,我参加工作后也要写一本日记体散文。
    实习结束后,我到武汉的一家教辅公司做语文编辑。工作的环境很压抑,不适合写作。我的创作量骤减,本想像刘辉师兄那样写一本日记,有时候连日记也写不出来。我也试着去投稿,稿件上当然要注明自己的电话、邮编和地址。可是,我的稿件投出去总是杳无音信。我想,不如把这些稿件现发给熟人看看。我就在电子邮箱的通讯录里随机选一些人,每个人发一份。

    我觉得生活很无聊,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能够到头。
    有一天下午,我还在上班,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其实,对我来说很多应该是熟悉的号码也是陌生的。我以前没有手机,一般不会去记别人的号码。
    我感到很意外,原来是刘辉师兄打来的。
    我问道:“你怎么知道我的号码呢?”
    他说:“你发给我的作品里不是有你的联系方式吗?”
    他告诉我,原来他有个朋友在演讲与口才杂志社当编辑部主任。他希望我能抓住这个机会,进演讲与口才工作。招聘的条件是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说理性文章三篇,简历可以通过他转送过去。
    我听了又喜又忧,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如果真的能到那里工作,当然很好。可北京毕竟太远了,我以前没去过。我的文章只在大学里发表了一些,没有一篇在校外的大型刊物上出现。在各种文体中,评论一直是我最薄弱的一环。我估计达不到要求,所以也没抱太大的希望。

    我把简历发给他,几天后他告诉我确实不行,我就没有再理会这件事了。
    到了快过年的时候,他回到了武汉。他约我在武汉大学旁边的一家书店见面。他穿着一件风衣,手里拿着几本书。
    他问我目前的工作情况。我说:“工资最低,事情最多。”
    他接着问道:“你们的领导是怎么回事?他怎么这样对你?”
    我说:“他要我以大局为重。”
    他勃然大怒:“什么狗屁话?以大局为重?你少跟我来这一套,我工作的原则是该我做的我就做,不该我做的你少指挥我。”
    他跟我讲,他那个朋友叫赵立涛,电话是多少。要进演讲与口才,有一个变通的方法,就是在《演讲与口才》杂志上发表两篇文章。我可以联系他那位朋友,对方会把样文和约稿函寄过来。末了,他问道:“你听懂了吗?”
    我像小学生似的说:“知道了。”
    他又问道:“你最近在读什么书?”

    我说:“《鲁迅精选集》《水浒传》《古代汉语》。”
    他说:“读书不要读精选集,要读就读全集。精选出来的东西不是事物的原貌,不能真正地反映事物本身。读书不能局限于中国,也不能局限于文学。”
    他知道我曾经和夏老师关系不好,就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我们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好人,应该站在正义的高度,而不能从一己之私利出发。比方我帮你这件事,成不要谢,败不要怨,平常心对待。”

    过年的时候,我把这件事向我的父亲透露了。父亲并不是很支持,如今连亲兄弟都靠不住,怎么能相信外人的一面之辞呢?这件事究竟做还是不做,我犹豫了起来。
    过年后,我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给他那位朋友打了个电话。刚开始,我称呼赵主任觉得很别扭,后来干脆叫赵大哥。赵大哥和我谈起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又将约稿函和样文发给了我。
    我看了约稿函和样文,动笔写了几篇。可很长时间了,发出去的文章都没有回复。刘辉师兄告诉我,原来赵大哥老婆在生孩子。没办法,我只好接着等。
那段时间,我也搞过一些小计划,基本上都以失败而告终。怀着极其苦闷的心情,我写了一首《复寄刘辉师兄》,用手机短信发给了刘辉师兄。他用很文言的口气回复了,开头四个字是“李灿吾弟。我想,他如果也会写旧体诗,一定也会回写一首。
    上塔望京都,驱情到海隅。
    遥观花色淡,近嗅草香无。
    世路如潮信,时光似转炉。
    披风迎浊浪,伫岸问渔夫。
    终于有一天,我和赵大哥取得了联系。赵大哥指出了我的文章存在的问题,让我继续熟悉杂志的风格。
    我干脆买了几本《演讲与口才》杂志,不断地读,不断地写。后来,我的《老师,请给我们自由表达的权利!》和《如果爱,请马上行动》通过了审核。很快,我在杂志上见到了这两篇文章。
我感到去北京的日子开始临近了,我对刘辉师兄说:“我一定坚守最后的阵地,不令二位哥哥失望。”
    他说:“你应该守住的是自己的灵魂,你是个人才,不必在乎我们怎么样。”他还嘱咐,到了北京要多请教赵大哥。
    到北京之后,赵大哥和我谈起了刘辉师兄。原来刘辉师兄读过很多书,分析问题的方式和我们普通人不一样。他很有领导的气质,打电话的时候手还到处指,仿佛别人就在他跟前。他的口头禅是“你听懂了吗?”。他是个很热心的人,总是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

    有一天,赵大哥说请我去见两个朋友,其中一位就是刘辉师兄。他不是我们几个人中年龄最大的,却俨然老大哥的架势。他对赵大哥说:“我们这个小兄弟是个老实人,容易受欺负,你要照顾好他。”他又对我说:“你不要去惹别人,但如果受到伤害要第一时间进行反抗。”
    我在北京的这段时间,过得并不很顺利。工作至今没取得丝毫进展,经济上也很拮据。我查出了有阑尾炎,偶尔会疼得很厉害。每当我想懈怠的时候,仿佛就觉得有个矮胖的身影在身后监督着我。我咬咬牙,在快要忍不住的时候再忍一会儿,痛苦就过去了。
    我常常想,我和他的经历有着惊人的相似。怀揣着美好的梦想,却总被现实愚弄。我们都曾放弃了考研,之后经历了一些阵痛。他曾在天津和北京两地奔波,我也曾在黄冈和武汉两地奔波。只不过后来,他成了教师,我成了编辑。
注:此文写于去北京后,两首诗是现在才附在文章里的,当时写的时候诗的内容没附在文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9

421

主题

2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7664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 2012-12-12 17: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接着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6

331

主题

1105

帖子

2151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151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12-12-13 16: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找自己的原因
李灿
去年,当我还在武汉工作的时候,收到了九州诗词社主编蔡正辉先生寄来的《九州诗词》第67期。令我感到奇怪的是,里面并没有我的作品。刚好书里面有一张蔡先生的名片,我就按上面的电话号码给蔡先生发短信询问。他告诉我,下一期会有我的作品。
然而,就在我等待《九州诗词》下一期到来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转折。没过多久,我离开武汉去北京《演讲与口才》杂志社上班。到北京后,我把新地址告诉蔡先生,希望他能按新地址寄刊。可惜,我在北京的生活并不顺利。我在工作上丝毫没有取得进展,而且患了阑尾炎。我回家治病时被杂志社下课了,一时不知道何去何从。手术后我回北京搬行李,蔡先生也刚好从北京回武汉。我们商量在武昌阅马场见面,他把书给我。结果,蔡先生比我先下车,见一直等不到我,他就先回家了。我很苦恼,怎么能对一个失业的病人如此怠慢呢》之后,我也没找到新工作,只好回家继续养病。我把我家的地址告诉了蔡先生,他也答应寄刊,可是我还是没收到。那段时间,我对蔡先生一直耿耿于怀。
今年,蔡先生告诉我,他确实邮寄了,但信件丢失了。我开始反思这件事的前前后后,发现确实是我不对。之前,我的工作没稳定,没有固定的住处,蔡先生不知该往哪里邮寄。至于在武昌他先回去,也不能怪他。他也有很多事,不可能一直等我。后来,我回家了。我家在乡下,寄平信丢失也很正常。他邮寄之前,我没有提醒他。
于是,我改变了做法。我在中华诗词论坛九州诗词板块注册了用户,并申请成为九州诗词社会员。九州诗词社寄刊物之前,我总是提醒蔡先生,平信容易丢失。即使第一次寄丢了,我也不抱怨,而是表示歉意,因为再次邮寄也给蔡先生添了麻烦。这样,他也很乐意通过快递或者挂号补寄。结果,我发现蔡先生并不是我想象得那么坏。他很热心,也很欣赏我的诗。
这件事情告诉我,遇事要先找自己的原因,不能一味怨天尤人。人际交往中碰到不顺心的事情是很正常的。这时候如果不做自我批评,总是把罪责迁怒于他人,则会加剧人际关系的恶化,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
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就是不找自己的原因,不管是谁的问题都抱怨别人。
有个人,他的朋友要出远门。别人想自己找车,他硬说他有个熟人也是司机,一会儿就来。可是过了很长时间,司机打电话说有事来不了。他误了朋友的事,不仅不道歉,反而对朋友破口大骂:“你有什么用?出趟门还要别人操办。”这就很不对了。别人没求你帮忙,是你一厢情愿,你怨谁?你事情没办好辜负了别人的信任,已经对不起别人了。坏了别人的事还骂别人,这像话吗?
还有个人,他要写信封。收信人的邮编、地址在手机短信上。他眼神不好,看不清小字。于是,他来找朋友帮忙。他让朋友念,他自己填。朋友念了,他还是不知道字怎么写。他一急,把手机夺过来,冲朋友吼道:“滚!”我不知道他怎么发得起脾气。求别人帮忙,就这个态度吗?再说,这件事很复杂吗?你看不清小字,让别人代写信封不行吗?你自己方法不对,不怪自己反怪别人,哪有这个道理?
其实,这些矛盾都是可以避免的。我们遇到问题应该先找自己的原因,是能力不行还是方法不对,或者哪里伤害了别人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化解矛盾,利人利己。
2012,12,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6

331

主题

1105

帖子

2151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151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12-12-13 16: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元辰 发表于 2012-12-12 17:25
这样接着贴。

像《先找自己的原因》那样,对吗?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8

48

主题

1419

帖子

2542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2542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发表于 湖北省孝感市 2012-12-13 17: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慢慢磨练,你会成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9

421

主题

2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7664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 2012-12-13 23: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山装王子 发表于 2012-12-13 16:59
像《先找自己的原因》那样,对吗?谢谢!

是的。贴到五篇,拣最满意的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6

331

主题

1105

帖子

2151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151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12-12-14 11: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中山装王子 于 2012-12-14 11:19 编辑

进一步思考


几个月前,我在一所中学做临时工。一个物理老师问我道:“我们这里缺物理老师,你能不能教物理?”我说:“我是学文科的,初中学的很多东西都忘了。”他说:“有些知识你一旦学了,它会变成你的一种能力,永远不会丢失。”

现在回想起他的话,我觉得很有道理。学生时代已经离我远去了,可是有些细节至今还记得很清楚。我仔细整理了一下,还真有那么几件,让我很难忘,因为它们教会了我一些做学问的原则。



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数学上有这样一道题目:一个正方形的内接圆的面积是6.28,求正方形的面积。(π取3.14)

按照我们的常规思维,应该是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是正方形边长的平方,而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直径。而要算圆的直径,首先要算出半径。半径的平方就是圆的面积6.28除以3.14,结果是2。问题就出来了。小学还没学无理数,半径的平方是2,半径是多少呢?于是,老师和我们大家得出的一致结论是:这个题超纲了。

很长时间,我也坚定地认为,这个题超纲了。可是,有一次我在学校的活动中获奖了,奖品是一本《小学生天地》。那个时候山区的孩子能有一本《小学生天地》就觉得是荣耀,我也不例外。我于是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翻到有一页,我惊呆了。那是一个老师的文章,专门讲这个题。这个老师的意见是没有超纲。他的做法很简单,做两条辅助线,将两条直径连起来。这样很清楚了,大正方形是由四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构成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是圆的半径,面积就是半径的平方,也就是我们已经知道的2。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2,4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不就是8吗?既然如此,怎么能说这个题超纲了呢?

看了这篇文章,我很懊悔。为什么我们当时就没有进一步去思考这个问题呢?我们总是喜欢按常规思维,很容易得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其实真理的得出往往就源自于比别人多思考一会儿。



初中时学过《愚公移山》,老师说这篇文章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敢于同大自然作斗争的精神。

我当时就觉得很奇怪,《愚公移山》的作者是列子,他是道家学派的人。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怎么会鼓励人们同大自然作斗争呢?长期以来,我都有这个疑问。

后来,我无意间翻到了一本《中国文学史二百四十题》。里面讲到这个问题时说,文中有两个人物,愚公和智叟。最终我们发现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可见聪明和愚蠢没有绝对的界限,这种差别是相对的。道家主张齐物论,生与死,大与小等差别都可以忽略。这样讲才是通顺的。

可是,了解了这一步还不算完。为什么我们中国人都喜欢用愚公移山来象征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难道他们都错了吗?我又过了很多年,终于明白了,原来文学作品的主题是多重的,我们解读文学作品没有必要拘泥于作者的本来意图。我们摒弃了道家思想里的消极成分,用它来重塑我们这种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这并没有错。

这也许就是否定之否定吧!



2004年的时候,我在读高二。那时候,我们换了一个新的历史老师。

上第一堂课的时候,他走到我跟前说:“这个同学,我考你一个问题。你计算一下,从甲午战争以来,一直到今天,台湾与大陆分离了多少年?把算式写到黑板上。”我想这还不简单吗,就不假思索地写道:2004-1895=109。

历史老师问道:“同学们,对不对?”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对。”

这时候,历史老师笑着说:“我就知道你们会说对。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以来,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台湾回归祖国。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台湾再度与大陆分离。这109年里,有几年比较特殊。1945年抗战胜利一直到1949年蒋介石败退之前,这段时间,台湾与大陆是统一的,因此这四年也要减掉。所以,正确的结果不是109年,而是105年。”

这堂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明白了,往往不起眼的细节会让我们得出错误的结论。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我曾经学过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我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写景诗,是朱熹春游之后的作品。我也长期这么认为。

上大学后,有一天,一位学长送给了我一本《诗艺纵横》。这本书的作者是我们大学一位退休的教授,他叫张其俊。他也讲过这首诗,结论却和我们一般人大不一样。泗水在山东,是金统治区。朱熹作为南宋大臣,怎么可能到金统治区去游山玩水呢?因此,诗中写的春光不是真实的春光,而是儒学之光。泗水是孔子的故乡,朱熹是儒学宗师,他是以春天的欣欣向荣来比喻儒学的蓬勃发展。我虽然没见过张老本人,也许见过也不一定认得出来,但我为他的独到的分析所折服。

可见,多数人的意见也并不全对。



至今回想起这些学生时代的片段,仍然感觉很有意义。它们告诉了我,学术问题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们要有怀疑的精神,不能人云亦云。当我们很轻易地得出某种结论时,一定要再想想,这种结论是否准确,是不是还有什么细节忽视了。这个时候需要的是进一步思考,往往就是这不起眼的一步能让我们纠正长期被忽略的错误。

2012,10,15

作者:李灿  电话:13733560130  邮编:442215  QQ:1303189817

地址: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竹坪乡竹坪中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107

主题

366

帖子

635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635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12-15 10: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