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byht 于 2012-12-14 13:30 编辑
边湖湾的清水(张才富) 边湖湾位于现汉宜高铁仙桃西站附近的地方,由相邻于横堤拐的李家湖而得名。与流入通顺河的双剅沟连接成曲尺形的水湾,边湖湾的水靠境内的“反修闸”来排出放进,水湾环抱着整个村庄。 边湖湾的水清澈湛蓝,水质甘冽,清澈见底,水趣盎然,水鸟云集,鱼虾嬉戏。边湖湾的水滋养着这方土地与百姓。清晨,来到湾里的人络绎不绝,挑着水桶的村民,从湾里打上满满一担水,颤悠悠地挑回家做饭洗衣之用。走在水湾芦苇间的小道,听到晨风中的苇叶沙沙作响,细看脚下路两旁的小草,野花上,也溅满了从水桶里荡出的晶莹水珠滴,花草受到滋润,也愈发显精神而生机盎然,风光旖旎的一切,于是清凉了整个酷夏的早晨。 村子里有个演奏“十样锦”班子,很是名气。师傅教徒弟,通常都会来到这水湾边,教他们念曲谱、学吹打。看着水中的倒影,知道自己演奏的动作,切合师傅所要求的神态。轻吹慢打地,你繁我简、你扬我抑,成为互相补充的韵律。清风徐来,荡漾在这湾清水里。 班子里也真的有一位叫王水清师傅的。在这水湾教学演奏的时间长了,人们就再不把他称之为王师傅了,就叫了水清师傅。 十样锦,在仙桃也称十番锣鼓、七星点子。它起源于明代,诞生于祭祖的仪式中,在当地已流传了五百多年。“番”即“遍”的意思,“十番”有三层含义;其一,参加伴奏的乐器有十种;其二,它的曲目脚本刚好十本;其三,共有十人参加演奏。十样锦,由构成十种音色的敲击乐器即:打、堆、各、七、浪、星、当、昌;加吹管乐器即:笛、箫、唢呐、笙等独奏或合奏组成,属地方吹打乐的一种演奏形式。演奏的曲调多为南北曲牌中的牌子曲,也杂有部分地方民间小调。其主要曲目有《渔家乐》等。 双剅沟也连接着光沿湖,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双剅为明朝时,此地流入通顺河的堤口,修有二石剅而得名,和边湖湾湖抵湖,田挨田。小时候,我是很想学演奏这世代相传数百年的十样锦。常来到边湖湾,望着这一泓清水出神,想象着这里的十样锦班子演奏的模样,那动人的音乐会不会悠然地从水面飘来?但水里看见的只是成群的小鱼儿吐出的水泡,有的浮出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望着这细小的波纹慢慢消失,好像听到《渔家傲》悠扬的吹打,轻轻地向远方挥洒飘去,我的思绪,就随着这水圈,越飘越远………想着什么时候自己能吹打着这十样锦,手里的笛子,红绸飘舞,在掌作师傅的指挥下,发出错落有致的不同声响,为民间红白喜事去演奏,那边走、边吹、边打,该有多美啊! 李家湖、光沿湖先前是芦苇林,现在有的成为良田,有的成为鱼塘。那时边湖湾的水,一年四季中,只有夏天暴雨后是全满的。那些半干半湿的平坦的湾坡下,芦苇摇曳生姿。夜里,萤火虫飞舞,蟋蟀唱着欢快的歌。走在木板桥上,两岸的树木、青草,看起来是那么的生机勃勃,那么娇嫩清翠。草儿贪婪地吮吸雨滴,树木仿佛在雨里更欢快、更翠绿,富有生机和活力。也有枯死的老树,可怜地倒在地上,很像那剃头铺里的躺椅。芦苇林里也是水鸟儿喜欢栖息的地方。夕阳西下,边湖湾一湾清水,半边瑟红,半边碧蓝……. 几十年过去了,边湖湾那和谐、宁静的意蕴,一湾碧水宁静之美,还有那《渔家傲》十番锣鼓民间吹打乐,却永远定格在了脑海中,难以忘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