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0日,大冶市区,图为大冶湖双湖桥 长江商报消息 大冶是此次湖北省唯一冲进全国百强的县市,之所以有如此荣耀离不开大冶的经济发展,从最早出现的机电产业到如今初现雏形的服装牛仔新都……大冶的特色产业群已现雏形,给大冶带来了强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了大冶经济的快速发展。 服装产业欲造牛仔新都 湖北陈贵顺富纺织服饰有限公司是大冶服装龙头企业。顺富办公室主任柯铭锟介绍,公司总投资为8.4亿元,去年4月开始动工兴建,目前已完成建设投资达4亿元。“现在已建成了浆染厂、织造厂、后整理厂、污水处理厂,并于今年10月份正式投产。” 柯铭锟称,公司即将建设动力热电厂、形成一条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全部达产后,可年产高档牛仔布料13600万码,每年对外承接牛仔布料加工6600万码,水洗牛仔服装12660万件,实现年产值60亿元,创利税4亿元,并解决3000人就业。 据悉,该项目将成为我国中部地区技术最尖端设备最完善,生产能力最强的牛仔纺织企业。陈贵镇工作人员介绍,当顺富项目洽谈成功后,陈贵镇便以顺富为龙头,于去年开建了陈贵纺织服装新区。因为顺富,从此大冶又多了一个新星产业群。 陈贵纺织服装新区将按照专业布局、规模生产、品牌经营、标准管理的运行模式,通过全面引进牛仔服装及相关配套产业,最终将新区打造成中部牛仔新都。 新区自2011年建设以来,已投入资金2亿元,征收土地面积3000余亩。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完成。“我们的目标就是将纺织服装新区打造成为中部牛仔新都和湖北的新塘,在近三年内,新区将按引进亿元以上纺织服装企业6至8家,并引进牛仔纺织服装配套项目。在2015年,新区建成规模将达3平方公里以上,预计年产值达500亿元、利税40亿元,安排就业3万人。”陈贵镇相关负责人说道。 一家“劲”酒引百厂筑巢 “劲牌公司在大冶投资了几十亿元,销售收入也早过了30亿元,因为看好劲牌,现在一共有105家相关企业都在大冶生根发芽。”大冶一位领导告诉记者,这在大冶基本形成了一个饮品业的小集群。 而劲牌企业文化中心主任覃文钊告诉记者,目前劲牌除了在大冶建厂房和基地生产保健酒,也在下面的乡镇建了6个小曲白酒工厂,专门生产原酒。“其中,枫林酒厂年产1.6万吨原酒,很大一部分用来做劲酒。” 说起年销售收入,覃文钊说,去年劲牌公司销售收入达到48亿元,而今年这一数字将达到60亿元。“首先是专业做保健酒,一心做好,其次是得益于产业链的完备,现在的竞争大部分集中在产业链上。”谈起劲酒的发展经验,覃文钊这样总结。 其实,在大冶的食品饮品产业里,除了劲牌公司,江苏雨润、山东永大食品和中粮等农业龙头企业也都走着相似的道路扩展和完善产业链。 “像陈贵镇的雨润工业园,把当地5万多农户都融入到产业链中来了,这是很大的一个优势。”大冶市领导告诉记者,产业要发展,不可单打独斗,要集群、要扎堆,要把产业链条上的企业都吸引过来,这样才有规模效应,才能做大产业。 专家 大冶成全省县域发展榜样 “大冶进百强是"转"进去的。”此前,湖北省委政研室参与调研转型升级中的黄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重点关注了大冶县域经济发展。 参与调研的农村问题专家余爱民介绍,在转变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促进产品结构由初级产品向终端产品转变,产业层次从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才能走出困境和危机,实现浴火重生;才能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 同时,大冶进百强也是“跑”进去的,跑万里路,招千家商,建大园区,兴大产业。 “大冶进入百强也体现了县域经济不是一个独立的单元,而是处于有机的区域经济联系之中。”余爱民说道,只有把县域经济放在“两圈一带”的大战略中去定位、去布局,把县域经济放在区域发展全局中去谋划、去扶持,把县域经济融入到大中城市和城市群、城市带的发展中去分工、去合作,形成全市一盘棋、全省一盘棋格局,形成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以价值链为纽带的紧密合作、互促共荣,才能实现我省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入选百强为大冶城市营销提供机会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李雪松教授告诉记者,自己一直比较关注民间专业机构对区域、行业经济的评价,这种评价首先是一种信息公开,有至少比没有好,特别是现在国家或政府层面对这种信息的发布是有限的,民间的评价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失,尽管可能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是不完善引起的争论就会带来更加完善,信息更加透明、科学和准确,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但是有总比没有好。 “这种评价会促进区域经济的竞争和发展,特别是在整个区域范围内能够达成相同的认识,有利于发展。实际上,各级地方政府领导对自己所在区域内的排名情况是很清楚的(领导们都非常关注统计数据),只是这些信息没有公开,在民众层面大家就不是很清楚,不能统一思想。因此,这种评级李教授是持肯定态度的。李雪松认为,大冶市入选百强县市为大冶经营城市、营销城市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李雪松建议,湖北县域经济发展要根据各县特色进行创新设计,不能出现“无情(民众不享受发展果实)、无业(经济发展不能增加就业)、无声(经济发展没有推进民主)、无望(经济发展不可持续)、无序(经济发展无政府状态)”的经济增长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