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春天之茉莉

美丽乡村---漫云村-----作者好友玉溪山人

  [复制链接]
来自
安徽
精华
22

91

主题

2290

帖子

3018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3018

IP属地: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

 楼主| 发表于 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 2012-12-17 10:3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旧的民居



  漫云古村落集中地呈东西走向,方圆2.5平方公里。自东向西延伸,分南湾、中湾和西湾三部分。村落现有常住人口65户,226人。车子驶入漫云村中央,只见有20多栋古民居整齐排列,一律依山而建,座北朝南。民居通风采光通透,南面建有附属便房。民居门前现存一条古街道,横贯东西,呈S型优雅布局。地势时高时低,外侧为条石打磨垒砌,一气贯通,古旧色彩浓厚。古街道总长150米,宽窄不等,最宽处4.8米,最窄处仅1.8米。古街道距今已有400年,街面由青石板铺就,属就地取材,虽历经数百年踩踏,仍然完好无损,不过相当光滑。
漫云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安徽
精华
22

91

主题

2290

帖子

3018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3018

IP属地: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

 楼主| 发表于 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 2012-12-17 10: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民居大多在山脚下选址,环绕地势而建,山谷最低点为其中心,南北民居远远相对,各家门前均有场地或街道,只是面积大小有别。古民居大多为仿南方徽派合围式建筑,一律为二层结构,就地采石打制石条作基,以土砖或古老神砖建筑,均为黑色瓦顶,白灰粉墙,山墙顶部与檐下墙边有彩笔绘画,云纹装饰古朴精美。古民居大多有一院门,进入院落,两侧为偏房,里间是堂屋。堂屋宽大庄严,是家族及家庭议事的场所。

漫云1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安徽
精华
22

91

主题

2290

帖子

3018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3018

IP属地: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

 楼主| 发表于 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 2012-12-17 10: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民居至今保存完好,其中尤以敖明贵、敖耀国两栋房屋为甚,它们是这些古代民居中最为古旧的典型。前者座落在古街西端,俗称“老大门”。该民居是漫云开山鼻祖敖广万动工兴建的,据说有400多年历史。我们就近参观了敖耀国的住房,当地人称其为“花屋”。整栋房屋宽13米,高约12米,相传古时候曾住着一员武将,它座落于古街道东端约150米的鼠山脚下,坐南朝北,与古街遥遥相望。走近这里,只见位于大门外有7步石阶,台阶虽历经风雨仍轮角分明,光滑透亮。台阶之上,有一建筑凸出墙外,特别引人瞩目,与主墙一样青砖砌就,这就是“门楼”,上有龙头飞檐,内饰腾龙玉凤,大门上还有一对莲花状门当。门楼两侧为房屋山间,其上各有一圆形窗户;其下各有一方形窗户,窗齿由石头打制而成。穿过大门,就是厅屋,宽5.7米,深3.6米,两侧立有圆木柱,由精制石质鼓墩垫基,并镌刻有双喜字样。过了厅屋,是一天井院落,长4.42米,深3.06米,摆放着磨刀石和古时什物。由院落沿9步石阶上去,面前就是堂屋了。门前是宽敞的街檐,临院落两边有木制栅栏,街檐两边为厢房。“花屋”有上下两层楼阁,大小房间20多间。房屋右边,有一栋结构大同小异的偏房,据传,当时为武将随从居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安徽
精华
22

91

主题

2290

帖子

3018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3018

IP属地: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

 楼主| 发表于 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 2012-12-17 10: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朴的民风



  行走在漫云古村落,有一颗参天古树必然会闪亮你的眼,它就是村东头的那株老皂角树,高耸于“花屋”的右前方,远望过去,似与鼠山试比高。其胸围3.24米,直径1.03米,高32米,占地约1.1亩,树龄在400年以上。古树根系健硕,顶天而立,枝繁叶茂,遮天蔽日,蔚然壮观。树枝纵横交错,旁逸斜出,最远处伸出18米之多。古树盘根错节,树根凸起于地面,粗壮有力,如虎掌突奔,似龙爪抓地,气魄非凡。古树矗立村口,像天降巨伞,为村民遮风挡雨,其下天然的树根和石块可供人小憩,这里自然成为大家聚集的热闹场所。
漫云1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安徽
精华
22

91

主题

2290

帖子

3018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3018

IP属地: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

 楼主| 发表于 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 2012-12-17 10: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皂角树北侧有一土禾场,现存有青石打制的石磨,磨高0.6米,直径1.83米,是古时村民打磨干粮的必备平台,只是损毁了一小边沿。在离其不远处,笔者发现另有一完整石碾,与之匹配使用,正是古人出产粮食的工具了。在离石磨前方数米的缓坡上,孤立着一座古墓,式样古朴考究。其上横书“光烛夜台”,碑文已模糊不清,墓主卒于道光24年(即公元1844年,笔者所注,以下同),这座上百年古墓,记录了名叫敖宗杨的生平逸事。而距古皂角树北侧20米处,还遗存一墓地更为古老,墓主是敖氏开山鼻祖的继承者——敖应宽,生于“先皇丙申年五月十日(即公元1656年)”,卒于“康熙四十年十月三日(即公元1701年)”。虽历经近四个世纪的风雨沧桑,仍然屹立不倒,默然守望着他的后代子孙们。更令人意外的是,其墓碑前另立一敖氏族碑,上刻族规:“若有灭伦犯上,不准贼盗窝藏,凶恶强抢杠抬,绞骗窝娼赌局,言定省语等事,族孥送官处礼。”当时,族中人若犯族规,皆由族长当众依律论处。这或许正体现了由血缘关系凝聚成村、并由长老执掌村务的典型特征,也是漫云能够成为“中国景观村落”的重要内涵吧。族碑建于“大清同治十二年癸酉年冬月吉日(即公元1874年)”,而据不完全统计,漫云现存有文字的古墓碑至少有15座,多发生在清康熙乾隆年间。

  也许,就在这块不大的场地上,映入我们眼帘的古居、古树、古磨,还有那古墓,竟如此自然地构成了漫云古村落的标志性景观。它会让人们浮想联翩,想起在那个刀耕火种的年代,先民们不畏艰难、勤恳开拓的远古遗风,不由得让观者油然而生敬仰。
漫云1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安徽
精华
22

91

主题

2290

帖子

3018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3018

IP属地: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

 楼主| 发表于 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 2012-12-17 10:3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的居民仍然沿用着老辈人的农耕方式,以牛、木犁为主要耕作工具,种植玉米、小麦、小米、红高粱、烟叶等旱季作物,兼以植桑养蚕、狩猎、捕鱼、造纸、烧制木炭和石灰以及延续旧时手工艺等传统项目。现有农田300多亩,依山势成梯田架构,以石块垒砌分割,逐级固土成田。因此,田地大多为圆弧形状,山脚下田亩较大,越是往上部,面积越小,大者不过六亩,小者仅几平方米。位居深山老林,狩猎也是当地人的传统生活习俗。他们以猎枪、兽夹、猎狗等作为打猎工具,这里常有獐子、麂子、野兔、蛇类、猪獾、野羊、鸟类等出没,猎取野味是招待家中贵客的必备佳肴。这里接近漳河源头,清纯的河水养育了大量的野生鱼类,还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鲵,因其像小孩发声,故当地人称之为“娃娃鱼”,他们惯用铁叉与木厢、竹笼等工具捕捉。村民吃水仰仗于“背”,因为山路陡峭难行,不宜肩挑水桶,人们便用木制或竹制水桶背水。桶身为扁体形,桶口为扁圆形,桶带为精编竹篾,每桶约可盛水60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安徽
精华
22

91

主题

2290

帖子

3018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3018

IP属地: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

 楼主| 发表于 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 2012-12-17 10: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令笔者感兴趣的是,这儿至今仍然沿袭着“赶野猪”的风俗。每于苞谷成熟时节,野猪便来偷食物,大遍地糟蹋庄稼,村民只好在田边搭建窝棚守夜,驱赶野猪,保护收成。而其另一习俗也颇为耐人寻味。这里曾经兴起过一种职业——“挑夫”,俗称“挑脚工”,古时因为山高路险,仅存一条通往山外的崎岖小道,运输全靠肩挑背驮,挑夫行程远达数百里之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安徽
精华
22

91

主题

2290

帖子

3018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3018

IP属地: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

 楼主| 发表于 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 2012-12-17 10: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尽管是弹丸之地,却能够实现自给自足,这也是古漫云小农社会的明显特征。这里曾经有过兴盛的手工艺,古村落里诞生过铁匠、木匠、石匠、篾匠、银匠、泥瓦匠、套匠、漆匠等10多种手工艺人,有的甚至世袭至今。当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古代漫云也有走出大山,涉足商品经济活动的遗留风貌。比较显明的,就是村民有烧制木炭、石灰的传统与现存的古造纸作坊遗址。烧制木炭——他们将树木砍伐后,除去枝叶,放进泥土垒砌的窑内焙烧,待火焰燃尽后取出,用火灰覆盖,直至冷却,便成木炭。因为山高地冻,除备足家用份额,剩余销往百里之外。烧制石灰——村民建房,需要石灰,便就地建起了石灰窑,高约5米,下层放入木柴,上层放入青石,顶端用稀泥封闭,点燃木柴烧7日熄灭,待冷却后即成石灰。作坊造纸——距古树下约两里许是漳河,就在其附近有三处造纸作坊遗迹:挑水河、大林河和滴水洞纸场,主要生产祭奠用火纸及香烛。完全就地取材竹麻原料,于沤化池中用石灰水浸泡,沥干后以自然水车轮动木冲锤砸成粉末,再放进水池中搅动,以竹制抄纸工具捞取漂粉后,放入模具中挤压,待水干成型后,就成为层层纸状,最后张张剥开晾晒,随即包装成品。该地火纸质优价廉,曾远销四川、河南等地,这些均是那个时代古漫云的优势产业,也是漫云古先民力图打破大山封闭,主动融入外界的佐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安徽
精华
22

91

主题

2290

帖子

3018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3018

IP属地: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

 楼主| 发表于 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 2012-12-17 10: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老的山寨



  漫云古代山寨林立,以其为中心,方圆20里内,有大小古山寨20多座,均为躲避匪患或军事防御之用。其中,距漫云村庄最近的山寨有3座:牛寨、马鬃岭寨和洞寨,相距不过500米。据村支书敖光政介绍,尤其值得一看的是牛寨和马鬃岭寨。

  深秋的太阳暖洋洋的,令人舒适无比。午饭后,我们开始问鼎牛寨。从古皂角树右侧向东,沿石砌小道绕过鼠山脚下,穿越田间地头,牛山就展现于眼前了。这儿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传说,叫“鼠牛相亲”: 鼠山位于村中东部,因形似一大一小两只老鼠而得名;牛山位于鼠山对面30多米处,因形似一头大水牛而得名;两山交汇之处,有用以打粮食用的石磨、石碾。古时传说“鼠牛相亲,必发子孙”,结果,两山结合处的中湾人丁兴旺。而老鼠在磨盘偷米吃后,将屎拉在南湾,于是南湾人就发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安徽
精华
22

91

主题

2290

帖子

3018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3018

IP属地: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

 楼主| 发表于 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 2012-12-17 10: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树掩映下的漫云村
漫云1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