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创新、促转变,五种“意识”推动组织工作 强化组织工作的保障功能,重要的在于深层次解放想,摒弃那些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维理念和行为方式,按照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改进和推动组织工作。当前,应重点开展好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讨论,转变思想观念,强化“五种意识”: 一是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创新是做好任何一项工作的不竭动力。做好新时期组织工作,就要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实际研究和把握组织工作的内在规律、组织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抓住工作中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特别是一些长期困扰组织工作的难点问题,寻求突破,不断开创新局面,保持生机与活力。只有把创新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组织工作才能更好地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才能更好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目标提供保障。 二是唯实而事的“求实”意识。创新不是标新立异,是为了更好推动工作落实。创新组织工作,应注意处理“新”与“实”的关系,做到实中出新,新中见实,常抓常新。坚持多深入基层,了解实情,掌握工作主动权;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集中群众智慧,从基层和群众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善于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本地实际,改进工作思路和措施。在工作的方方面面体现出“实”字,谋划思路、制定目标要切实;做事情、搞活动要务实;分析和处理问题要唯实,从而使组织工作更加符合实际,体现群众意愿,顺应自身规律。 三是求好求最的“精品”意识。抓好组织工作,应在“精”字上下功夫,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去谋划和推进,出“精品”思路,出“精品”举措,出“精品”成果。干任何工作,做任何事情,自始至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抱定不干则已、干就干好、事争一流的信念和决心,发扬严、细、慎、实的工作作风,不放松每一环节,不忽视每一细节,从目标设置到推进措施制定,从思路谋划到具体付诸实施,拿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努力把组织部门打造成为“素质最强、作风最正、效能最高、服务最优、反映最好”的“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 四是拒绝理由的“落实”意识。抓好各项组织工作任务落实,既是工作方法、工作能力问题,更是工作作风、精神状态问题。推进组织工作,不可过多强调本地本部门利益和困难,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防止和克服上级不调度没动作或动作不大、上级不检查不落实或落实不够的消极被动现象,坚持干工作不讲条件,不要借口,抓落实拒绝理由,拒绝各种哪怕看似合理的理由。决策部署一旦作出,目标任务一经确定,就要雷厉风行,真抓实干,保证完成,自觉做到“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找方法”,努力成为一个“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五是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创新任何一项工作,都是行为与责任统一、成功与风险同在。组织工作原则性强、政策性强,探索创新更应慎重,把握好政策界限,不能出大格。但慎重不等于“不动”,也不等于“小动”。对于各级组织部门和广大组工干部而言,就是坚持责权统一,在其位谋其政,勇于干事,敢于担责,在符合党的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对一些考虑成熟、认为可行的思路,积极探索尝试。唯有此,组织工作才能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才能克服前进中的各种困难,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