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5487|回复: 47

【2012年新散文年展】闲笔·心中的歌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17

123

主题

904

帖子

2006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006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2012-12-19 13: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闲笔 于 2012-12-19 14:05 编辑

                                             一     听    雨

   听雨是一种韵致,一种心境,一种怡然自得的心情表现,也是让人油然而生的一种超然和洒脱的情怀。赏月当然也是一种雅兴,那皎洁的月光给人间制造了一种无言的冷峻之美,但月光静谧的无法给人以听感的享受。唐代诗人孟郊就感叹“晓卧半床月”(《独愁》)。而静心听雨,同样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一种韵远清幽的绝唱。尤其是“闲窗听雨摊诗卷”(清·吴伟业《梅村》)时,那种韵味简直是悠然无际。此刻,你可以产生无尽的遐想,也可以翻阅自己的生活,品味人生。雨丝纷纷扬扬洒落的淅沥声,穿过纱窗,将浮躁的世尘隔离,让人气定心闲,此刻,聆听者仿佛感到自己的心灵深处在叙述着什么,回荡着什么。这些因听雨而产生的心境,如同只能品味而无法诠释的佛教禅语。这是一种原始而又永恒的自然之音,它给人有一种归真返璞的感觉。
   古代的诗人们大概禅意很高,悟性甚强。他们胸藏丘壑,兴寄烟雨,对听雨情有独钟,其情感不亚于对月的迷恋。或喜或忧,或怀念或惆怅,他们都不惜笔墨地借听雨来抒发自己的感受,这样的诗句颇具玉思琼想,使听雨的情调更加意味隽永。
   那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五柳先生,也曾借咏叹“闲雨纷微微”来表露自己“逸想不可淹”的情感。元代诗人王冕擅长画梅画荷,别具风格。他隐居山野,浪迹他乡,漂泊生涯中写出了“竹屋夜深时听雨”和“江南三月雨声寒”的思乡之情。有的诗人醉中听雨,更有一番别样情趣。宋代诗人王十朋云“隔岸烟雨醉时听”,可谓闲情逸致。李商隐偏爱“留得枯荷听雨声”。秦观则把雨丝融入感情的波澜,曰“无边丝雨细如愁”,一个“愁”字活脱脱地让雨丝在人的心中纠缠不休,让人读的回肠千转,幽思百结。陆游的诗词大多数是击节高唱的放歌,充满了气吞山河的气概和万死不辞的精神。晚年他依然“醉来意气尚轩昂”,而在“小楼一夜听春雨”之后,他想到的是“深巷明朝卖杏花”。春雨潺潺之夜,他在自己的心境中营造了一个宁静美好的画面,这样的心情和诗情,皆因听雨而来。
   当人们思乡心切时,诗人借助“听雨”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更是回味悠深,让人顿觉愁肠百结。南宋诗人汪元量吟道“一灯夜雨故乡心”。而唐代的刘邺则感叹“不堪寒夜雨声频”。在听雨中引发诗兴,吟哦不止者,不乏其人,如唐代贾岛是“年年不改风尘趣”,病后也“觉来听雨烛前吟”。如此吟来唱去,都是雨声惹的“祸”,弄得诗人们感叹不已,千百年对月幽思,又千百年对雨伤情。
   一支古曲《芭蕉夜雨》从古唱到今,不知让多少人产生玄思遐想。夜雨打芭蕉的意境,给人们带来的是无穷的想象。若把这种想象“嚼”成诗的语言,则更有一番情趣,如“芭蕉半卷西窗雨”(唐·何扶),“残灯风雨送芭蕉”(北宋·黄庭坚),“秋窗睡足芭蕉雨”(唐·李益),以及南宋陆游的“幽人听尽芭蕉雨”和王安石的“西窗一榻芭蕉雨”等等,都使人悠悠驰思。更有趣的是宋代的艾性夫,他“载愁不去酒船轻”,却执意要听雨,因为“尚欠芭蕉赠雨声”。这些浅吟低唱真是让人的万千情感“剪不断,理还乱”。
   听雨的情趣,还在于环境的渲染。我国古代的园林建筑多设有以听雨为乐的场所,称之为“听雨轩”,在这种地方听雨据说别有一番情趣。最有名的处所恐怕要数苏州拙政园内的“听雨轩”了,该处小亭傍池,植有芭蕉数丛,异常幽静,是著名的雨境景。“文革”结束不久我去过苏州,专程找到了这处“听雨轩”。遗憾的是园中还留有一些“造反派”们为破“四旧”所创造的“业迹”,最为“革命”也最具讽刺意味的是有人在“听雨轩”的立柱上书写了“厕所”二字,虽经涂除,但模糊的字迹尚可辨认,顿觉大煞风景。那天我去觅迹寻幽,正当艳阳高照,无法领略听雨的雅兴,只好在相邻的茶坊沏了一杯碧螺春,借品茗小憩片刻,对雨境也只有痴看芭蕉,冥思一番而已。
   听雨是一种身心融入大自然的享受。窗前听雨,心扉悠然;枕上听雨,幽远谲奇;荒野中听雨,空灵飘逸;最美不过披蓑戴笠,赤脚走在乡村四月的田埂上,在飘洒的细雨中,你听到的不仅是雨声,也许还有禾苗拔节生长的声音。
   听雨的过程中,大自然缀满了我们的思情,让脑海不经意间,突兀折射出许多充满灵性的神奇。
   听雨的魅力永驻。


                                                           (2012年2月15日初稿,2月19日再稿)




补充内容 (2012-12-27 14:22):
闲笔的真实姓名——梅长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7

123

主题

904

帖子

2006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006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2012-12-19 14: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音乐的魅力
  
   音乐的魅力无穷,这魅力在于它的圣洁与高雅,在于它的深邃与韵致,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那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的七个音符,以其千变万化的组合,让那跳动的旋律,诠释着人间的真善美和假恶丑。这些奇妙的音符,成了地球上的共同“语言”。小提琴协奏曲《梁山泊与祝英台》,在世界著名的音乐之城维也纳音乐厅演奏时,那凄美的爱情故事无须字幕表述,就让那些外国人玄思遐想,咏叹不已,聆听者的潜意识中,产生了共鸣,称赞这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实在是完美而感人。瞎子阿炳发于肺腑,述之琴端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让那江南小巷月光下的满目悲凉,深深地感染了人们。这琴声不仅传遍祖国各地,还走向世界,让不同肤色的人群沉醉在那无与伦比的流韵余风中。知道西部歌魂王洛宾的人也许不多,但他的歌却在世界各地传唱。曾使无数国人痴迷的《在那遥远的地方》,也同样让外国人倾倒,弄得那些异国他乡的歌迷们一到中国,就迫不及待地要去看看那个“遥远的地方”,要去品味那位牧羊姑娘如何将皮鞭“轻轻地打在我的身上”。假若只是一首诗,它的影响不会如此深远。饱经风霜的王洛宾离开我们了,他的遗产是不绝的歌。他生前的500年计划,即希望自己创作和改编的歌曲能流传500年,愿用这种方式延长生命。这并不是他的痴想,我国许多优秀的古典乐曲,传至今日何止500年,这便是音乐的生命力。
我国古曲《流水》(《高山流水》)及其他国家的十几首名曲,作为天籁之音连同地球上的风声,雨声,海涛声,和鸟叫雷鸣,狼嚎虎啸等等自然界的声音,被美国宇宙飞船带往太空,作为地球使者,到外星探访。可以说,其他任何文学艺术和语言表达,都无法替代音乐在这次壮举中的使命。
《义勇军进行曲》最初只是一部电影的插曲,但它那军号一般的前奏以及加入了切分音和休止符而谱成的进行曲,很成功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在当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日的,这支歌曾代表中国在战胜国的庆祝会上演奏,震惊世界。几经考验,这支威武雄壮的歌曲荣幸地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音乐的魅力还在于它的战斗性,这种力量绝不亚于飞机大炮。战争年代,一支交响乐曲,曾成功地配合着武装力量保卫过一座城池。
有资料告诉我们,二战时期,苏联的重要城市列宁格勒被德军包围,战斗打得很艰苦,几乎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为了鼓舞军民士气,也为了告诉敌人,苏联军民不仅有面包,有武器,有战斗力,还有音乐!
这时,乐团的指挥还骨瘦如柴地躺在医院里,演奏的乐手们大多病倒或死去,剩下不足30人,乐团只好在全城招募乐手,甚至从前线部队中抽调,终于凑齐了饥饿不堪,伤病残缺的80人。著名的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在炮火和饥饿中,写下了足以提高士气和宏扬国威的《c大调第七交响曲》(又名《列宁格勒交响曲》)。他们将市区所有的电集中用到大歌剧院,经过艰苦的排练后,这一群几乎站都站不稳的乐手,在人们搀扶下,走上了舞台,大厅座无虚席。演奏前,苏军炮兵团排炮齐鸣,然后,音乐声在大厅响起,并通过电台播向德军阵地。那雄壮的旋律和战斗的鼓号声,如同机枪大炮射向敌人。德军不得不把歌剧院作为重点摧毁的军事目标。
这次演奏,大大地鼓舞了士气,削弱了敌人的战斗力,列宁格勒在音乐和炮火声中顽强地战斗着,直到取得最后胜利。
这是一次空前绝后的演奏,它完美地展现了音乐的魅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7

123

主题

904

帖子

2006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006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2012-12-19 14: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品味尴尬

人的一生,少不了遭遇尴尬,不论是大腕小民,还是名人巨贾,概莫能外。先说说别人吧。著名学者沈从文先生第一次在大学讲课时,面对那么多眼睛望着他,红着脸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好在黑板上写了五个大字:“请等五分钟”。他就是这样尴尬地开始了他的工作。这始料不及的五个大字,真是“化险为夷”,品味起来堪称一绝。英国著名的铁腕女强人撒切尔夫人,在同邓小平进行关于中国收回香港的最后一轮谈判结束后,同满面春风的邓小平走出会议厅下台阶时,竟然大失常态地打了一个趔趄,险些摔倒。那意想不到的镜头,被媒体用卫星传到世界各国,让大家看到了这位世界风云人物,此刻的心情是多么的失落和无奈。这位一向健步稳重的贵夫人,真是尴尬得百味俱全,是愁肠百结还是欷觑风云沧桑?在电影节上台颁奖的冯小刚,上到最一步台阶,因“脚悟”不高,居然在主持人面前摔了个前“足”落地,尴尬得真不是时候。好在镜头立即切换成其他画面。回镜后,冯导已在台上气定神宁地侃侃而谈,毫无窘态。冯导真不愧为冯导,见过世面,如此“失足”,一笑了之。                  

       再谈谈我吧。我的生活中,和大家一样,自然也少不了碰上一些不好处理的尴尬事。不过至今仍然忘不了的,还是同妻的第一次约会。那还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一个夏天,我尚在城西的云台教书,妻在城南的陈巷医院当门诊护士,彼此不认识。后经人介绍,约定星期天在区卫生院门诊部外科室见面。那天小雨下个不停,我匆匆忙忙赶回城关,借了一辆自行车,又冒雨赶到了卫生院,这时雨中的我已成了“落汤鸡”。稍许整理后,我便到外科室去赴约。只见那室内有两位“白衣天使”。坐着的一位,人到中年,在桌前埋头写着什么,显然不是我约会的对象。另一位则站在条桌前,侧着身忙着搓棉签。我冒然地跨进了门。坐着的“天使”问:“看病?”我摇摇头,望望那站着的“天使”更正地说:“不看病,我找她。”这时,那位站着的“天使”回过头来,看了一下我这全身湿淋淋的“落汤鸡”,红着脸嗫嚅地说:“我不认识你”便转过身使劲地搓着那根搓了又搓的棉签。那个年代,青年男女的接触还没有现在开放、浪漫。我和她都尴尬地站着,弄得她面红耳赤。如同在水中捞起来的我,更是进退两难,恨不得找个地洞钻下去。坐着的那位“天使”大概看出了什么端倪,似笑非笑但颇为友好地一会儿望着我,一会儿又望着那还在搓棉签的“天使”。一支钢笔在她手中如雷达天线般不停地旋转着,旋转着。场面定格几秒钟后,那坐着的“天使”以一种忍着笑的神态,不失时机地给了我一个台阶下。她张开了那强抿着的嘴(大概是怕忍不住要笑)抬着头望着天花板,好像是自言自语地说:“改日再来找吧,现在是工作时间,概不会客。”别无选择,我松了一口气,慢慢地走出了那间外科室。我前脚刚迈出门槛,后面就甩出一句“不送啦,慢走。”接着传来了那位医生逗趣的笑声。

       回程途中,那恶作剧的太阳刚才不知躲到那儿去了,现在却嘲弄般地露出了笑脸,让人感到别扭。这时我想到,小说中描写的约会是那么美好和幸福,而现实中的我却又是那么尴尬和狼狈,越想越懊恼。回家时,我只好对母亲撒了个谎,省略了一切细节,只说没找到人。                                 

      一周后,母亲托人数传“圣旨”,要我回家。又是一个星期天,我“领旨”回到家中。母亲大概知道了我那天的“遭遇”,便笑着对我说:“你这个傻东西,人家姑娘害羞,你也太冒失了。这是一张今晚的电影票,她也有一张,座位挨着你。你们在电影院认识一下吧。”那天晚上的电影是新上映的《五朵金花》。电影中的阿鹏几经周折,找到了他的金花,我在生活中也找到了我的“金花”。自那以后,我们相濡以沫,牵手走过风风雨雨快五十个春秋了,现在 面对的是无限美好而又温馨的夕阳。                                    

      在那以后的岁月里,每当谈起此事,我和老伴还忍俊不禁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7

123

主题

904

帖子

2006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006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2012-12-19 14: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秋水残荷别有韵

原本是想到古琴台凭吊那“伯牙鼓琴“的遗迹,可惜流连在仿制和传说的“遗迹”之间,清音散失,空留雅韵。但意外地发现此处巧借月湖山水,幽静宜人。放眼清秋,自然环境别有一番地天。于是,我饶有兴趣地沿着湖畔漫步,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深秋的月湖,少了些人流如织的景象和绿树葱茏的衬托,顿显空旷。平静的秋水中灰褐暗绿的残荷一汪,疏密有致。它们相互依偎着,孤傲自信中虽流露出饱经沧桑的神态,却依然坚挺,依然昂扬从容。它们曾有过“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娇美,也曾有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美。当今的它们,深沉、厚重、古朴,不悔风光,伫立烟波,盘根泥土,为再次绽放而积蓄力量。
      秋风中,残荷们独留枯叶,面对寒霜,繁华消失殆尽,看似有几分苍凉,几分萧瑟。但这恰恰体现了它们淡然娴静之美和出淤泥不染的秉性。是的,它们的绰约风姿已被岁月带走,然而它们用悲壮和傲骨,静静地将生命蕴育在河塘泥土之中,让生命在大自然中轮回,这是一种不屈精神的再现。
       突然,一阵秋雨袭来,风雨中的残荷与秋水互动,似乎更美了。紧密的雨点散落在枯叶上,发出清脆而有韵致的声响,特别令人陶醉。羁泊异乡的李商隐也许因孤苦飘零而感叹“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在他看来,秋雨打残荷是那样的孤独,那样的落寞和凄楚。而此刻坐着湖畔亭廊中的我,却感到是大自然演奏的一支遥远而飘渺的乐曲,恰如琴师拨弄古筝发出的一串串音符。雨雾中,秋雨低唱,秋水荡漾,残荷私语,烟雨朦胧的月湖使我产生了幻觉,恍若听到了那古琴台之上,俞伯牙正在鼓琴咏志。此景此情正如钟子期所言:“美哉,荡荡乎意在流水。”
      没想到从“秋雨鸣败荷”的意境中,也能悟出从容与潇洒。
      赏残荷巧逢秋雨,平添惬意。在喧嚣和浮躁的闹市中,居然在此得到了几分宁静,几分放松,几分诗情画意。秋水残荷别有韵,给了我些许感悟和无限遐想。
                                                  2012年11月3日初稿于武汉琴台公园月湖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7

123

主题

904

帖子

2006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006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 2012-12-19 14: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  芦花潇洒弄深秋

那天清晨,我和老伴沿着处于武汉闹市的三阳路,横穿几条大道,来到武汉江滩,享受一番闹中求静的生活。
     这儿是休闲的好去处,一群“老顽童”在尽兴地放风筝,鞭陀螺。林间的老太太们伴着轻音乐的节奏,在翩翩起舞。习拳练武者在晨风中展示着优美的套路——是他们奏响了一支江滩晨曲
但是,深秋的江滩,最让人醒目醉心的,却是在江风晨曦,蓝天碧云的大背景下,那江边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芦花。这堪称武汉市区自然景观一绝。
      那一片柔和泛白的芦花,在晨光中风韵楚楚,倩影婆娑。一阵微风飘来,轻盈的芦花便迫不及待地起舞弄秋,尽情地表演着它们的动态美。纵目远眺,似江水跳浪,波光粼粼,好一道江城靓丽的风景线。
      芦苇丛中的纵横小径,有不少人在穿梭来往,似乎在寻觅什么。大概是这些久住钢筋水泥“森林”之中的人们,想借此亲近大自然吧。更有趣的是一对年轻的新婚夫妇来到这里拍婚纱照,让他们的幸福时光定格在这江风芦花之中。浪漫的情调,和谐的风景使我们驻足良久,思绪万千。
眼前的这一幕,让老伴无限感叹,她轻声地自言自语:“五十年了……”。她没继续说下去,望着东逝的江水,若有所思,但我知道她要说什么。
     是啊,“五十年了”,时光过得真快,半个世纪似乎弹指一挥间。五十年前我和老伴结婚时,正逢祖国遭遇人祸天灾的肆虐,当时物资匮乏,食不果腹,在“计划经济”的“计划”下,购物需要专门机关配发有限的“购物券”,即便是买一块肥皂,一条毛巾,甚至一包火柴都要有凭证。至于结婚需要的衣服布料,床上用品若没有布票、棉花票,休想购买。为了置办我结婚最简单的衣料和床上用品,母亲除了用掉全家人一年的布票外,还向亲朋好友借了一丈五尺布票(当时规定凭结婚证只可领取一床被絮或一幅床单的“特供票”)。那年,我的一家人从老到小没有添置一件新衣。过年时,母亲只好将弟弟妹妹的旧衣服缝补整洁,然后送到染衣坊(当时有这种行业)漂染上色,就成了“新衣”。现在想起那些事,还感到一阵阵心酸。
     那时我俩的结婚照,不过就是一张黑白的半身双人照。至于现在时髦的婚纱照,当时被斥为“资产阶级情调”,谁也不敢越雷池一步。至今,那张已泛黄的结婚照片上,年轻的我们,透出几分青春的活力,新娘扎着长辫子,围着方纱巾,穿着红底暗花的布衫,秀气恬静。我身着深蓝色中山装,上衣左边口袋很显眼地插着一支钢笔,头戴干部帽,也算潇洒。两人正儿八经地端坐着,望着镜头,在绘制的布景前,相机“咔嚓”一声,留下了回味无尽的瞬间。这样的结婚照现在看来,也许俗不可耐,“土”的掉渣,但我却把它放在我的相册仅次于父母照片之下,视作珍宝。
     望着江滩的一片芦花,联想翩翩,那芦花在秋风中挺立;在秋风中诠释着生命的魅力芦花洒脱刚毅,不卖弄矫情,老之将至,依然豪放自立,令人敬佩。曾欣赏过一幅题为《岁月》的获奖摄影作品,画面就是以风中的芦花为素材,借以表达主题。作品简洁明了,却让读者产生共鸣。
      我们牵手相伴五十年,风雨兼程,至今已是白发飘然,步履瞒珊。立于深秋的我们,感叹一川逝水,欣赏江滩芦花,百感交集。
     是啊,人生伴夕阳,品味陈年酒,放歌晚岁晴,是多么惬意和丰满,正如芦花潇洒弄深秋。
                                                                                          (2012.11.1于武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9

421

主题

2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7664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 2012-12-19 21:3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闲笔携来动情美文,太享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1

769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少校

爱心社理事会副秘书长

Rank: 8Rank: 8

积分
15590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12-12-19 23: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意的文字,美妙的享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8

48

主题

1419

帖子

2542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2542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发表于 湖北省孝感市 2012-12-20 10: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好文笔,好兴致。
品味尴尬,欣赏芦花,品尝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7

123

主题

904

帖子

2006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006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 2012-12-20 16: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元辰 发表于 2012-12-19 21:32
欢迎闲笔携来动情美文,太享受了!

谢谢超版抬举,甚喜,甚慰。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7

123

主题

904

帖子

2006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006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 2012-12-20 16: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雨在风中飘 发表于 2012-12-19 23:26
诗意的文字,美妙的享受

幸会,承蒙缪赞,深表谢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