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 阳 片 街名 [闸口路] 以此路北端闸口码头而得名。呈南北走向,自东门外小街至闸口码头,长1.1工公里,宽7米。是非机动车辆通往闸口码头的主要道路。 [环城东路] 此路环绕襄阳城,且位于城东,1979年8月命名。呈南北走向,自胜利街至襄阳桥头,长2.4公里,南段宽12米,尚未建人行道,北段宽30米,襄阳火车站位于中段。是通往南郊的主要街道。 [慧安巷] 原巷名东惠庵,1979年8月将东惠庵雅化为慈安巷。呈南北走向,自东街至中山巷,长0.40公里,宽10一12米。巷内主要是襄阳地直机关。 [荆州街] 古老的荆州街位于襄阳城内东部,北起大北门,南至运动场路,长1.35公里,宽5一24米。明朝时在北段建有拱券门(19用年秋拆除),门额书写“荆州古治”,因东汉荆州牧治所设襄阳,故名荆州街。清代守备司衙门驻此街(今襄阳地区行署院内),曾改名守备司街。辛亥革命后,此街中段建有中山公园(今中共襄阳地委院内),故一度改名中山街。1966年秋,又改名遵义断1979年8月恢复荆州街。解放前是国民党襄阳县党部、县政府的驻地,解放后为中共襄阳地委、襄阳地区行署驻地。街两侧多为襄阳地直机关。 [北街] 北街位于襄阳城内,自城中心向北延伸,故名。北街基本保持原貌,长0.78公里,宽7米。解放初期曾改名延安北街,1979年8月恢复北街。街北端的小北门,上有城楼,临江有码头,是襄阳主要渡口和货物集运码头。1970年7月襄樊汉江大桥建成后,渡口停渡。街北段有清同治年间光禄大夫、文渊阁大学士单憨谦的故居。北街过去多是店铺和小手工业作坊,为襄阳商业中心。 解放后,商业逐步移往十字街。北段建有襄樊酒厂,所产襄樊大曲、襄樊特曲,在1979年、1980年评比中,名列全省前茅,远销省内外。街中段驻有襄阳城街道办事处、全国水文培训中心等单位。南端原有古迹昭明台,又称山南东道楼(鼓楼),1973年夏,昭明台国被雨水冲坏而拆除,遗址附近建有襄阳地区露天电影院、市图书馆和鼓楼商场,并设有集贸市场。 [南街] 位于襄阳城内,是从城中心向南延伸的一条街道,故名。解放初曾改名延安南街,1979年8月恢复南街。长0.8公里,宽6—7米。南端原有南城门,抗日战争时期拆除。1974年南门附近的城墙推平建房。街南段有古迹得楼,是古代报时的地方,现为襄阳地区文博馆。街北段设有银行和饭店、蔬菜店等服务行业。原路面是青石板与卵石,青石板上留有推车辙印,深达二、三寸,解放后已改为沥青路面。 [陵园路] 此路南端是烈士陵园,故名,1979年8月命名。呈南北走向,自烈士陵园至檀溪路,长0.85公里,宽6米。是城区通往烈士陵园的主要道路。北段驻有襄阳地区燃化局机械修配厂、襄阳地区技校。 [环城西路] 系新建环城路,因位于襄阳城西侧,故名。1979年8月命名长虹南路,1981年7月30日改名环城西路。呈南北走向,自环山路至老龙堤,长1.4公里,宽7米。 [虎头山路] 因正对虎头山而得名,1981年7月30日命名。呈南北走向,自环山路至檀溪路,长0.6公里,宽10米,碎石路面。1980年新筑,路南端为湖北汽车灯具厂。 [琵琶山路] 以路南邻近琵琶山而得名,1981年7月30日命名。呈南北走向,自环山路至檀溪路,长0.6公里,宽10米。 [轴承厂路] 是从檀溪路通往襄阳轴承厂厂区的一条道路,1966年以后逐渐形成,1981年7月30日命名。呈南北走向,长0.8公里,宽10—20米。市标准件厂亦驻此路。 [长门街] 此街西端临襄阳城的长门,故名,1979年8月命名。呈东西走向,西起襄樊汉江大桥桥头,经闸口路向东延伸,长0.4公里,宽5米,西段已铺筑沥青路面;东段昔日称长门小街,两侧多住农户。 [滨江路] 自襄阳城西北角的夫人城外,顺城脚向东北延伸,进大北门后沿寡妇堤直至长门。1979年8月命名襄江路,因此路滨临汉水,1981年7月30日更名滨江路。长1.5公里,宽7米。以往所说的二花楼、官厅、鱼活铺、铁柱就位于小北门至大北门之间。 [建锦路] 此路通过市丝绸厂和涤纶抽丝厂,取建设锦锈河山之意,故名。1979年8月命名庞公一路,1981年7月30日更名建锦路。呈东西走向,起于周家梗,止于闸口路,长0.7公里,宽32米,1978年开始修建。 [庞公路] 东端为汉末名士庞德公故里,1981年7月30日命名。呈东西走向,自陶家湾至环城东路,长2公里,宽36米。原是农村乡间土路,襄阳地区气象站、中波站等单位驻此。 [新街] 此街东端在清代末期为提台衙门驻地,每晚街两端都要关棚子门,群众俗称老棚街,辛亥革命后改名新街。呈东西走向,起于荆州街,止于北街,长0.48公里,宽5一7米。街两侧多为襄阳地区直属机关。 [宜宾路] 相传清代一个姓韩的贡生住此巷,曾名韩家巷,1979年8月改名友谊路,因地区宾馆住此,故于19幼年7月30日更名宜宾路。呈东西走向,自慧安巷至荆州街,长0.28公里,宽10米。 [东街] 是从城中心十字街向东延伸的一条街,故名。1966年秋改名红卫东路,1979年8月恢复东街。呈东西走向,长0.87公里,宽36米,为襄阳城内的主要街道。 东街中段现地区医院处,以在曾建有三宫,东侧是宏庆宫,据《襄阳县志》记载:旧名玄都观,明朝宣德中期,从县治移此。明朝成化中期,襄藩王重建,改名宏庆宫。西侧是皇宫,宫内原置有一万斤巨钟,系“宋绍熙年间(1190至1194)铸”(《道志》),1975年被砸毁。中间为净乐宫。三宫在抗日战争时期相继被焚毁,唯宏庆宫尚留房五间,现为襄阳地区人民医院干部病房。宏庆宫东侧,原是杨家饲堂(今湖北省建工局一公司),1948年初,伪国民党第十五绥靖区司令部设此,同年7月16日康泽在此被俘。1958年改建东大街的,将东门拆除,街面扩宽,两侧新建筑林比,东段多是事业单位,西段商业、服务业门市部密集。 [西街] 西街是从城中心十字街向西延伸的一条街道,故名。一度更名西大街,1966年秋改名红卫西路,1979年8月恢复西街。长0.6公里,规划宽度42米,今宽24米,南侧待扩。 街西端原有西门,抗日战争时期拆除。1948年7月襄樊战役时,是我军攻城的主要突破口,1975年襄樊市革命委员会在此立有保护标志。街中段(今小井巷南端)有一古井,相传入四汉时凿,俗称小井,又名“涌泉井”。井口围以青石栏板,长年累月用绳提水,石栏板磨痕有的深达10余公分,此井水清而甜醇,用来作黄酒(襄樊特产),出酒率较高。1971年扩建西街时,将井封盖,留有标记。街东端新建的鼓楼商场,是市内最大的综合商场。 [府街] 襄阳内西南隅,自南街向西,至陵园路,长0·7公里,宽6米。明清时期襄阳府衙设此,故称府街。 1928年襄阳法院驻进府衙,一度称法院街。解放初改名民主街,1981年7月30日恢复府街。 府衙在抗日战争中部分毁坏,其余在解放初襄阳军分区营建时拆除。原府治大门内东西两侧各有一井,似两乳,故名“乳泉井”。明朝嘉靖年间,曾刻“乳泉”两字,立碑于井旁,此碑在解放初散失。解放后,东侧一井被填,仅存四侧一口。襄阳地区财校、襄樊市七中、市第四织布厂等单位驻此街,余为居民住宅区。 [运动场路] 历史上路西段有汉圣庵,曾以此称呼。1933年在路东端修建鄂北运动场,1955年命名运动路,19幻年7月30日改名运动场路。呈东西走向,起于徐家巷,止于南街,长0.75公里,宽6米。驻有襄阳地区体委、地区休干所和三七0医院等单位。 [盛丰路] 此路为庞全公社盛丰大队辖区,故名。1979年8月命名胜丰路,1981年7月30日改名盛丰路。东西走向,起于胜利街,止于乔家冲,长2.工公里,宽7十。原是乡间士路,1966年后铺筑沥青路面。驻有三六四医院、六0三印刷厂、湖北省邮电技工学校等单位。 [胜利街] 此街北段历史上称南门小街,1949年元月襄阳再次解放,解放军经此南下,军民欢呼“我们胜利了!”即改称胜利街。中段原称落轿街,南段原系市郊公路,1979年8月统一命名胜利街。呈南北走向,起于襄阳南门口,止于岘首山,长2.5公里,宽10米,为沥青路面。是本市通往南郊和沙、宜的干道。国际电台、市公路段、市无线电厂等企事业单位驻此。 [岘山路] 以此路西侧的岘山而得名,1979年8月命名。呈南北走向,起于现首山,止于钱家营,长3.5公里,宽10米。原是襄沙公路的一段,后随着城市的发展,已初具街道规模,是通往钱家营工业区和沙、宜等地的干道。沿路有市石灰厂、市水泥厂、襄阳地区石油库等单位。著名的风景游览地——习家池和观音阁亦位于路旁。 [檀溪路] 原是乡间土路,1966年后逐渐取直拓宽改建为城市道路。因路段地处檀溪大队辖区,故于1979年8月命名檀溪路,1981年7月30日正名檀溪路。呈东西走向,起于襄阳西门,止于万山,长5公里,宽12米。系通往西郊、西南郊的主于道,又是通在襄阳县尹集和南漳、谷城等地的过境道路。路东西两段有襄阳地区卫校、农校、襄樊市精密机床配件厂、市砖瓦厂、万山工业区派出所等单位和襄阳轴承厂生活区。 [环城南路] 是绕襄阳城南的一条规划道路,1979年8月命名。呈东西走向,起于环城东路,止于环城西路。 [环山路] 此路环绕市区南部诸山,1981年7月30日命名环山路。起于烈士陵园,向西经真武山和琵琶山山麓后折向西南直至麒麟店,长4.5公里,宽7米,油渣路面。其中真武山至琵琶山段(环城西路口至琵琶山路口)是碎石路面。沿路驻有市石料厂、市政工程公司沥青拌合厂、青山机械厂、湖北汽车灯具厂等企业单位。此路中段有李曾伯纪功铭石刻和刘备马跃檀溪遗迹。 [延庆寺路] 此路经古延庆寺遗址,因而得名,1981年7月30日命名。是南北走向,起于胜利街,止于襄樊微波站,长1.8公里,宽7米,北段是沥青路面,南段是碎石路面。该路穿越化工部第六建筑公司驻地后沿郑家山、华山、双背梁子山脊修筑。 [隆中路] 通向隆中的一条道路,1981年7月30日命名。呈南北走向,起于襄(阳)谷(城)公路牌坊处,止于古隆中牌坊,长3公里,宽5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