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五月红 于 2012-12-20 14:20 编辑
戏说“痴”人
*兰心蕙质*
无论是现实生活里,还是在网络中,但凡相识的熟人或朋友,都会慢慢地随着更多的了解,而给我冠以“可爱”的“雅誉”(其实就是傻得可爱),更有要好的友友就那么直接地叫我“呆呆女”,别奇怪,友们都是善意的戏称,而事实上,我从小就是被老爸老妈一口一声“傻丫头”唤到长大的,因为,我还真就天生有股“痴”劲,嘿嘿...
西方有句格言“性格决定命运”,而我倒觉得一个人的性格与小时候所处的环境和家庭的熏陶以及所受的教育等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的“痴傻”或许就来源于父亲潜移默化的感染——父亲是个教书匠,打我记事起,就不停地教我念那些枯燥的四书五经、临摹字帖、吟诗颂词,同龄的孩子满处疯野嬉戏的时候,我却眼巴巴地咬着笔头,对着厚厚的古书发呆。渐渐地,一天天长大的我,终于能够读懂那生硬的文言文,父亲的讲解每每让我听得津津有味,也开始喜欢上了唐风宋雨的古韵悠悠,初浅地感知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于是,我不再羡慕窗外欢天喜地的玩耍,埋头于书海、乐此不疲。只是,当别的孩子小小的年纪就能做家务、带弟妹,替父母分担生活的艰难时,我却啥也不会,为此我和爸爸没少挨妈**唠叨,妈妈说是爸爸教我成了“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傻丫头”!现实的生活教会了同龄人圆滑世故,而我从书中学到的却是谦恭礼仪,所以跟他们在一起,我自然而然成了“傻帽”一个,自此,我的痴傻人生拉开了帷幕...
记得上中学的时候,因为上学路远得住校,那段经历至今难忘——住校生活对我来说苦不堪言:一切日常生活得自己打理(在家都是妈妈照顾的),最怕的是吃饭,得去食堂排那一条龙似的长队。钟声一响,同学们飞也似的端起饭碗去抢先,我却羞于为了吃饭而紧跑快赶,于是老落在后面,往往等到我去的时候,饭菜都凉了,甚至有时候都没剩的了。食堂盛饭的师傅后来知道有我这么个'落后"而又腼腆的学生经常因为排不上队伍而吃不上饭,好心地给我留着一份,用大碗给我扣起来,不管风里雨里天冷天热,我再也不用担心吃不上热饭菜了,这待遇还曾让不少忙着排队插队打饭的同学一片唏嘘,我暗自庆幸、窃喜,心里更充满对食堂师傅莫名的感激。从那时候起,我就固执地认为:世间很多事情不是非得要争要抢才有获利,也不是所有的捷径都通向成功,生活不需要太多刻意与苛求,不疾不徐,傻人自有傻福!
走上社会,参加了工作,生活的舞台更加喧哗拥挤了,我那种老赶不上趟的痴劲也与日俱增。单位评先进楷模,名额有限,我懒得明争暗夺主动放弃了;有好的机会深造,同事们悄悄里给领导请客送礼,我不屑一顾也不凑热闹跟他们抢风头了...我不在乎那些,只求一份简单闲适。我只顾埋头踏实地做好自己份内的事,结果终因出色的工作成绩照样得到跟同事们同等的待遇,虽然慢了半拍,却减去了勾心斗角的负累,值!尤其叫我引以为傲的是每当身边的女伴好奇地问我“你怎么保养的呀,咋就总那样子水灵灵的一点不见岁月的刻痕呢”?"哈哈",我笑得花枝乱颤“谁叫你们不学我傻学我痴呢"!真不是玩笑,因为我痴我傻才懒得去计较去争名夺利,因为我痴我傻,才活得轻松坦然,因为我痴我傻,才不用操那么多闲心动那么多脑筋,因为宽心故而不累,因为不累故而不会过早衰老。我戏谑”痴人才有痴相”!
生活还在继续,我仍然执迷于自我的“痴傻”,毫不气馁!挤公交的时候,我还会让人为先,有好事还会让人捷足先登,就连陪父亲去医院看病,挂号检查老被人插队我也毫无怨言,没事,我认了。当别人都在为“宝马”、“别墅”而争先恐后、疲于奔命的时候,我依然沉浸在我喜爱的文字的世界里摇头晃脑、有滋有味地咀嚼着精神的食粮,我很贫穷但我很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