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汉在川 于 2012-12-20 22:35 编辑
被誉为“美国良心”苏珊·桑塔格,于本世纪初,先后获得过美国国家图书奖、耶路撒冷国际文学奖、德国书业和平奖。毋庸置疑,以上几个奖项在全世界的影响力。苏珊·桑塔格对阅读有着特殊的见解。她这样地说过:阅读是一种素质,一种技能,实践愈多,你必然会变得愈专业。 因为人性,也彰显着人性,爱摇滚乐、新浪潮电影、新小说写作和存在主义哲学的苏珊.桑塔格,深深爱着文学、电影、摄影等多元化的艺术。上世纪,在美国那个多元化的社会里,受到广泛的尊重,成为道德与良心的标杆。初始接触其思想之后,在两年前,也就是2010年,郑重地委托过如我一般挚爱读书的朋友,翻遍了广州“中国书城”的书架。最终,还是感谢朋友,找到了《重点所在》这本集子,爱不释手地读了一遍。这是一本专业的论文集子,作为局外人的我,半囫囵吞枣地,半慢嚼细咽地,读毕《重点所在》所有文章,愈加相信阅读苏珊·桑塔格的话,相信阅读一种素质,也一种技能。相信一桩事,是有道理的,也基于某个基础的辨识。基础的辨识是什么?就是苏珊·桑塔格敢说实话,是个真的作家,其对阅读特殊的理解,特别的认知,更是不无道理。 苏珊·桑塔格关于阅读的论断,虽然不完全算的上属于箴言,对我们也是有些启示的,也属于是对我们人类的忠告吧。此前,关于阅读,自己有过狭隘的思考,盲目地臆断,这些可能属于钻牛角尖之类的东西吧。阅读这个词,约莫是可以拆开的。拆分开来,就是“阅”与“读”两个字,是密不可分的两桩事体。关于“阅”的组词,大抵有阅读、阅览、阅历、阅世等,皆有“看”的意思,是通过视觉的感官来实现的;“读”的含义也差不多,只是换了一个途径,令自己不仅“博闻”,也会去“洽问”。“阅”与“读”,相得益彰,殊归同途。 苏珊·桑塔格年幼时,她的父亲在中国北方经营皮草生意。然而,她的父亲离世很早,其内心里的中国,也只是维系了亲情的念想,牵挂着神秘东方的传说而已。随母亲回到美国,依靠阅读与写作,凭借良心与道德,以执着与顽固,叩响了文学艺术的神圣殿堂之门,走上“美国道德”的巅峰。 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关于读书与阅读的那些事体。相形苏珊·桑塔格之类的大家,自己的阅读,渺若尘埃,琐碎得无影无踪。自己的读书,的确是由识字与阅读伊始,那个时候,是上世纪的七十年代中期。我们的母语,就是千百年未变的汉语,读书上学后,接触最早的自然是汉字,最初接受到关于汉语言的教育,是从单音字母、简单的字发蒙,跟随我们老师的领读,蹒跚学步,摇头晃脑,显得富有表情。这些,真的就是阅读么? 所有人幼稚时,对所有事物的态度与精神面貌,往往是认真,且热情洋溢的。比如,读书上学的时候,考试成绩就是对一切的归纳与总结。如何能在考试中拿到高分,应对“应试教育”的严峻考验?唯一的途径,恐怕只有仔细认真地记牢教科书上的东西,而且必须原原本本,一个字都不能拉下。与我相仿的如今四五十岁的人,回味起读书上学期间的事情,不少人还是对某些东西心有余悸的。后怕什么?后怕作业出现错误,就会被“重做”;后怕考试不及格,就会留级——“重学”。现在的孩子们可能不知道,前二三十年,“重做”与“重学”在校园里的分量很重,如同在农民的肩膀上添了一两百斤的担子,是会压得人弯腰喘气受不了的。那时,我和我的同学们,若迟到早退破坏课堂纪律瞎搞不听老师的话,可能会把作业“重做”N遍,“重做”作业N遍的N是什么概念,是大于1,小于10的整数或倍数。自己,因为顽皮,或因为跟不上老师教学的节奏,被“重做”过。与我一样,不少的学生们都经受过“重做”作业的考验。究竟,是一个怎样地考验呢?现在才敢说直白一点。“重做”的本质就是罚抄,其裁定权在老师手上,多少遍要看裁定者当时的心情,轻则三五遍,重则在后面加个零。几倍甚至几十倍地抄写,潦草的字迹会变成蚯蚓,不能有半点马虎,还要铭记“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心志,伤其筋骨,饿其体肤”。“重学”是“留级佬”的事情,会被人笑话。现在才理解到,小学一个同学被连续留了几级,最后无奈辍学的真实心理反应。 不同的人,阅读的方式不尽一同。个人以为,懂“阅”还得晓“读”。阅读,还得依照古人之训,不能浮躁,要静下心来,循序渐进。阅读,讲究方式与方法。能够透彻理解不同文章、不同书本上的知识与要领,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例如我,在人生的阶段不同,阅历处境各异时,阅读所得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不同的人,阅读的内容范围更不一样。个人以为,博览涉及每个人的人生观。可能,与大智慧毫不相关。所以,人云亦云地盲从潮流,以追风的方式,汇聚到所谓引领时代阅读的潮流之中,说不到触摸不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生命顽强的苏珊·桑塔格,曾经在被围城十七月之后的萨拉热窝的剧场导演《等待多戈》。其《萨拉热窝等待多戈》一文,翻译成了中文,文章结尾这样写道。众席燕雀无声。惟一的声音来自剧院外面:一辆联合国装甲运兵车轰隆隆碾过那条街,还有狙击手们枪火的噼啪响。 苏珊·桑塔格告诉我们:我们人类,阅读相通,良知与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