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清华老家的宅子 彭清华的同学接受记者采访
“清华当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啦……”昨日下午,彭清华就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的消息,传到大冶茗山乡彭晚村彭晚湾,众人欣喜地奔走相告。
彭清华是从这个湾子,一步步走上自治区党委书记的。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位主政一个省份的大冶人。
他在大冶家乡的很多同学、老师、朋友,以及他在外地的母亲、叔叔,不禁想起他在大冶的心路历程。
这个很少见的孩子 小伙伴朝他吐痰,他也不还口 1957年3月29日,一声清脆的哭叫声,划破了大冶茗山乡彭晚村彭晚湾平静的上空。
彭春海和黄双凤的第一个孩子——彭清华诞生了。
彭春海和黄双凤都在外面忙工作,还没等彭清华完全断奶,就将他交给他奶奶柯喜桂照养。
柯喜桂是个很勤劳的老人。她每天早晨6点多,彭清华还没睡醒的时候,就坐到家里的纺纱架子旁纺纱。等彭清华睡醒了,她就给他喂米糊吃,自己则吃孙子没吃完的米糊。
接着,她把彭清华抱到纺纱架子边坐着,一边带他,一边继续纺纱。
她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在彭清华的脑海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彭清华学会走路了,就像其他小伙伴一样,到屋外玩耍。太阳太大了,他怕热,不愿出去。
柯喜桂老人就很严肃地教育他:“男子汉不能怕热,也不能怕冷!”
彭清华默默地点了点头。
湾里有两个跟他一般大的孩子,非常顽皮。他们抢彭清华手上的蚕豆米吃,彭清华给晚了一点,他们就朝彭清华脸上吐痰。
彭清华擦了擦脸上的痰,望了望他们,说:“随便吐痰,不好。”
接着,他把一大把蚕豆米,分给这两个小伙伴吃。3个人就一起笑呵呵地吃起来。
彭方来比彭清华大10岁,他看到这一幕,很震惊:彭清华的度量超过了平常人,不简单!
本子不见了,他第一次在同学面前哭了 1964年,彭清华7岁了,进村里的古塘小学,开始读书。
学校安排了语文、数学、工业基础等几门功课。彭清华最喜欢语文。
放学回家,他伴着昏黄的煤油灯,一笔一划地默写诗句。
有些同学到他家,喊他出去玩,他非要等到默写完了才出去。
1969年,彭清华小学毕业,踏进茗山中学。他翻着崭新的课本,感觉自己不懂的东西太多了。
他专门腾出一个空本子,摘录名言名句。每节语文课下课,他拿出“摘抄本”,抄下最生动、最有意义的语句。
到了放寒假的时候,他从叔叔彭东海那里借来几本“小人书”看,一拿起来,就舍不得放下。
他发现“小人书”中很多句子不比课本上差,也摘抄下来。
这样,他抄到初一下学期,积累了厚厚一摞“摘抄本”,比一本语文课本还厚。
“我的‘摘抄本’呢?”彭清华像往常一样,从课桌里拿出“摘抄本”,发现“摘抄本”不见了。
老师柯汉英和同学彭志雄、彭后来就帮他找,可惜,从教室里找到操场,也没找到。
彭清华失落地望着课桌,泪水“啪啪”落下。他揉揉眼睛,希望自己不哭,但是,泪水还是涌了出来。
他觉得“摘抄本”太珍贵了。他从来没有在同学面前哭过,这是第一次。
从大冶骑40多公里自行车,回家看奶奶
1971年,彭清华升入大冶一中。
他想,既然读到这里来了,就要读出个名堂。他更加刻苦地学习,希望门门功课像语文一样优秀。
到了星期五下午放学,他急忙从同学那里借来一辆“28”式自行车,跳上这辆比他肩膀还高的自行车,往家里骑。
没骑多远,就是沙尘飞扬的大金省道。他一边咳嗽着,一边往家里赶。
到天黑的时候,他骑了40多公里的沙子路,终于骑回家了。
他忍着体力耗尽带来的虚脱,一把搂住奶奶柯喜桂:“奶奶,我好想你。”
在上高中之前,他没离开过奶奶一个星期。上次出门的时候,他发现奶奶捂着胸口,怕她病倒了。
柯喜桂看着孙子的脸,充满怜惜地说:“孩子啊,我没病,你怎么不乘班车回家啊。”
“下午放学时,已没有班车了,我想早点见到你。”彭清华又紧紧地搂着奶奶。
顶着太阳,裹着棉被,在太婆尖栽茶树
1974年,彭清华在大冶一中毕业了。何去何从?
“到最艰苦的太婆尖茶场当知青。”他向大冶县知青办主任陈振家申请道。
当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劳动锻炼的时代大潮,席卷大冶。大冶有几百个知青点,其中,太婆尖茶场因位于海拔700多米以上的高山,且上山没有路,是大冶最艰苦的知青点。
他每天从早干到晚,像上级对他有考核任务似的。其实,每个知青点并没有劳动任务。
不久,他病了,发高烧,体温超过39摄氏度。他觉得栽茶树苗不能耽搁,就跑到茶场。回到草棚里,裹着一床棉絮,继续栽茶树。
直到春节,他才下过一次山。
1975年,大冶县知青办从大冶1万多名知青中选代表,参加湖北省的知青代表大会。彭清华成为第一个入选代表。
他远在部队当兵的叔叔给他写了一首诗。他应答道:“忙忙碌碌笑大雁,秋往春来避寒年;空如其高不如矮,只求踏地哪求尖?壮志一心邀风雨,热汗干滴凝章篇,虚耗黄金夜半泪,焕发青春再向前。”
离开大冶
难忘家乡
随后,彭清华被安排到大冶县知青办当干事,每天写知青工作材料。
不久,他被安排到还地桥公社(现还地桥镇)当秘书。
秘书就是光写材料吗?彭清华在空余的时候,将公社办公房的一块墙壁,用油漆刷黑,然后,将公社的工作安排、工作总结,写到“黑板报”上。
有时,他还将各个生产大队的情况,发布到“黑板报”上。
当时的公社书记方文金觉得这个小秘书,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1979年春,恢复高考第3年。彭清华想参加高考,得到了同事们的支持。
榜单发布,他的分数超过北京大学分数线,其中,语文成绩是黄石地区最高的。
1983年,他北大毕业,之后被安排到中央组织部工作,开始在仕途上,为人民服务的征程。
“为人民服务,”在很多个场合,彭清华在谈到自己的理想时,平静地说。
但是,彭清华“走”得再远,也没忘记家乡。
在彭晚村彭晚湾这个底子比较薄的村庄,水泥路像玉带一样纵横交错,狭小的沟渠被整治得很开阔,到了晚上,还有路灯。
“这些巨大的变化,不能说没有清华的帮助和影响。”彭晚村党支部书记彭方龙说。
昨日下午,彭方龙和20多位村民聚到一起,为彭清华主政广西,畅谈起来。
他们说:“希望清华为广西人民造福,为家乡父老脸上再争光添彩。”
彭清华(左)与郭声琨
彭清华,男,汉族,1957年4月生,湖北大冶人,197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8月参加工作,中山大学企业管理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研究员。
现任十八届中央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
1974-1975年 湖北省大冶县太婆尖茶场知青组长
1975-1979年 湖北省大冶县委知青办干事、公社党办秘书、县委办公室秘书
1979-1983年 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学习
1983-1988年 中组部党政外事干部局、地方干部局干事
1988-1988年 中组部地方干部局副处长
1988-1992年 中组部秘书
1992-1997年 中组部党建研究所负责人、副所长(其间:1993-1996年 湖南大学工业外贸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7-1999年 中组部党建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党建研究》杂志社总编辑
1999-2000年 中组部研究室主任
2000-2001年 中组部研究室主任兼政策法规局局长
2001-2003年 中组部部务委员(副部长级)兼干部一局局长
(1996-2001年 中山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2003-2007年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副主任
2007-2009年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副主任(正部长级)
2009-2012年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
2012-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
中共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