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中华园 于 2012-12-22 11:01 编辑
毛主席一生写的诗词很多,据说有160多首。经毛本人认真审核和校对后,公开发表的有36首。这些诗词辉映了毛主席一生如火如荼的峥嵘岁月。 毛主席不是很赞成年轻人学、写格律诗词。因为格律诗词有比较严格和复杂的格律要求,难学,难写,也比较束缚人们的思想和灵感,年轻人思想活跃,不应墨守陈规,应大胆创新。但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中华文化,毛主席认为既是格律诗词,就应遵守格律诗词的基本要求,在遵守格律诗词要求的基础上,大胆尝试,继承和创新,使文学作品既符合格律诗词的基本要求,又能反映新时代的特点,符合新时代的审美观点和符合新时代的生活节奏。这就是继承和发扬的辩证关系。 如毛主席《蝶恋花·答李淑一》一词,胡适在台湾说这首词“没有一句是通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一词分上下两阕,上阕韵脚分别为“柳、九、有、酒”,下阕为变格,韵脚分别为“袖、舞、虎、雨”。两阕韵脚均为仄声韵,上下变格两韵,句句对格。曾经有人与毛主席谈过变格的问题,毛说“此格仍不可改,不能因律害意”。由此可见,毛主席是怎样对待继承与发扬关系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一词文笔流畅,天上人间,时空幽邃,意境深远,充分表达了诗人对革命战友和贞烈女英的真挚情谊和由衷的赞美。这种真情实感岂是胡适这等酸腐文人所能理解的?仙子翩翩上九霄,天空为舞台,姮娥舞长袖。没有博大的胸怀,怎有如此非凡的想象力?没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继承与发扬,又怎有如此超凡的创造力?《蝶恋花·答李淑一》一词堪称悼亡词中之绝品。胡适“两只小蝴蝶,双双向上飞。一只飞上天,一只返回来。。。”儿歌之类的打油诗与毛主席的诗词无可类比,胡适之流有什么资格对毛主席的诗词妄加评论、肆意诋毁? 当年还在湖南师范就学时期,毛主席和萧子升利用暑期结伴遍游湖南全境,每到一处并要拜访当地乡绅和文人。有一处乡绅听说两个后生求见,立即出上联求对,如若对得上,则见;如若对不上,则请走人。毛主席和萧子升等来的上联为“绿杨枝头鸟声声,春来也?春去也?”,毛主席当场提笔挥就“清水池塘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乡绅喜见对句,急忙迈步出门迎接,热情款待。第二天,恭送二十块大洋作两人一路乡游的盘缠。 国内曾有文人这样评价毛主席的诗词:“毛主席的诗词一扫中国文坛几千年的颓废之气”,很多外国朋友对毛主席的诗词也是津津乐道。查韦斯经常运用毛主席的诗词和语录出口成章。毛主席的很多光辉著作和诗词对中国、乃至全世界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二○一二年十二月十九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