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402|回复: 18

[2012新散文汇展 白桦迎风 故乡依稀似去年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12

55

主题

164

帖子

526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526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2-12-22 16: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青棚山记
青棚山,温泉之南,峻拔凌空,山脊坦荡如天街,横贯东奔数十里,其势昂昂,其雄赳赳。石苍苍,云聚云散;山青青,风骨傲然。山风浩荡,野气芬芳,破落石寨斑斑迹,残垣断壁累累痕。
余生于此地,长于此地,半生浅薄。泡温泉,以为天下皆有之;望青棚,不知山外更有山。青棚山,一个令人仰视的图腾,在南天边呼之欲来,在逶迤中龙节分明,在朦胧中灰色浑天,其威武如腾龙起驾。
青棚山,浑身青石,山体贫瘠,然亿万之年,尘埃沉积以成土,冰雪化石以成泥,水激石穿以成洞。草瘦根肥,藤出空石,树生岩缝,万年青千年矮,满山刺柏独领风骚。
青棚山,易氏家族之山,易姓千名弟子,除暴安良,捐躯于此,为后世留得清名,清明时节族人以山为祭。人们或称之为青龙山,或称之为青木山,或称之为清明(清名,千名)山,均有来由,不足为怪。
至于“青棚”之名,值得考究。《说文》曰:“棚,栈也。”《通俗文》曰:“板阁曰栈,连阁曰棚”。棚阁,战时所需,城之望台。青棚山寨,状如营盘,南北城墙,东西十里,尽天险之所踞;外城内城,外营内房,可诱敌深入,可关门杀敌,尽攻防之巧;望台棚阁,间隔有序,尽军需之所配;弓弩射孔,标准有度,尽射杀之所能。清末时期陆军编制,十四人为“一棚”,青棚山寨,驻军千棚,绰绰有余,“青棚”或源于“千棚”。
青棚山,无路可行,上也难,下也难。落脚浮石片片滑,樵夫小道步步险。无意间,兰草幽隐,山鸡振翅;用心处,悬岩陡壁,别有洞天。山高水高,潭清水寒,鱼影倏忽,山民畏之魂魄之惑;丛林深处,蛇虫吐气,兽眼眈眈,绿光飘忽,猎人畏之豹穴狼窝。余少时偶见,山顶之猫耳洞孔,侧耳听洞,其流哗啦有声,寻石以探,其音深邃跌宕,惊奇之意,至今难忘。
青棚山,山空有洞,空山有河。口口相传,山空洞长,山水不竭,其流不断。山势西高东低,有洞内河水入洞外潭,洞外潭水入洞内河之奇观。洞内石桥石墩,翡翠之床,玛瑙桌椅,银碗银筷,其辉煌之宫殿只能凭借想象,其灿烂之景色也只有古人见过。
洞内婆婆推磨碾金,爹爹金草喂牛。或是藏金无数,演变而来;或是发财之梦,幻想而已。然而,响马成群,出洞害人,却是大行其道,“新娘借去三天喜,栽秧割谷坐上席。”乡人不堪辱。于是,锣鼓鞭炮,土枪土炮,齐心驱赶,青石糯米,封门绝患,才有“万人吆喝千人死,山洞锣鼓七夜息。”青棚山,最西那扇神秘之门,被永远关闭。青棚山中端还有一洞,也为响马藏身之处,直壁天梯而下,无人敢探。
青棚山下,世外桃源,温泉美色,近在咫尺。登高而观,令人惊诧,山形地貌,气脉非常。峻岭开莲花,人间结胜境,山脉围城堡,自然与天成。青棚山,高高雄起,盘踞其中。惠水护城,小山列岸,一座“长山”,一座“城山”,“五个鲤鱼上京山”,此为北城墙。东南高岭阻塞,高坡起伏。西南金山,金牛亮角;婆婆山,饿狼侧身;太兕洼,猛虎张口。正南易家大山,一夫当关,蛟龙下海,成南北天堑。两山之间,地势宽阔,水源充足,扎营藏兵,绝妙之地,出可入平原,退可守山地,至今留有“九团”,“八大块”之地名。如此看来,“青棚”之意,不言而喻,青棚山,酷似哨棚!西魏废帝三年,盘陂县城,建于青棚山之阴(今盘堰畈),如此要地,沦为军用,理所当然。
县境之内,高山之上,石头古寨,比比皆是,余茫然不解,不知为何而建,何时而建。翻阅县志,方有所悟。南宋时期,两国对峙,京山乃金国与南宋之边境,烽火相望,战乱不断,制高之点,均为战略要地,避难场所。元末红巾军与政府军,朱元璋与陈友谅在此拉锯,涂炭生灵。明末李自成也曾攻克此地,驻扎温泉。青棚山,不可逃避,为其所用。
清嘉庆元年,白莲教起义,清政府实施“坚壁清野,寨堡团练”,全县共建一百三十八座寨堡,隔断义军与民联系。同治三年,东捻军转战京山,清政府故技重施,全县共修五十座寨堡。捻军为获给养,攻县城不下,转击东乡(今屈场永兴一带),很多寨堡被攻克,黄家大山寨,青棚山寨,老道山寨,无一幸免。青棚山寨之功能,可见一斑。乡间传说,危急时刻,念咒驱蜂,方才御敌,不是空穴来风。
余以为,一山一天伦,一水一地理;山中之人,心中有山,一生一世;水边之人,心中有水,一世一生。余习此山性,今生难移,依恋此山,譬如手足。不可忘却,山顶放石,看飞石腾空;山上采药,看杜鹃花红;山上砍柴,一步一颤。陪小脚外婆,采挖山果,果腹充饥;陪人围猎,心有余悸;陪母亲拜佛,无限虔诚。青棚山下,南宋大圆寺(大云寺),一脉香火,仍有传承。
青棚山,块石成兵,众志成城,兵来退兵,匪来抗匪,寇来御寇。千百年来,乡人与之血泪共存,生死相依。青棚山,垒石的手温犹在,绞杀的身影犹在,弥漫的硝烟犹在,鼓角的争鸣犹在。雷雨之夜,闪过的惊悸犹在;岩壁之下,偎依的亲情犹在。
青棚寨,战神远去!青棚山,永远的守护之神!
秋夜里的虫唱
立秋,风撼大树,雨开海棠,酷热一下子被席卷得像个纺锤;白露,气结劲草,夜生虫唱,浮躁一下子被禅定得像颗橄榄。
那一夜,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所有的蟋蟀都相约一个金灿灿的秋天。朦胧之中,窗外那片虫唱如波浪起伏,如星星散落,如光柱摇曳。那浅浅的歌,低低的唱,使人像一片落叶,像一叶扁舟。你会感觉到黑暗在发生,静谧在流淌,心灵在净化,双臂在飞翔;你会感觉到夜越来越黑,越来越静,越来越深,越来越旷远。
那一夜,亮得如桂花般皎洁,所有的蟋蟀都相约一缕月光里的爱情。树影之下,窗外那片虫唱如银铃迎风,如纺车转动,如尖尖长针。那跳动的音符,错落的音阶,美妙的音律,把人迷得如痴如醉。你会感觉到月光在舞动,欢乐在奔泻,紫气在腾升;你会感觉到夜越来越亮,越来越空,越来越飘,越来越迷茫。
那一夜,我竟然如此堕落,荒唐到被虫子们的声音所迷。万千宠爱之中,被誉为“鸣虫之王”的黄蛉,高鸣音不息,久啭韵不绝,清晰流畅,悦耳洗心。金铃子,铃声摇荡,响亮清脆,弧滑圆润。纺织娘,低音切切,推拉如织,细微动人。油葫芦,中音饱满,揉音婉转,颤音回荡。最多的还是那些莎鸡的啼叫,让人愁肠百结,怀春思乡,辗转难眠。偶尔的寒蝉破音,阵阵凄切,声声穿肺,难怪白居易就有“犹恐愁人暂得睡,声声移得卧床前”的感慨,依我看来还是愁心生得愁肠,愁人听得愁来。
那一夜,我竟然如此性情,浑噩到被虫子们的声音所困。风有声,雨亦有声,远去只能听到一些寥落的唱叹,仿佛秦淮河上袅娜的歌声,醉意恍惚,飘渺迷离;又仿佛川江上纤夫们的号子,呼应起伏,穿风破浪。壁上那个虫子不知藏身何去,其声如秒针循环,从容有音。有个油葫芦在隐约之中如脉搏跳动,只能屏住呼吸,细细聆听才能感觉它的存在,那种像油从葫芦里倾倒出来的声音煞是有趣。静静之中,我想起“怀君属秋夜,幽人应未眠”的句子,我在虫声里无眠,在风声里入梦,在雨声里醒来。
那一夜,华灯初上,已是满河的虫唱,干涸的溾河成了虫子们的天堂。在溾河边,我看见高驼子用竹竿拉着容瞎子回家。光影之下,一个苍老丑陋,一个破帽遮颜;虫唱声中,一个矮小驼背,一个衣衫油腻。那一刻,我心神已乱,我决意不再去织满虫声的溾河南岸,不再去寻找纺织娘娘们的作坊;那一刻,我已有所悟,其实那两个老头就是一对知足的虫子,一对缄默的虫子,一对悦耳动听的虫子;那一刻,我对虫子们的偏爱一下子竟然显得那样卑微不堪。
那一夜,我梦见了被我儿时折断了一只腿,不断地向我点头作揖的那只蚂蚱;梦见了用长竹竿绑上篾圈,再网上几层蜘蛛网捕捉来的那只黑蝉;梦见了气味老大的那只铁牯牛;梦见了在菜地里找到的那只美丽的甲虫;梦见了放牛的山坡上一蹦老高的那些虫子;梦见了虫唱声中小脚婆婆在油灯下纺纱的背影;梦见了老家泥灶台上那只会唱的蟋蟀;梦见了落满虫唱的乡间小路;梦见自己成了会唱歌的虫子,和所有的虫子一样单调地歌唱着自己的主义和信仰;梦见一个声音在对我说:“你就是一个书虫、网虫、麻虫和硬虫。”
转眼秋分至,霜降夜更长。秋风一阵切,虫唱几声凉。虫心似我心,虫唱如我唱。灯下读《促织》,一遍泪三行。
那一夜,我如此惆怅!
故乡依稀似去年      
当故乡越来越成为一堆的无眠,黑咕隆咚地点燃所有的灯火,彷徨之中,只有斗室的光芒。即便是掬水见月的夜晚,故乡也只能远望。有时候,故乡对于你来说,想,或者不想,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你走多远,故乡就有多大;你越长大,故乡就越真切;你越牵挂,故乡就越亲切;你梦里越近,故乡越是那样遥远。离家久了,故乡只有梦里的依稀,只有一座山的朦胧。想回家,往往是身未动,心已远。
一条柳树随岸,芳草行滩的小河,一条石板道顺着村口拾级而下,岸边要么是挑水的男人,要么是洗衣的女人。一座低矮的石桥用青石条垒砌而成,南北两岸的人不知道走了多少辈,每逢大水来袭,石桥便被完全淹没,要过河的人也只能望水兴叹。一色的黑瓦白墙围成一个很大的湾子,一道道七弯八拐的巷道让人摸不着北,也找不到出口。夕阳下那袅袅的炊烟让人觉得温暖而宁静,那棵千年的皂荚树,年复一年,果实高悬,树影婆娑,一地的阴凉。
一座小山上的一排墓碑刻着一串静止的符号,一座大山上躺着一座残破的古寨,一座祠堂只剩下一对精美的石鼓,一本泛黄的族谱见证一个家族的兴衰成败,一口老井仍旧涌着百年不绝的甘冽,一块红布蒙眼的驴子在榨房吃力地拉着一块巨大的黄石碾子,一个学堂只有一栋房子一位先生和一打的孩子,一群人说一样的土话习惯一种自然的语调,一群人天生就有相似的性情和相似的眉骨,一群人一辈子没出过远门也没有什么遗憾。
一个群山环抱的的盆地,一个芦苇丛生的沼泽,一个遥望气浮白如烟的地方,几处清澈的池塘,几块平坦的石头,几片半黄的青苔,这便是故乡特有的温泉。一群男孩子的后面是一群赤条条的男人,一群女孩子的后面是一群赤裸裸的女人,太阳下是男人们的温泉,月亮下是女人们的温泉,偶尔的混乱只是孩子们的混乱。
当放情奔跑的公牛爬上山岗的时候,当杜鹃花映红了山岗的时候,春天便是来了。油菜黄了,还不是忙的时候,麦子黄了,还不是最忙的时候,等到白鹭展翅、白水茫茫的时候,农忙便是来了!犁耙水响之后,铺天盖地的秧苗插在蓝天白云之间成了一望无际地底色。当七月的暴雨卷走了一地的西瓜,黑不溜秋的孩子拿着串鱼的柳条,在水塘沟边到处乱逛的时候,孩子们的假期便是到了。一个流水口,一个草做的风车,可以兴奋半天;一根插在水中的麦草,几个大小的蚂蚁,可以把自己玩累,也可以把蚂蚁玩死,这便是一个人的快乐。
当禾场点燃熏蚊的艾蒿,搭起过夜的凉床,夏夜便是来了。吆喝着去河里打夜鱼的声音远了,吆喝着去洗温泉,回来的脚步声又近了,此起彼伏的青蛙声一阵阵又更明晰了,远处的灯火渐渐地少了,渐渐地,夜也就深了。裹上被单不再理会草虫的浅唱,不再看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和天上那颗行走的星星,只有一丝丝的露气袭来,只有让人潮湿的凉意。
故乡,十五的月亮格外明亮,乡亲的微笑格外灿烂,秋日的潭水格外妩媚,冬日的阳光格外暖和。成垛的稻草总有一种青干涩的气息,遮风向阳的草堆旁总有几个抽着长杆旱烟的老人,黄道吉日总有欢快的唢呐和迎亲的腰鼓,春节总有让人依依不舍的年味。
风的味道,雨的味道,云的味道,成就了故乡季节的味道;山珍野味,年货腊味,成就了故乡舌尖的味道;黑瓦土屋,成就了故乡家的味道;父老乡亲,成就了故乡亲情的味道;坐花轿,踩高跷,过家家,玩泥巴,滑冰河,成就了故乡童年的味道。
几亩水旱薄地,几只鸡鸭鸣鹅,几头猪马牛羊,便是一种生活;几个相同的菜,几个相好的人,几件快乐的事,便是一个人生;几个孩子老了,几个老人少了,几个媳妇生了,便又是一代人;几张搭台的方桌,几把长凳,几样锣鼓,几种把戏,几首小调,便是一个传承。
故乡,心与心没有距离,人与人没有围墙。一家杀了年猪,家家都可以借点鲜尝尝,借啥还啥。一家有事,全村的人都来帮忙,大缸装酒,大馍装筐,大碗装肉,大锅熬汤,蒸饭用大桶,蒸菜用大笼,拼上各家各户的桌子碗筷,摆上长长的流水席,那叫热闹。一湾子的狗认得一湾子的人,一河的鱼虾听得懂一乡的网,一村的孩子熟悉一窝的鸟蛋和一窝的八哥。
那些最平常的鸟儿,也是最难忘的亲切。雪天的麻雀会黑压压地结满光秃秃的枝头,斑鸠则会成双成对地在柏树帽丛里过夜,草燕子永远没有泥燕子受欢迎,苦瓜鸟永远把池塘当成了天堂,美丽的钓鱼雀,动听的布谷鸟和漆黑的乌鸦跟平凡人一样喜欢田野乡村,只要你的心在,它们就在。然而,那些高贵的鸟只有在深山里才能看到。七月初七你是断然看不到喜鹊的,它们都去为牛郎织女搭了天桥。
只要父母还在,你就永远是个孩子;只要一天不回,你就永远是个游子;只要你山性不改,水性不移,你就永远是个凡夫俗子;只要你一天还有梦想,你就永远是个大山的骄子。几年不回,打架的孩子已经长大,他的孩子已上了学堂;几年不回,隔壁的那个丫头已嫁他乡,她的孩子已在喊娘。
故乡,天生为你唱,今生已为迟。
观音岩记
城东十里,青山之阳,融结此岩。流泉飞瀑,怪石有声;鬼斧神工,石空洞明。古树生岩石,月色泉声;峭壁出自然,仙境天成;名人留题刻,依稀有年。此景之奇,此色之秀,此气之异,堪当一绝。
有诗曰:“遥空飞素练,洞口驻青云。古树依岩出,啼莺竞日闻。平生贪胜境,独坐待斜曛。虚阁踟蹰处,行藏愧未分。”此番描述,极状情致。
极目眺望,万山逶迤,红日浮层峦,白云但泱泱;摧眉俯瞰,万籁清清,天石飞瘦影,寒泉落青天。亭台金碧,鳞次栉比,空中楼阁,错落有致。鹰巡岩头,藤俯涧底,平畴竟旷远,晴川竞空阔。
树出岩石,盘盘入空,遮天蔽日,亭亭如盖。云栖山房,见风邀风,见月邀月;树锁苍烟,茎如黑铁,根不染尘。亭午时分,岩壁正青;六月林莽,幽处正寒。婆罗犹未老,看人越千年;过雁涵秋影,归鸦背黄昏。
泉生百丈,穿草而出,泉修百道,其流潺潺。夜雨来时流泉急,开窗花雨总霏红。梵声隔水响,人语隔林闻,泠泠又盈耳,洗耳又洗心。昔传观音至,修炼于此岩,泉当珠帘石当宫,流水梳妆水当镜,取泉即炊烟,取水即挑灯。
盛唐以来,晨钟暮鼓,朝朝不绝,文人雅士,宦游一快。江汉香客,祈老母洞,求百子堂,观群仙鹤立,竞相一拜。逢观音诞辰,庙会鼎盛,佛号雷轰鸣,僧堂雨撒钱。滚滚红尘,多为名利;芸芸众生,难舍富贵;忙忙碌碌,苦海无边;浑浑噩噩,回头是岸。
    此岩兴衰,几经沉浮,屡建屡毁,屡毁屡建。唐为吉祥寺,宋为大圣院。明朝朱棣,路经此地,小憩之时,观山赏泉,倏忽之间,见白衣女子,肩担竹篮,溪边盛水,顿觉诧异,待醒悟之余,不知去向,以为观音显灵,即与随从立地而拜,后明成祖回踏此地,见已成庙宇楼阁,叹曰:“名山圣地,尽归仙佛所有!”遂御批“观音岩”,相承至今。
天下名山,轮道罕至,此妙幽谷,临于輶轩,所以成名。此岩一观,当为一记,以碑观史,以刻观政。观人观世,看破生死;观天观地,悟空轮回。不闻过则喜,不闻过则忧。求佛勿累,求人勿切。看是非是,看类非类,看尽皆尽,看空皆空。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紫昙星 + 10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1

49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11514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2-12-22 21: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8

48

主题

1419

帖子

2542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2542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发表于 湖北省孝感市 2012-12-22 22: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功底深,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9

421

主题

2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7664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 2012-12-22 22: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白桦迎风携美文来参加年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2

55

主题

164

帖子

526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526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2-12-23 10: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散文的版主好!文章也好!祝大家圣诞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9

421

主题

2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7664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 2012-12-24 01: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桦迎风 发表于 2012-12-23 10:11
新散文的版主好!文章也好!祝大家圣诞快乐!!!

哈哈,客气了,欢迎常来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3

138

主题

2832

帖子

4444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444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12-24 16: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9

421

主题

2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7664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 2012-12-26 23: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叶斌 发表于 2012-12-24 16:03
学习了

抬帖是美的,学习很谦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9

100

主题

5602

帖子

6559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6559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12-27 13: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底蕴深厚,文采斐然,学习!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8

334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13442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2-12-27 15: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很厚重,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