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cw670 于 2012-12-23 20:14 编辑
会有那么一天 陈春文 还不知道江是什么样子的时候,就听人说:江无底,海无边。 ——于是,我开始剪画。 于是我得意地撕开练习簿封面上的长江和大桥,交给老师没有穿衣服的作业本。那时,眼里还莫明其妙地生出些忧郁,不知道老师为什么那样残酷地克我,不给饭吃,还要陪着火红的太阳。 我发过誓,要见一见画面的真景。 春天是美好的,她总是那样热情地满足不知天高地厚的人们那虔诚的愿望。 ——不只是我,还有那群热血青年。 阿牛兴高采烈地抢过春游日程单郑重地宣布:“黄鹤楼、归元寺、动物园……竭诚欢迎各位惠顾!”那神态,装模作样地一本正经;一旁的人们欢呼雀跃,经久不息。 我觉得那节奏太慢了,提前跑出黄鹤楼。好奇心驱使我和同村一位好友飞向桥头。 三秒钟后,我们又火速返回,以致滚烫的心跳到喉咙口而来不及喊出“久违了,大江!” 后来我常常想,常常想,而每每空于事务的时候又不得脱身。 无边的漫游,曾无意地问及赤壁,毕竟它与长江有缘。回答是江北。 “那不要乘船吗?”我问。当时不觉得这是句废话。 可我得到的回答却是乘车也可以去。这里没有大桥(黄冈赤壁),车怎么过江,我就疑惑不解了。 正象“狗咬人不算新闻,人咬狗才算新闻”一样,一个偶然的机会终于来了。 7路车载着我等一行开到轮渡甲板上。两旁是栏杆。甲板够长了,平行停靠可容十几辆大卡车。卡车负荷以吨计,也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以船“渡”车,在我看来,这也算是一奇了,只是惊异还没有达到呼叫的程度;倘若回到孩童时代,我会半天转不过来神来的。 喇叭一声响亮、冗长的呼唤,把我的注意力吸引到偌大的船体。船头一转弯,“船舱”同时从相对的方向转弯,与船头扭到一起,继而并列前行。直到想到船要垂直横渡,方才悟出真谛。因为船体一线拖得长长的,会堵住顺江而下的船只,并且在靠岸的时候,可使车辆直接向前开上岸,免去麻烦而不安全的倒车工作。这是人类的创举——隔年的黄历似乎还能翻出点“新”意来——我不无自嘲地想。 这时,一只机动小木船溯江而上。我的脑海里顿时浮现出一幅“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壮丽图景,那小船便在浪花里起伏。 但今天的江流却异常平缓,大概是晴天的缘故。我没有回天之力,“无风三尺浪”的幻景只好在另一个世界去享受。 什么时候见见大海? 会有那么一天,多年激情聚上我心怀…… (陈春文15342586330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高中436060) 1989年10月5日
人 在 旅 途 陈春文 “梦乡”飘来阵阵“牧羊曲”。“梦醒时分”,“清晨”听到鸡鸣声。 我背起行装,看看地平线上“冬天里的一把火”已烧红了半壁属于“自己的天空”,回头“不能不看你”,毕竟初次离家出游。 “那一年我十七岁”——“童年的小摇车”摇来“十六岁的花季”,“外婆的澎湖湾”信步又走过“三百六十五里路”…… 直到十字路口过完“十九岁的最后一天”,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才回想起报名时候“我的志愿”…… 草色由黄变青,“北国之春”又悄悄来临。“人在旅途”,“风雨兼程”,耳边敲响“南屏晚钟”,一路“驼铃”声…… 春光无限好,“风雨同舟”,永不回头! 附:歌曲名称(歌名串编,顺序作了重新调整) 1.驼铃 2.风雨同舟 3.南屏晚钟 4.风雨兼程 5.人在旅途 6.北国之春 7.我的志愿 8.一无所有 9.十九岁的最后一天 10.三百六十五里路 11.外婆的澎湖湾 12.十六岁的花季 13.童年的小摇车 14.那一年我十七岁 15.不能不看你 16.自己的天空 17.冬天里的一把火 18.清晨 19.梦醒时分 20.牧羊曲 21.梦乡 (陈春文15342586330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高中436060) 1990年11月21日 家 猫 陈春文 不知道这是第几只家猫。在我的印象中,父亲习惯于养猫养狗,而且全都是利用它们(绝没有虐待而是人性化地对待):让猫捉老鼠,让狗看家门。即使母亲百般反对养狗(它要消耗掉差不多一个人的食粮),父亲照样坚持。碰上父亲一个人在家,如果刚好只剩下一个人的饭食,父亲常常用这剩下的饭食喂狗喂猫,一个人懒得做饭,甘愿饿了自己。 养狗还有一个用处,农闲时父亲喜欢带着狗出去捕点猎物,经常天黑了才回家,这狗就是帮他壮胆的一个伴。父亲养的最后一只狗在他登山之后卖给了别人。 把狗当作商品出售,这在我家养狗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一来我们在外的住所是公共楼层,带上它不方便且有安全隐患;二来我们小家成员各领了自己的工作或学习,又远离家乡,我不忍心让它就此成为孤儿。如果送给别人,它还会回来的。和人一样,它恋主,也懂得报恩。 处理猫的时候,我们最先想到的是把它送给别人,可惜没有一个人要,就打算带它一起上路。 更不忍心让母亲一个人留在老屋触景生情,黯自啜泪。所以,我们执意拉了母亲住在一起。除了不便搬走又不值钱的日常所用留在家里,老屋就成了只有家猫的空巢,家猫就是屋子的主人了。 记得父亲入土49天后,我们带着母亲从家里出门,母亲忽然念叨起猫,我也顿生恋情。人家野猫自有适者生存的本领,可家猫被生来驯养,再让它独立生存肯定是勉为其难;至少,觅不到食的时候,它咪喵挨饿怕是等不来人的嗟来之食了。可是,一时匆促,家猫也一时只顾玩耍,怎么也不见它的踪影。等把母亲安顿在我的住所之后,第二天,母亲又提起猫没人喂食,不知它捉到老鼠没有。我说,一天没吃东西,猫应该在老屋里等着,不如明天一大早去把它弄过来。母亲一想,“那样不卫生,干脆把它留在家里,”母亲接着说,“它留在家里,不至于老鼠成群,乱咬东西。”我说,猫让人喂久了,可能不会觅食了,难免饿着;它又不会说话,不如把它带过来,放到楼顶,给它搭个凉棚。母亲嫌麻烦,执意把它留在老屋。不过,母亲同意让我带点食物回去喂猫——我们出门的时候已经为它准备了三天的食物和充足的水,只怕这些东西已经发霉或变质了,或者这粮草早已成为鼠氏军团笑纳的“天上掉下的馅饼”了。 等我把准备的食物要给猫送去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雨,而且下个不停。 第三天,我带上烧好的两条鱼,专程为家猫回老屋一趟。 我一回到老屋就咪喵叫唤,半天没有回应。我转到门外继续叫唤,过会儿,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两三声家猫轻微的应答。我惊奇地发现家猫已露水满身、爪子上沾满黄泥,一步一小跑地向我奔来。看着它瘪瘪的肚子,我的眼睛湿润了。摸着它湿润的身子,我赶紧把它的美餐呈在它的眼前。在我解开食品袋的时候,饥饿和鱼腥味让家猫在旁边不停地咪喵叫唤。美味当前,它像乞丐一样饥不择食,狼吞虎咽,至于美食或是糟糠,它是顾不上了的。家猫吃够了之后,开始蹲在旁边舔嘴巴,舔嘴上的胡须,然后舔它身上的湿漉漉的毛。怜悯之余,我想把它带走。可是一想到母亲执意的神情,我又犹豫了。因为母亲说过,她还会回来的,家里老鼠多,没有猫可不行。考虑到已有两天家猫没有饿死,它应该是觅过食了,虽然它肯定没有吃饱。 又过了三天,我仍然拿了鱼再次回到老屋,想见证家猫生存的情形 。万一不行,我决定把它带走。和上次一样,半天不见动静。结果,似乎是悲怆的声音让我发现了从柴房里缓步走出来的家猫。我赶紧摆开香喷喷的鱼和饭食,家猫照样走过来,嗅了一下,但片刻后走开。把美食放到它的嘴边,它也不闻不问。我正纳闷,忽然闻到一股浓浓的臭味,接着,我非常清楚地看到,它正用舌头开始舔它的后半身:湿漉漉的毛紧贴着它的身体。仔细一看,才知道它可能是吃了腐臭的东西坏了肠胃。本能的作呕之后,我想,如果不替它洗干净,它一定会被菌蛆或苍蝇剥蚀。我用消毒液把它全身洗干净。这时我发现,外面虽有晴朗的太阳,而家猫却冻得瑟瑟发抖。把它放到太阳地上直滴水的时候,我明白了:自立之年,家猫没有丧失觅食的本能。 后来几次,母亲说惦念老屋,要回去走一走。我知道人也是恋旧的,虽然免不了睹物思人。我陪母亲回过几次老屋了。每次我都劝母亲不要久留,每次我都看到——咪喵着从外面向我们奔来的家猫。它还活着,靠自己。 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高中 陈春文 手机 15342586330 2004年11月18日(2005-9-16,2006-3-19两次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