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梦中的橄榄树 ------记延边朝鲜族徒步旅行探险家李武生 新婚之夜 1960年春天,鸭绿江畔,长白山下,吉林省安图县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一个小山村。在村子里李德君的家门口,人们载歌载舞欢庆一对青年的婚礼。新郎叫李成哲,中等身材,身穿黑色立领学生装,脖子上围着一条长长的洁白围巾,鼻梁上一副明亮的眼镜,他的脸上带着无限的喜悦。新娘郑顺子楚楚动人,一双黑亮的眼睛在两排长长的睫毛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的秀美。新郎新娘手持酒杯向人们敬酒,乡亲们跳起了欢快的朝鲜族舞蹈,那潇洒飘逸的舞蹈合着鼓点的节拍一直延续到夜半时分。 李德君和老伴金玉姬送走了欢庆的乡亲,一家人开始收拾桌椅。金玉姬扫完了炕,准备去洗刷碗筷。新娘子郑顺子赶紧走了过去说:“阿妈妮,您累了一天去休息吧,让我来洗吧。”新郎也附和着说:“阿妈妮,您休息吧。” 金玉姬望了望贤惠的媳妇说:“好吧,你们洗完了也早点睡吧,时间也晚了。” 郑顺子把洗好的碗筷放进了厨柜里,准备把洗完的水倒入一个木桶。李成哲来到了郑顺子跟前,他让顺子去铺炕,他从顺子手中接过木桶向屋外走去。 长白山下一个新的家庭就这样延生了。新郎是吉林省长春电影制片厂的职工,新娘是延边朝鲜族歌舞团的演员。乡亲们非常羡慕这对新人的结合,这将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家庭啊。 夜深人静,新郎新娘脱去了身上所有的衣装,开始扮演着现实生活中的亚当和夏娃。那没有燃尽的红蜡烛,放射着微弱而温馨的光芒。新娘在激动的性爱中呻吟着,象一首爱的情歌。新娘用那深情的目光望着新郎说:“成哲,我们有了孩子,孩子长大了做什么?”新郎思忖了一下说:“也让他搞文艺,和我们一样搞电影好吗?”新娘高兴地点了点头。一会儿,新婚夫妇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苦难童年 爱情的种子开花结果了,1961年春,李武生来到了这个世界。李德君和金玉姬望着小孙子高兴极了。郑顺子开始作母亲了,只有李成哲在省城长春工作,难得回家。 1960年,全国性的自然灾害席卷着整个中国。可是让人难以预料的是,这年秋季的一天,郑顺子突然得了一场急病,上吐下泻不能言语,送到医院的第二天就停止了心跳。李武生当时只有8个月。李成哲安葬了郑顺子后回到了长春电影制片厂。李武生只有和祖父祖母生活在一起。在那个闹饥荒的年月,两个老人抚养一个不到一岁的孩子,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李德君和金玉姬顽强地挑起抚养武生的重担,他们捡野菜和米煮稀饭,用米汤喂养小武生。 李武生6岁那年,祖母去世了。他与祖父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武生7岁时,看着别人的孩子背着书包上学,可是他上不了学。那是因为他的父亲在1967年被打成了“反革命”入了狱。武生每一次看到别的孩子上学去,自己就低着头默默地回到了自己的屋里去了。 武生8岁那年,祖父也去世了,小武生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他开始走上了流浪的生活。 熊口脱险 李武生离开了自己的家,开始在街头流浪。为了生存,他要承受一般儿童难以承受的生活和精神压力。世间的苦难无情的考验着这个无依无靠的孩子的心灵和肉体。 街头流浪,世人的歧视,俗人的辱骂,武生只有暗暗地流泪和孤独的哭泣。 流浪是痛苦的,但有时苦中有乐,乐中有奇。李武生和几个流浪伙伴上山打松籽的故事,让他一生难忘。 李武生15岁那年秋天,山沟里的松籽成熟了。一天下午,武生和五六个流浪伙伴到安图县城外20多里的浦柴沟打松籽。 树林中早已站满了打松籽的人,他们只好向后山走去,那里人少,松籽多。他们来到一棵枝繁叶茂的大红松树脚下。那红松树有水桶一样粗,抬头望那树梢,好象穿入云天。 他们开始商量由谁爬上去打松籽,最后决定让李武生先爬上去,因为他个子小好爬树。于是李武生踩在一个大个子伙伴的肩头上了红松树,他坐在一个树叉上。 大树上的松籽多极了。李武生用小手摘着松籽,摘不着的就用一根长树枝去敲打,一会儿,树底下就落满了松籽。地上的小伙伴说:“李哥,你休息一会儿,让我们捡完了再打吧。”李武生就坐在红松树的枝叉上悠闲地嗑起松籽来了。 此时,太阳西斜。李武生听不见树下伙伴的声音,他大声地向下面喊也没有回音。他很奇怪,当他向下看时,一个伙伴也没有了,难道他们和我玩捉迷藏吗? 李武生正想从树叉上下来,却发现一只大黑熊摇摇摆摆地向红松树走来。李武生的头开始发麻,身上开始冒着冷汗了。 李武生赶紧向下移动,想在黑熊到达大树之前离开这里。可是黑熊已经走到了红松树的下面,它还靠着树杆蹭起痒痒来了。 李武生双手紧紧地抱着树杆,两条脚不停的抖动,他的尿也顺着大树流到了黑熊的头顶。黑熊抬头向树上望去,正好望见了树上的武生,黑熊与武生目光相对,在这人与动物的较量中,谁能战胜谁呢? 黑熊大吼一声开始往上爬了,李武生吓得魂不附体,他看见黑熊张开了血盆般的大口,甚至可以听见黑熊的呼吸。 李武生只有往上移动着,他忽然想到把自己的破棉袄往下丢,用破棉袄盖住黑熊的眼睛。就在他丢下破棉袄的时候,李武生也从树上摔到了地面的松籽堆上,把他的屁股都摔疼了。李武生急忙站了起来就往沟外跑。当那只黑熊从树上下来的时候,早已不见李武生的身影了。 李武生一口气跑了七八里,跑到了村里的一个草垛前,一下倒在草垛子上。这天,他在草垛子上睡了一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