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1
上士

- 积分
- 655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12-30 00: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梦里水乡
水乡自古似乎是江南的代名词。
但汉水之缤的水乡注定了是我家乡永远的符号,既是在梦中,我也时常被清脆的客轮汽 笛声惊醒。顺着笛声相望,必是汉水拍岸,波光鳞鳞,.不知不觉,浪花溅出了游子的童年趣事,也搅动了游子的乡思乡愁。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每到秋季汉江河水上涨的时侯,也是我们这帮十几岁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最热闹的季节,那时候,公路交通处于低级落后阶段,乡下人所有的生活,生产物资运出运进全靠水路,在我家门前就是全乡八个村的货运码头中心,热闹的很,看那场面就好比“连云港”,每天有大铁舶和中小型货轮十几艘不等,将一船船水泥,沙子运到这里,再由搬运工肩挑背驼一点点卸到岸上,再装上拖拉机,运送到家乡的巨家河水库,以保证供应大坝,溢洪道加高加固工程所需。然后再由拖拉机将粮站的粮食一车车运往码头装船运走,而我们这些混天小子有时间就在码头上窜来窜去或船上或岸边,疯跑着捉迷藏,或在沙堆上不停的翻滚、“打仗”,看着大人们汗流浃背,一脸疲惫的样子,全然不知道他们双肩到底背负着多重的担子。
那时,安阳渔场上下30华里的范围受县水产划定的禁止渔网捕鱼区,偏有三三两两的渔民乘傍晚偷偷下网,在天亮之前收网,而我们这帮“亡命徒”常会三五成群“暗中勾结”,想尽千方百计弄条鱼划子在三更半夜冒险去收网逮鱼,之后再将网拦河撒下去,待那些渔民去收网时多是无功而返,他们做梦都想不到“螳螂扑蝉还有黄雀在后”。上学,放学常常也是以车代步,只要遇到拉沙、调粮的车子就难逃我们的“魔掌”,有时拖拉机手看到我们,老远就加大油门,开足马力往前跑,不过我们早已练就了“飞毛腿”的功夫,以最快的速度追上去,双手先扒住车后厢两腿一蹲,即可轻松上车,一副神气活现的德行细细想来,真有点后怕。
那也是一个经济物质十分溃泛的年代。水乡人很少有闹钟手表.而停靠在河边码头的客轮却成了最好的定时器。无论大人干活,学生上学都以船为钟,每天清晨五点,客轮响过第一遍笛声,家庭主妇们就得起床做饭。二次笛响,一家老小得赶紧起床洗脸吃饭。待第三次笛声短暂想过,客轮起航调头,随着喇叭里传来悠扬的《篱笆女人和狗》主题曲“星星还是那个星星哟.......”这时候干活的,上学的也该走出家门,各奔东西了。那时水乡人只要远行,进城,坐船也是唯一的选择,又是最头痛的事情,有时急匆匆行至半路或接近码头,客轮鸣笛调头,直到“山还是那座山,河也还是那条河......”的歌声相去甚远,赶船者不得不失望地折转返回,若遇雨天那就更苦不甚言了。
水乡的人特别热情厚道。因此远方的乡亲若出门,常常会想尽一切办法和当地乡亲攀上点亲戚,以便解除赶船的麻烦,前去借宿一晚,不管亲不亲,主人家都会不厌其烦地盛情款待,凌晨也会习惯性地照着手电,帮忙搬运行理,一直将客人送上船才肯回家.
如今南水北调的移民大迁徙已然结束,也早成了水乡人热议的话题,他们为了北方那口井也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常居久安,不仅关注国家对移民的补偿问题,更关注自己迁入地有关移民的各项经济建设问题,但他们无论身居何方,生活如何,都会把水乡做为梦中永远的回忆!
十堰市东城开发区东风大道7号(东城明珠)1——802
赵国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