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4
少尉
 
- 积分
- 1486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
昨晚6时许,杨俊飞开着C5,被堵在路上。看着非机动车道上一辆辆穿行而过的自行车,他甚至有一种冲动——把汽车丢到路上,到路边租个自行车骑回家。
虽然,这是驾龄十年的他针对城市日益拥堵的现状开的一个玩笑。“如果襄阳真的有公共自行车服务,在很多时候,我们就近出行会选择使用自行车。”已经购买了两辆轿车的他告诉记者。
这样的期盼并非他一人所想。昨日召开的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多名政协委员一同呼吁:尽早建设襄阳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解决城市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的拥堵。
■热点:公共自行车
昨日,市政协委员孟庆雄递交了一份提案,标题是《建议在襄阳建设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这一要求让孟庆雄联想到“绿色襄阳”的建设。
此前,他了解到,襄阳现机动车保有量83万辆,并以日增200多辆的速度继续增加,上下班高峰期,各大主干道塞车严重,加之环境污染加剧,很大程度上已经影响了市民的生活,出行的不便也成为“四个襄阳”发展必须面对的难题之一。
孟庆雄说,目前,全国各地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不断在探索中成长,不仅有益民生,同时也成为反映一个城市景观和气质的景点。武汉和杭州已经成功运行该系统并取得了极大的成效。
他认为,在社区、校园、商圈、景点和公交对接处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车站点,每天服务至少12个小时,免费对群众开放租车活动,不仅能够缓解交通压力,还能有效宣传全民健身,甚至为大家买菜提供便利,可谓一举多得。
“建设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无疑是最低碳、环保的项目之一,也是实现上述目标的一个有效措施。”孟庆雄介绍说,市区现有自行车行十多个,自行车爱好者群体近百个,自行车仍然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是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的最佳交通工具,并逐渐由代步向娱乐、健身进行功能转化。而且,襄阳地势平缓,市区居民相对集中,主要交通道路都设有非机动车道,这些优势都为襄阳建立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提供了优越条件。“天时、技术、地利、人和,我们都已具备。”
孟庆雄称,可以借鉴武汉和杭州的成功经验,结合襄阳的实际情况,形成一套襄阳自己的公共自行车服务模式:站点数量至少是公交车站点的二分之一,自行车数量是出租车的两倍左右。
他建议,襄阳可以推行政府主导、企业承办、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机制;采用智能租还车系统,利用其先进性、安全性、稳定性和扩展性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提供技术保障;根据每个站点自行车的使用频率不同,均衡投放,即时调度,避免部分站点的自行车短缺或堆积现象发生;每个站点配备轻便型、载重型、带小孩型三种车型,让百姓不花一分钱,只需身份证就可轻松登记租车,而且所有车辆实行三年强制淘汰,并为骑车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让群众利益最大化。
■委员:低碳环保,全民健身
“可行性比较大,低碳环保,更有利于全民健身。”市政协委员孟凡东说,建设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能有效缓解高峰期,尤其是节假日期间的交通拥堵状况,“但是,外地游客和外地户口暂住的居民如何使用公共自行车,需要考虑周全,让每一个来襄阳的人都能够真正感受到这一便民利民的措施。”
市政协委员屈万青觉得,建立这样的服务模式无疑是好的,但要考虑好自行车使用过程中的维护、保养,消除安全隐患,“居民免费使用,对我们襄阳市民的道德素质也是个考验。”
■市民:真想早点感受这种便利
“要是真的建好了,我们也真想去感受感受呢。”住在定中街的赵师傅说,以前自己上下班就是骑自行车,后来住进了高层楼房,车子放在楼下被偷了,考虑到看管问题难,他就没再买自行车。昨日下午,听说有政协委员提出这一项建议,他连连称好,并希望推行这一便民设施时,管理部门一定要想好如何防盗。
“如果有了公共自行车,以后有朋友来襄阳,我带他游览就更方便了。”26岁的杨林说,襄阳的旅游景点不算远,推行这一便民设施,对自助游很有好处。
来源:襄阳汉江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