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潜江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本伦)“过去烟窗里冒的是黑烟,现在冒的是雾白色的水蒸气。环境比过去好多了。”昨日,潜江经济开发区年过古稀的居民李怀仁说。
潜江经济开发区原名泽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始建于1991年, 2005年12月被国家发改委批准更名为潜江经济开发区,是湖北省17家省级开发区之一。该区内现有较大的企业20多家,大多建厂较早。如湖北金华润化肥有限公司前身是始建于1970年的潜江化肥厂,2001年改制为民营企业-湖北省潜江华润化肥有限公司。
该区为湖北省最重要的化学工业基地之一。在加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产业的特点,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2011年10月潜江经济开发区企业环保问题受国家环保部、省环保厅督查,以及省环保厅对该市实行域区域限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将生态建设纳入全市整体工作的三大战役之一,围绕实现环保“双达标”(企业排放达标,汉南河水体功能达标)的目标要求,市政府出台了环境整治“以奖促治”办法,明确市财政安排300万元用于奖励环境整治工作绩效突出的单位。去年,全市环境整治累计投入1.42亿元,其中企业环保整治净增投入达6515万元。市政府对潜江经济开发区7家企业实施停产整治,4家企业实施行政处罚。市政府还明确每年预算安排300万元建立常态环境整治、总量减排“以奖促治”专项基金。强力推进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经环保部华南督查中心和省环保厅现场检查,已发文解除了对该市的区域限批和对企业的挂牌督办。
由于该区的产业是由以前的工业重镇演变而来的,发展前期缺乏引导和规划控管,环保先天畸形。尽管潜江经济开发区环境整治实行了常态化,“十一五”期间治理取缔数十家环境不达标企业,但环保压力依然很大。为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态,该区积极探索发展循经济的路子,依托化工产业集群优势,以产业链优化为纽带,实现园区经济大循环。目前,化工产业已经形成三大循环经济链:以硫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四大基础化工自求平衡的核心产业链;以牛磺酸、甲基苯胺、医药及化工中间体为一体的深度加工产业链;以“三废”综合利用为一体的氟硅酸钠、硫酸钡、铁渣等“三废”转化产业链。以仙桥化学为中心聚集多家化工企业将“尾气”全部消化,仅此,仙桥化学每年从中增收1000多万元,同时,五家关联企业节约运输成本近2000万元;永安药业生产过程中所有原料均可在开发区内解决,使其生产成本较同类企业降低30%以上,节省下来的综合成本高达3000多万元。
循环经济促进了该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了多门类向专一的化工产业转变,产品构成由资源粗放型向专、深、精的绿色循环型转变,各项环保指标实现达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