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
上士

- 积分
- 717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此贴原发于主版,帖子未完善,后续补充
本人粗人一个,平日喜欢逛论坛杀时间,今日看一帖,《从泉州与晋江说开,来谈黄石与大冶》
该贴楼主也是一关系大冶黄石发展的年轻学生,忍不住也想将想法一吐为快,手拙,属于口水型地域贴,网友见谅看。
1.最大导火索为86事件,完全点起了两地争端火苗,背后深层次原因是国企改制以来,黄石整体经济的没落,民生凋敝,大冶民众对建国以来体制导致的资源分配不公的不满。
2.大冶人本身较为乡土,保守。独特的语言环境又加剧了这种保守意识。对建国以来移民建设黄石的外地人不待见。举个例子,据说汉冶萍公司最初钢炉设址不靠近铁矿不靠近煤矿,却放在汉阳,有一个原因就是大冶、萍乡两地士绅民众有点保守抗拒洋务。语言难懂也限制了外来经商和移民的增加,减少了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大冶人自己也感到与省内西南官话区有所隔阂。这点再说白点,就是觉得大冶人是乡里人,山里人,多少有点看不起。大冶人哪能看不起自己,你们看不起我,我还不甩你。
3.老大冶人都有点好勇斗狠,进入新时期,年轻一代这种不服周的性格转化为发展经济的知耻后勇,奋斗拼搏的宝贵精神。从这点看,历史文化塑造的性格在融合新文化之后是可以进化为适应发展需要的。可见开放是进化的必然。
4.大冶人知不知道融城的好处呢?我想大多数知道,也支持。那担心什么呢?自86之后,大冶确实走出了自己的发展之路,取得了那么一点点成绩。担心融城之后又会被体制剥削,重回老路。甚至连名字(历史)都会没了。比如,你在公司发明了一项技术,结果老板让你写个专利,结果申请时,发明书上没有自己的名字,只有老板的名字。气不?为什么举这个例子,黄石地区就是一家公司,大冶作出的成绩当然是在公司环境下做的,也是整个公司受益的,不能因为公司是老板的就剥夺了署名权,甚至直接开除了吧?大冶网友肯定会说,切,这个公司的法人本来就是我,被工商强制换的。这点我不赞成,都是国企,谁当法人无所谓,关键是这个法人能不能经营好这个公司。皇宫酒厂换了法人,不是发展更好了么?不过如果黄石经营不好,是不是法人还会换,这个还是要提个醒,事事皆有可能。
5.现实之中,两地的人相处还是不错的,也没有那么多矛盾,即使有,也是放在心里。矛盾更多反映在网络,对现实的情况不会有很大的影响。但是随着网媒影响力的扩大,难免会真正的影响到两地的合作发展。所以还是提醒两地网友,在网上还是注意两地形象,尽力营造合作发展的氛围。毕竟发展了民生对大家才是最有益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少上网,多赚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