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三峡叫四峡似乎更妥当,因西陵峡最长,且在三斗坪处变得开阔,将西陵峡分成了二段。宜昌附近的西陵峡南津关段可能是三峡最狭窄、宏伟处。据说抗战时日本占据宜昌,没能再西进,称南津关是“难进关”。长江出南津关后水流由东急转向南,并突然开阔,江面由三百多米扩宽到二千多米。泥沙在江心淤出二个岛,将长江一分为三,分别称大江、二江、三江。较小的岛即葛洲坝,是个无人居住的小岛,因为太小,工程施工中已被挖掉,名字则随葛洲坝工程永存。另一岛西坝较大,上面有居民和工厂,和宜昌之间隔着三江,一般年份三江冬季是无水的。
宜昌古称夷陵(由“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据府志,清康熙十三年吴三桂反云南,顺川江东下,据西坝六年(公元1674-1680年)和清军对峙。令人称奇的是,据说这几年三江未断流,使清军得以保住宜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