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胡一杨 于 2013-1-15 20:22 编辑
孙同学太爱唱歌了,他是襄阳四中79级初二<一>班男同学中为数不多的发烧级歌手之一。在上世纪八零年代初,我们这所名牌高中的校园很美。有几栋木地板的建筑物分别发挥教学、办公、会议室的功能。校内古树参天、樱花吐艳、紫薇露芳。学生们除了认真读书外,女同学喜欢穿花格衣服,男同学则钟爱踢足球。像孙同学有着这样的爱好的人,有点鹤立鸡群、作另类状了。孙同学老喜欢放学后,一个人悄悄溜到校园后的运动场,放开胆量、一展歌喉,由于缺乏专业老师指导,没有掌握发声技巧,歌唱得有点难听,以至于附近放羊子的农民有一次找到黄克文校长告状说,孙同学的歌声,导致自己家的十几只羊子好久没怀孕生出小羊羔了。 那时候,老百姓的家里电视机拥有量很少,节目也就三五个台,图像还老歪歪叽叽的,得一个热心的人老上前扶下天线。才好好工作。热播《大西洋底来客》、《加里森敢死队》、《敌营十八年》等片子的时候,往往万人空巷,机关、厂矿、居委会里的风黑白电视机前人头攒动,像过一个盛大的节日。也是刚粉碎祸国殃民的“四人帮”才几年,社会物资积累和精神文化产品都很贫乏。孙同学的歌曲来源也就成了大问题。 好在襄阳有份广播电视报,每期都登上一首当下流行的影视歌曲,像《妹妹找哥泪花流》、《二十年后来相会》、《乡恋》、《边疆泉水清又纯》、《太阳岛上》等。孙同学跟我同桌,两人关系很铁。他在家很乖,学习成绩又好。很方便我在考试的时候抄袭下他的卷子。我也是个古道侠肠之人,心想既然孙同学对我有恩,我也要帮孙同学一把。我就到处去找这份报纸,找了几天也没找到。我就回家请求父亲订上一份,父亲听后有点磨磨叽叽的,脸色相当难看地说,每月不多的工资不仅要解决一家四口的衣食住行,还要给你老家的奶奶寄回50元的生活费,压力山大。 家属院的鸿艳妹妹比我小两岁,她在老家她姥姥家寄养了三年返回城里,竟出落成了一个美人胚子。马尾巴的发型,走起路来,左右直摆,双目明亮、顾怜生辉。经常把院子里刚发育好的小子们眼睛看得发炎。 “二哥,到我家帮我修修手电筒好吗?”小美女说话的声音也是那么慑人心魄。 “当然可以呀。”我掩饰不住内心喜悦,但是没有失态。英雄要过美人关,我得从青涩时入手。 鸿艳家比较宽敞,她自己有个小卧室。我三下五去二地拾掇好手电筒,就在那里偷偷欣赏她的美丽。 “二哥,你看着报纸上的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鸿燕递给我一张广播电视报。 我解答了他的疑问。 广播电视报?我定睛一看,欣喜若狂。 接着,我找到了报纸上三版上的《每周一歌》。 “鸿燕,你家里还有广播电视报吗?” “只有五六张了,以前的报纸,我大哥嫂子要结婚拿去糊墙了。” “那赶紧把剩下的那几张拿给我。” 鸿燕一路小跑,从储存间里拿来了那仅存的几张报纸。 上学后,我将这几张报纸交给了孙同学。 孙同学的高兴劲可以想象得出。 作为回报,除了考试的时候,孙同学继续给我送点分数外,他还满足了我的集邮爱好。孙同学的妈妈在东街的邮政局工作,他可以从他妈妈那里搞到许多纪念或特种邮票。 就这样我继续讨好鸿燕美女,鸿燕送我广播电视报,我转送给孙同学他喜欢的歌曲,孙同学将我的集邮册装满,初中余下的两年,我们合作十分愉快。 转眼高中生活稍纵即逝,孙同学如愿考上了武汉的一所音乐学院,毕业后回到襄阳做了大学音乐老师,我则在本市集邮界小有名气,漂亮的鸿燕妹妹也出落成了方圆五里地的大美女,嫁了个好人家,过着她的幸福美满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