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浙江
- 精华
- 0
下士

- 积分
- 119
IP属地:浙江省绍兴市
|
上善若水的湖北企业家——摘自《楚商风采》 2012-12-19
在中国轻纺城——浙江绍兴柯桥,有一个连续三年纳税居中国轻纺城第一的湖北企业家汪三伍,他的企业是县委书记的挂点企业,每年绍兴县委、县政府都要给他数十万元的奖励。2010年,在长三角企业家向内地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汪三伍在安徽投资4亿建起了比他在柯桥的企业更大的坯布产销公司,用上善若水的智慧和品质诠释了湖北人的灵魂品质。
纳税争先,用实力为湖北争光
汪三伍出身在湖北黄石大冶县一个农民家庭,初中毕业后就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之一。1987年,他在大冶县一个小镇上摆摊卖布匹。1990年,有了一定积蓄的汪三伍在黄石开了一家门市做布匹生意,批零兼营。1994年,他走出湖北到西安从事布匹批发业务,第二年就将闲的门市转了一部分到绍兴,随后慢慢在绍兴柯桥开展自己的事业。
来到柯桥,汪三伍的事业如鱼得水,得到了长足发展。刚开始,公司做单一的贸易,只有5、6名员工,投入也只有几百万元钱。2002年成立了占地五万多平米,在职员工四百多人的绍兴县科旺纺织公司。工厂园区集产品研发、办公、仓储、物流、员工宿舍于一体,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优越的现代化办公设施及环境。公司下设6大中心:生产中心、采购中心、营销中心、质量技术中心、财务管理中心及综合管理中心。2004年开始实现了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主要经营各种规格的雪纺、雪纺绉布、金银丝绉、佳丽纱、奥丽纱、纳米绉、色丁、格子等梭织布系列及棉、人棉、氨纶等针织布系列,品种、规格多达1000多个,几乎涵盖了市场上所有的主流坯布、面料流行元素。 2009年新推出的雪纺皱及阳离子格子布等新品坯布、面料更是远销欧美、中东、非洲等海外市场,并频频出现于国际顶级春夏女装流行新品发布T台,不断地演绎着国际春夏女装的时尚与精彩。年产销坯布、成品面料超亿米,企业销售额及上交税费连年攀升,连续多年稳居中国轻纺城市场区排行榜前列。现在,公司已经有了1000多名员工,国际出口贸易高达百分之七十。2012年为了应对全球型的经济危机,根据国际市场变化,公司相应地调整了销售结构,外贸和内销各占了百分之五十。
上善若水,在享受温馨中赚钱
走进汪三伍的总经理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上善若水”四个隶体大字,让人未见其人先领悟其神,对他的成功奥妙明白了十之八九。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汪三伍的成功就在于这一思想精髓。他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应该有“上善若水”这种境界和品质。管理要崇尚科学,做人要崇尚品质。做生意不是光为了赚钱,更要建立友谊关系,这样才能使生意做的更加长远,才能使自己本人脱离铜臭味。
他把“上善若水”的理念融入到了管理中,公司实行吃饭免费、带薪休假、专车接送、车票报销、员工培训、5S管理。针对民工荒,产生新的管理模式,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规定,签约一年的给1200元奖励,签两年的给2400元,以此类推。并且为员工提供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建球场、做绿化。职工宿舍楼层都比一般的高出几十公分,马路、走廊也造的格外宽敞明亮。同时保证让员工拿到优于同行业、同工种的工资,通过给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因为这些措施,在别人出现劳工荒时,他的公司不缺人;在经济危机时,他们遭遇的不是“危”而是“机”,是更多的是发展机会。
在谈到公司管理时,汪三伍说:“做生意,不光是为了赚钱,安置劳动力,给别人提供帮助的同时,我也享受了这个过程,得到了快乐。在小事中成就大事,是我一贯的行事风格。最早的时候,我在宿舍楼办公,窗帘拉下来之后,太阳照过来都是红的,这样员工就睡不好觉。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后,重新做了挡光窗帘,员工觉得很温馨。我去开会收获的荣誉成功,还有政府的关心,都会传达给我的员工,让大家都能感受到。”
共同繁荣,在回报中得到更大收获
绍兴是一个移民城市,外来人口占了很大一部分。目前在绍兴仅湖北人就有十余万,逾5000名湖北人在绍兴有自己的工厂或公司。绍兴成就了外来创业者的梦,同时,外来者也成就了绍兴的繁荣。
绍兴成就了汪三伍的产业,汪三伍就用真诚的心予以回报。连续几年,他的企业向国家纳税都居中国轻纺城首位。“我是最早来绍兴的,见证了柯桥和绍兴的发展与繁荣。我们把产业做大离不开柯桥,柯桥的发展也全靠我们这些外来人。小河有水大河满,企业发展了,赚钱了,到头来应该要反哺社会。所以我们在缴纳税收的时候毫不含糊,该交多少就交多少……政府每年对我的几十万元奖励是小事,可是党委政府对我们的关怀是十分难得的。”汪三伍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掩盖不住内心的激动与自豪。
放水养鱼,期望家乡会更好
2010年,汪三伍投资4个多亿在安徽建起占地300余亩的纺织工厂,购进机器1200余套机器,招收员工800余名,生产规模是其在绍兴工厂的6倍。说起回到湖北创业,汪三伍表示,这是他多年的梦想,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寻得好的发展机会回归家乡,为湖北的发展建设添砖加瓦。
“早在1987年我们到绍兴来采购布匹的时候,绍兴柯桥甚至没有我的家乡大冶灵乡镇繁荣。看着我们过来进货戴着手表,当地人羡慕地说:‘你们那里真好,我们这里连饭都吃不饱’。在这短短的不足二十年的时间里,风水轮流,绍兴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别说是大冶,就算是黄石,也赶不上绍兴了。”说到汉正街与绍兴柯桥的轮换变迁,汪三伍非常感慨。他说:“在柯桥上千的湖北创业者心中,绍兴繁荣的‘中国轻纺城’应该属于我们湖北,应该属于湖北的汉正街。与绍兴柯桥相比,汉正街针纺织品历史悠久,起步早、名气大、文化底蕴深厚,并且武汉九省通衢四通八达,原来的柯桥无论从什么角度都没法与汉正街相比,没法与武汉相比……”他相信,将来同样会风水轮流,汉正街的纺织市场同样会更比绍兴繁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