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期间,长辈的会提个醒:“走亲访友,自己不要带小孩去,免得被人看成有讨红包之嫌。但是,自己得讲点面子,须备足红包。主家的小孩,他家的亲戚,邻家的伙伴,要分清楚,免得厚此薄彼,条件允许就见者有份,否则,确认关系,唯亲而从”。
我问过同事,怎么处理礼尚往来的红包文化?
他们说: “一般我是不会带小孩去探访的,家里来了客人,自家小孩收了人家红包,会迅速掌握数目,在临别前,红包装好袋,起码要原数奉还。别人家里有孩子的就说带给小孩,没孩子的,就说:小小红包,增添吉利。”
“人家不是当官的,来的都是辛苦钱,占人家便宜,欠人情债,于心不安啊!”
“你送我的,我还你的,不就是换换票子和袋子,还不是瞎折腾?”
“人家西方人AA制,多坦诚,多从容,一点也不虚伪,哪像我们打肿脸充胖子,搞发钱游戏。”
“其实大家都是被这种文化逼得走形式的。”
“亲戚间,带着攀比和不示弱的心态进行礼尚比赛,那,成就了一种甜蜜的负担”。
“求人时,红包就是孝敬式的贿赂,为腐败正名,笑纳得体”。
“说难听点,红包文化就是咱们中国人,民间自发的精神邪教,这道风俗枷锁障碍了社会的健康进步,阻挡了人际的自然交往,很多人因为斟酌红包的分量,考虑如何地出手而放弃了相互走访,继而以电话问候或推托,甚至不得不呆家里打牌搓麻将……”。
“其实,对于经济宽裕或事业有成的人来说,派发红包是一种融洽喜庆气氛,显露荣耀光彩的气度,还洋溢着吉利与祥和……!”
“日子好过的,过年时,发发爱心也好啊,生活不咋的,就节制点,或呆家里看电视吧”。
……
【新年的脚步又日渐日近,大街小巷又响彻着喜气洋洋的新年歌声,红包出入的日子又快到了。这是个有褒有贬的复杂话题,说说你的体会和看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