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春子鱼是眼泪的化身 施主,你面带阴气,最近定有疾病缠身。”这是老道见到马明义的第一句话。 “哦。道长看我年纪轻轻,身强力壮,不知有何病?望道长指点迷津。” “施主印堂发亮,面有喜色,近来必有喜事相加。但眉间阴气迷漫,病在脸上,且积病日久。” 马明义摘下眼睛,让老道看自己久治不愈的眼病。 老道仔细端详,沉默良久才问:“施主近来是否看到了不洁之物?你眉间冤气好重,眼中有眼,眉间有眉。” 马明义见老道说得玄乎,以为他无非想诈点钱财。便爽快地说:道长有话直说无碍。 “施主这眼中有一根骨刺,是眼中钉乃骨中刺也。我看施主是重眼,即眼中有眼,一只流泪眼附在施主的眼上。这只流泪眼冤气很重。要取下这只流泪眼,必须拨出你眼中这根骨刺。” “不知道长有何妙法,请赐教。” “解铃还得系铃人。施主这场劫难,非神鬼所为,乃是人冤,所以道家不便施法。不过我可以给你一道符,你贴在该贴的地方,保你眼病不会恶化。” 老道为马明义画了一道符。马明义半信半疑地接在手里。不经意地问:“道长这边怎么这样清静?观音庙却香火旺盛。” “佛道本一家。佛云:世人皆眼浅,只是皮相而无骨相。相当初是先有水云观后有观音庙。观庙之间颇有姻缘。” “道长此话怎讲?道佛之间,但是化外之身,何来的姻缘?” 施主不知,此望夫山之名的由来吧。 在元末明初有一渔民,姓王。因逃避战乱躲到此山脚下,结庐而居,打鱼为生。他有一个贤惠的妻子,在家操治家务。夫妻俩过着桃花源式的生活,不亦乐乎。 有一年冬天,富水河到了枯水期,家门口都快断流了,水浅下不得船。因为快过年了,丈夫准备沿富水河东下长江,打些鱼换点过年货。 下河的那天正是腊月初九,风不大,但干冷,吹在脸上有如刀割一般。妻子特意为丈夫准备了两套厚棉衣,还有山上猎得的野兔肉。两个人讲好,在过小年之前一定回家团聚。 丈夫驾着小船沿富水河东下了,妻子跑到山顶眺望,看着丈夫的般慢慢地,慢慢地消失在茫茫的江水中。 老道带领马明义来到那巨石前,手指向东,果然远处水天相接,一片浩淼。令人想起: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来。 丈夫走后,妻子每天都要爬到山顶眺望。她想望见丈夫的船早日回来。望啊望,三天过去了,六天过去了,九天过去了,半个月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三年过去了。妻子知道丈夫是不回再回来了,她站在山顶变成了一尊石像。就是现在的这尊望夫石。 你看,她的眼睛是不是一直还眺望着东方。经老道士一指点,马明义果然看出,眼前的这块石头有了灵气,变得活灵活现起来,她的一双凤目的确凝望着遥远的东方,那水天相接的地方。 “明义,你在这里,让我好找。”吴丽丽从观音庙出来,神采飞扬。显然是求得一支好签。 “我在听道长讲望夫山的故事。” “望夫山的故事,我们这里人人都知道,可谓家喻户晓,童叟皆知。讲到那里了,我接着讲给你听。” 马明义捐了功德钱,别过老道。老道为人和气,临走还递给马明义一张名片。倒也新鲜。只见名片上写着:王一明,富水县水云观道长。 “你我有缘,日后定有再见之日。施主保重。居家平安,出远门时要小心刀棍。” 在回家的路上,吴丽丽接着讲望夫山的故事。 “你知道望夫山的故事,知不知道春子鱼的故事?” “春子鱼是一种什么样的鱼?” “晚上叫妈妈做给你吃就知道了。春子鱼蒸蛋,火焙春子鱼都很好吃的。春子鱼是我们富水河的特产哦。” 话说王氏变成石头人之后,姓王的渔夫到底怎么样了呢?吴丽丽像个说书先生,有板有眼地讲起来。 原来啊,渔夫在长江遇到了兵匪抢劫,船毁人落水。也是他命大,在江水里泡了三天三夜,被一个采药的老郎中给救了。 老郎中把他背在家里,救醒了他。渔夫受过刀伤,伤口给江水长期浸泡,浮肿发炎腐烂得很厉害,且恶臭难闻。要治好伤口,必须得先清理干净伤口的脓血。 老郎中先用盐水给他清洗伤口表层,但里面的淤脓要用口吸才能清理。老郎中有个女儿,正是豆蔻年华。是她勇敢地俯下身去,不顾恶臭,吸干了渔夫伤口的淤脓,一直吸到流出鲜红的血为止。 渔夫在老郎中父女俩的悉心照料下,渐渐地康复了。半年后,渔夫已经康复如初。但在与老郎中的女儿朝夕相处中产生了感情,并且偷偿了禁果。老郎中发现后,生米已经煮成熟饭。 于是渔夫就留在了老郎中的家里,做了上门的女媳。他一边跟着老郎中学医,一边下水捕鱼,新婚燕尔,恩爱异常。那里还记得望夫山上的发妻呢。可怜他的原配,一望三年,泪干了,心死了,人变成了石头,还守望着他盼望着他——回家! 五年之后,渔夫有了一双儿女。这时的老郎中已经死了。渔夫想起自己的发妻,便向现在的妻子求情,想回家去看看。觉得自己对不住原配,又舍不得娇妻。他跪在妻子面前指天发誓:决不抛弃她和儿女!一月之内必定赶回!如果不回,天打五雷轰! 后妻原谅了他,因为她是个非常善良的人。 渔夫回到家中,发现妻子已经变成了石头人。变成了石头人的妻子还在守望着自己,盼望着自己回来。 渔夫被深深地感动了,也非常的内疚。生不能相厮守,妻子死后,他要相守她一辈子。 于是,渔夫在妻子的石像旁结草为庐,决心与妻相守后半生。草庐就是现在的云水观的前身。云水观的道士都是渔夫的后代。 观音殿又有怎样的来历?马明义深深地被这个远古的爱情故事所吸引,迫切地问。“你别急,听小女子慢慢道来啊。”吴丽丽也学着京戏腔调回答他。 渔夫在山顶结草为庐,守护发妻的石像。可苦了老郎中的女儿。她在家日日盼夜夜想着渔夫早点回来。天天跑到长江边,丈夫的渔船上去看一看,望一望。看看丈夫什么时候能回来。 等啊等,望啊望。日月交替,斗转星移。盼星星盼月亮,就是不见我的郞。郞啊郞,你何时回故乡? “你听过《杜十娘》的歌没有。跟歌中唱的一样凄惨啦。” 老郎中的女儿,天天去江边浣纱,天天在丈夫的渔船上落泪。落下泪水就化成一种特有的小鱼。小鱼沿江逆流,每年的三月三到达望夫山脚下的富水河中。 王渔夫打捞起来的是鱼,煮熟了吃到嘴里却变成咸咸的眼泪。开始渔夫只是觉得奇怪。有一天,渔夫做了一个梦,梦见后妻只哭不言,无论他怎样问她,后妻只是一个劲地哭。那泪水哗哗往下流。掉在地下的泪水顷刻变成了那种小鱼。 渔夫大惊,醒来一看,地上并没有鱼,但有一块地被泪水打湿了。 渔夫知道后妻在想留自己,自己又何尝不是日思夜想。 回到家里,吴丽丽叫母亲做了两道最常见的小菜。一道是春子鱼蒸鸡蛋,一道是干煸春子鱼炒青椒。 马明义见这种大名鼎鼎的春子鱼,不到一寸长,圆身材,头大尾小。放在嘴里很有些嚼头。吃起来无肚无骨。倒是一道佐酒的好菜。 “这中鱼苗吧,这么小。”马明义好奇的问。 “这种春子鱼是富水河特有的,别的地方没有。它长不大。每年的三月三到达望夫山脚,七天之内,沿富水河都可以捕捞得到。产量很大,有时可以看到江上铺天盖地的,满江都是。”岳父一筷子挟起三五个放进嘴里嚼起来。 “是啊,我小时就在江边看见过。象蚂蚁似的,密密麻麻的。”吴丽丽证实父亲的话没假。 岳父呷了一口酒,脸上露出心满意足的表情。“关于春子鱼还有一段传说。传说望夫山上那个石人,她的丈夫外出打鱼遇到了风暴,她就派出自己的儿子去寻找。儿子一去也没有回来。老妇人就天天站在山顶眺望。久而久之就站成了一尊石像。其实她的儿子不幸遇到战乱,屈死在江中。为了不让母亲担心,他就化成了春子鱼,每年的三月三,沿江而上,回到母亲的脚下,来看望自己的母亲。自古忠孝大事,做人不可忘本啊。” “不对,春子鱼是渔夫后妻的眼泪的化身。小时候你不是这样讲给我听的么?现在怎么反悔!”吴丽丽马上纠正父亲的说法。 “春子鱼是眼泪的化身也没错。对爱情就是从一而终,讲究忠贞。明义你说是不是?” 岳父是用故事在教育自己。民间这种用生动的故事来教育后代的做法,很流行也很见效。 在回城的路上,马明义继续询问故事后来的发展情况。吴丽丽就接着往下讲。 渔夫在山顶与石妻厮守的同时,他也开始为周围的老百姓看病。望夫山原来可是一块风水宝地,山高林密,百草丛生,尤其是药材众多。渔夫给人治病,渐渐有了名气,方圆百里都知道望夫山上有神医。 老郎中的女儿因为思念丈夫,又要独力抚养一对儿女,积劳成疾,就病倒了。这时,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多年,她的一双儿女也长大成人。这个可怜的女人,为了忠于心中的丈夫,为了一双儿女的幸福,她多次拒绝再嫁。她要等自己的丈夫回来,她坚信自己的丈夫一定会回到自己的身边。 儿子背起患病的母亲,爬上了望夫山。老妇人望着眼前这个白发飘逸的神医,一眼就认出了他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丈夫。这个负心人,自己昼夜为他牵肠挂肚,魂牵梦萦。他居然逍遥地在山上做起了神仙! 老妇人哭了。这一哭,撕心裂肺,感天动地泣鬼神。她整整哭了三天三夜,眼睛哭瞎了,她的心也就平静了。 她再也没有回去,就在山上住了下来。她心如止水,吃斋念佛一心向善。她拜观音为师,潜心修行。开始是人们同情人,给予施舍。后来人们发现,她的这个小小的观音庙里的菩萨特别灵,香火就渐渐的旺盛起来了。 渔夫本来以为后妻的到来,可以夫妻团圆,但自己的一腔热血换来的只是后妻的晨钟暮鼓木鱼声声。 渔夫动用自己为人治病的积蓄,建起一座雄伟的道观,想以此来吸引香客,但效果不是很理想。 “是吗?故事的后半部是你编辑的吧。信佛信道在每个时代各有侧重,并不是爱情能左右得了的。”马明义说。 “故事就是这样讲的,不信你问去。”吴丽丽显然是从女性的角度来诠释故事的。她对老公拆穿自己,感到不高兴,就噘起了小嘴。 “好吧好吧,你说怎样就怎样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