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求槐荫公园二期工程主题雕塑设计方案意见的公告
孝感市槐荫公园二期工程位于东城新区董永路与滚子河之间,南起槐荫大道、北至孝汉大道,面积约127万㎡,是汇聚孝感文脉、水脉、绿脉的三脉联通工程,它的建成将大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成为孝感市一张美丽的城市名片。
201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将槐荫公园二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完成总体规划设计,汉口江滩设计者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完成施工图设计,全国综合实力50强企业浙江滕头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中标,以BT模式投资建设,已于2012年9月21日正式开工,计划工期为18个月,将于2014年4月份竣工向市民开放。在槐荫公园二期工程南北两端的关键节点,规划有两处主题雕塑:公园北端孝汉大道与董永路交界处为“孝感动天”主题雕塑;公园南端槐荫大道与董永路交界处为“感恩”主题雕塑。为了集思广益,优选最佳雕塑设计方案,2012年9月在中国建设工程招标网上发布公告,在全国范围内对两处主题雕塑设计方案进行公开招标,有5家雕塑设计单位(或个人)参与投标并完成设计成果。依据招标文件规定的有关程序,于2013年元月14日召开孝感市槐荫公园二期工程主题雕塑设计方案开标评审会,市四大家领导、专家评委、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16名市四大家领导,28名市规委会(扩大)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省内7名规划、设计、建筑、园林、雕塑、美术、造价等技术专家对方案进行了评审,最终评定出每个主题雕塑前三名的设计方案。
为了进一步广泛征求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孝感市槐荫公园二期工程建设现场协调指挥部办公室决定在孝感市政府网站、孝感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网站、槐荫论坛等媒体对两处主题雕塑前三名的设计方案进行公示,公开征集广大市民对槐荫公园二期工程主题雕塑设计方案的意见。现将两处主题雕塑各三个设计方案的总体效果图、设计简介予以公布,欢迎广大市民踊跃参加投票。
公示时间:2013年元月18日至元月28日
投票方式: 网络投票。
孝感市槐荫公园二期工程建设现场协调指挥部办公室
2013年元月17日 一、“孝感动天”主题雕塑: 《孝感动天》01号作品
《孝感动天》 01号作品简介:
孝,是美德,如美玉,古语 “夫玉之所以贵者,九德出焉”。方案紧扣“孝感动天”主题,以楚韵孝感特色的美玉——“瑗”的造型进行构图,表现了孝感董永孝事父以孝感动上天,七仙女下凡相助的神话故事。主体以石材雕刻,辅以多种材质,锻铜金箔材料体现了七仙女的身份的同时,也丰富了雕塑的视觉体验,古韵灵动而又富丽典雅。雕塑尺寸可变,以适合场地尺寸为宜。 《孝感动天》02号作品
《孝感动天》02号作品简介: 孝感是全国唯一以“孝”字命名的城市。古往今来,一个“孝”字贯穿孝感的全部历史,一个“孝”字感天动地。书中的孝字为南宋大哲学家朱熹造访西递时所书。孝字的上部酷似一个仰面作揖尊老孝顺的后生,而那人面的后脑却分明像一个尖嘴的猴头,其寓意是尊老孝顺者为人,忤逆不孝者为畜牲。雕塑设计成一本线装书,这是一本厚厚的古书,全书经岁月的侵蚀和层层剥离,尘埃拂净,一个“孝”字醒目地呈现出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使人一目了然,直观而清晰。值得注意的是,书页的侵蚀外形,是由孝感地图开始,逐渐幻化成中心的“孝”字,雕塑的肌理犹如年轮般形成扩展,形成辐射,使得镂空的“孝”字散发出岁月留痕般的文化气息。孝感就是一本贯穿“孝史”的书,以孝闻名,以德示人。孝感,从这里告诉世界,告诫世人...... 《孝感动天》03号作品
《孝感动天》03号作品简介:
西汉末年,刘向的《孝子图》有关于董永的记载,东晋史学家干宝把董永的故事收在自己的《收神记》中,他根据民间传说,经过加工整理,写成了《董永》篇。历代一些辞书和类书也大量记载了董永的故事。董永的故事和传说在汉代一出现,即受到当时统治者的大力推崇和老百姓的喜爱,董永也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学人物,其孝敬父母,尊重老人,使老有所养,老有所终的美德行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代表。因而,两千多年来董永的故事和传统经年不衰,深受人们的喜爱与赞颂。有记诵诗云:“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布偿债主,孝感动苍穹。”本雕塑从汉代孝子董永传说故事中,选取最为浪漫而优美的“仙女织锦”传说故事作为《孝感动天》雕塑创作主题的切入点,运用浪漫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通过主体人物董永和七仙女织布偿债终于得以实现时,双双手执织棉面露幸福喜悦之情的形神刻划表现,同从天而下并极具动感的超常比例的“织锦”造型相融合,进行整体视觉建构,形成浪漫优美的情境氛围。织锦的运用,不仅形成了视觉上的“天”与“地”之间相通的桥梁,间接地表现出七仙女姐妹间互帮互爱的手足深情,烘托出董永与七仙女之间爱情的美丽动人,而且寓示孝感这片锦绣大地更加美好的未来。从而把观者带入美好的联想与想象之中。
二、“感恩”主题雕塑 《感恩》01号作品
《感恩》01号作品简介
方案以天真幼童捧出甘果回报母亲的情节来紧扣“感恩”主题。贤美的母亲所托,不仅是浅显易懂的人间至亲之情,更是潜在深刻的感恩之孝——是孩子自长辈言行所继承的——上行下效之孝。发展现代城市文明而不忘传统精神,体现了以美育、美德至上来引领现代孝感城市发展的寄望与成果。与传统“孝”题材艺术品的表现方式不同,本设计侧重于“孝与感恩”文化伦理思想的现实意义,揭示了传统美德的深入人心。雕塑尺寸可变,以适合场地尺寸为宜。
《感恩》02号作品 《感恩》02号作品简介 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孝,狭义说就是善事父母;广义说,就是孔子说的“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感恩,狭义说就是感激父母,广义说,就是感激自然,感激社会,感激祖国,感激所有帮过自己的人。孝是感恩的前提与基础,是人内在的品质,属于魂,感恩是孝的体现,是人外在的品行,属于形。在孝感孝文化中,三国孟宗“哭竹生笋”的故事,即为孝与感恩行为相融合的典型。据楚国先贤传曰:宗母嗜笋,冬节将至。时笋尚未生,宗入竹林哀叹,而笋为之出,得以供母,皆以为至孝之所致感。累迁光禄勋,遂至公矣。有诗云“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本雕塑以典故《孟宗哭竹》为创作依据,以《孟宗奉母》为创作主题和切入点,以孟宗哭竹生笋之“竹”与“笋”的超现实表现,形成整体架构,把主人公孟宗取笋回家为母煮好羹后,恭敬地端到母亲前的孝行情景巧妙地融为一体。超长比例之“笋”不仅是孟宗孝心感天的象征物,也是孟宗感恩母亲的行为介质,同时也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作品通过孟宗奉母的表现,意在展现当今孝感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的和谐与美满。 《感恩》3号作品
《感恩》 03号作品简介
方案用汉白玉的高雅洁白,运用抽、具象结合的方式,隐去人物的年代与身份特征,提炼出 “尊老爱幼”、“感恩长辈”、“互敬互爱”的孝文化崇高主题。作品在吸收抽象朦胧艺术手法的同时,在造型上借鉴了“唐俑”、“马王堆帛画”的造型特征,强调雕塑语言上的圆润饱满,张弛有度,以内敛含蓄的方式力图打造出具有中国式意味的现代抽象雕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