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同治三年(1864年)《宜昌府志》记载,宜昌东湖八景为“东山图画、西陵形胜、雅台明月、灵洞仙湫、三游雨霁、五陇烟收、黄牛棹歌、赤矶钓艇。” “东山图画”为现东山公园一带,青山依旧,景物全非;“西陵形胜”是西陵山及峡口,自建葛洲坝、三峡大坝后,江面平缓,少了雄劲之色;“雅台明月”在尔雅街,今已荡然无存;“灵洞仙湫”指江南石门洞,仍可游览;“三游雨霁”即三游洞,至今游人络绎不绝;“五陇烟收”为五龙山、胭脂坝,在夷陵长江大桥的映衬下,依然美丽;“黄牛棹歌”就是黄牛岩,不过船工、纤夫的歌声听不到了;“赤矶钓艇”是指西坝三江口河道中的一块大赤石,可停舟垂钓,百年前被洪水冲走,此景消失。 东湖八景都非常美丽,最美不过“东山图画”,最有文化底蕴的不过“雅台明月”。“东山图画”居八景之首。因东山寺、古白龙神井、绿萝溪、竹林腊梅等构成如诗如画之景,曾引得陆游、欧阳修等众多文人吟咏。始建于唐代的东山寺在东山之巅,现烈士陵园偏南,即现湖心亭北,与古白龙神井隔塘相望。寺内有揽胜楼、东山草堂、铁因庵。与江南葛道山(现磨基山)对峙。登揽胜楼,可遥望江流东去、俯看黛瓦街市,犹如图画之中,寺毁于抗战中;又从城中望东山,暮鼓晨钟,竹木苍翠;东山日出之时为景物最美,旧宜昌县府衙门门额上刻有“东山旭日”。雅台即尔雅台。《宜昌府志》记载:“尔雅台,在城西北隅所堂街”,相传为晋代大学者郭璞避居夷陵注《尔雅》处,曾洗墨于池(即明月池)。后传宋代苏轼、黄庭坚也曾经在此洗墨。明代称这里为“墨池书屋”,清代称此为“墨池书院”。由此,此街命名尔雅街。后来,“墨池书院”所在地称为墨池巷(遗址应在今新街与人民路之间)。 往日的美景已难领略,回到从前也不可能,但极富历史文化气息的美名应当世代传承,部分古建筑应该重建,构成美景的诸要素应按继承、新造宜昌八景的理念来规划、建设。在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今天,“东山图画”和“雅台明月”这两处美景应该优先恢复再造。“东山图画”最能体现宜昌是枕东山之城的地域特色,那里陵园森森、古木参天、方塘数亩、湖心凉亭曲桥点缀,白龙古井近在咫尺,自然环境优雅,闹中取静,交通便利,历史文化底蕴丰厚。“雅台明月”最能体现宜昌的文化魅力和书卷气息,郭璞、苏轼、黄庭坚等大家与宜昌的渊源,值得当今永志不忘、大力宣扬。重现这两处美景,为宜昌文化大市增光,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添彩,正逢其时,刻不容缓。 令人欣喜的是宜昌美景东山再起为期不远了!据悉,东山公园今年下半年将改造,定位为红色教育基地和区域性中心公园。吁请依据史料记载,恢复重建东山寺、揽胜楼,修缮白龙古井,将其融入东山公园及周边的整体改造,再现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神,重塑人入画中、画入眼中、大气磅礴的新“东山图画”。从今年至2018年,环城南路旧城改造也将开始,规划兴建仿古民居文化街,尔雅台、明月台、洗墨池、墨池书院等建筑元素将一一呈现。期待建设者能依照《宜昌府志》里的记载和图片恢复重建,打造精致的、最有宜昌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为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再添浓重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