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昌尔雅锁堂街,雅的是文化,锁的是典故。
明朝一代名臣刘一儒,十年寒窗终得功名,一路官运亨通,仕途通达无坎坷,其官拜至工部尚书(相当于现代的国务院总理)。终其一生,刘一儒的足迹遍布中土多地。作为其居址之一的宜昌尔雅锁堂街,因其官至尚书,后人名曰尚书巷。
明万历十三年,刘一儒去世。次年宜昌人为刘一儒举行葬礼,灵柩安葬在宜昌东山西南侧的坡地上,坟墓的西北侧有一方水质清纯的大堰。刘一儒长子刘戡之为其居丧守孝三年,回户部复职。后不愿耳闻目睹皇帝嬉戏怠政,朝官贪污受贿结党营私,他心灰意冷辞官归田。
刘戡之行淡泊,喜寄情山水,与各地文人墨客赠诗答词。宜昌人特别喜欢他写的《丝网浮鲨》、《鸣榔起汕》、《碧间采茶》和《紫阳斫笋》等诗词。
明末清初以来,宜昌人把刘氏家族在东山坡地上的庄园称为刘家大院。刘家大院后在战乱中毁损殆尽,刘家大院侧畔的大堰尚存。宜昌人珍视和怀念刘一儒及其后人,孝敬父母博学多才高风亮节的精神,把大堰称为刘家大堰,并沿袭至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