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贵宾
鄂赣军区右倾特派员
   
- 积分
- 8303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
|
| | 2013年01月26日 10:38 来源:湖北日报 | |
| | | 面对偏紧的宏观经济环境,湖北省在艰难之年成功实现“弯道超车”。昨从省经信委获悉,去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迈上3万亿元台阶,达31873.5亿元,增长18.3%,增速为全国第5名,总量在全国的位次由上年的第11位,一举超越上海、四川、福建,跃升全国第8位,跻身第一方阵。
产业多点支撑从“一花独放”到“十花齐放”
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1年,湖北省工业总产值在全国的位次一直在第11位积蓄能量。去年,直面拖累全球经济的欧债危机,受国内银根缩紧、成本上升、要素趋紧等多重制约,湖北省工业“危中求机”,逆势奋进,连续赶超3个省市。
省经信委透露,湖北省近年来实施的支柱产业倍增计划、千亿产业提升计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为湖北千亿产业发展增添后劲。千亿产业不再是一花独放,而是“十花争艳”。2006年,湖北省只有汽车产业突破千亿大关;2007年,钢铁、石化双双进入千亿产业方阵。去年,工业口的千亿产业增加到10个,食品、石化销售收入突破4000亿元,汽车、钢铁产业超过3000亿元,机械、电子信息、纺织规模加快扩张,跨上2000亿元新平台;电力、建材、有色金属产业借势提速,超过1000亿产业。
支柱产业有力支撑了全省工业规模总量的扩张。预计到2015年,医药、船舶及海洋工程、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将相继突破千亿元,支柱产业实现倍增,全省工业总产值突破5万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1.5万亿元。
省域多点发力从“一市独强”到“群雄逐鹿”
随着“一元多层次”战略的实施,“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引领各地比学赶超,竞相发展,湖北工业呈现从“一市独强”向“群雄逐鹿”转变的新格局。
2007年,湖北省工业只有武汉超千亿,位居其后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襄阳工业总产值都分别只占全省总量的9%、占武汉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去年,武汉市工业总产值达到9018亿元,增长15.3%;宜昌、襄阳总产值分别达到3819.3亿元和3833.5亿元,合计占全省总量的24%;荆门、孝感、黄石工业总产值分别达2168.7亿元、1835亿元和1758亿元。
湖北省工业渐渐迈入“多点发力”的良性运行轨道,中心城市多级拉动效应增强。
骨干实力提升百亿企业从11家增加到24家
全省上下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市场主体成长步伐加快,骨干企业规模实力增强。从2007年到去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8996家增加11334家,产值过百亿元企业由11家增加到24家,其中东风、武钢两家企业跻身世界500强,15家企业进入中国制造业500强,入围数量居中部六省之首。
和自己比,湖北工业去年交出的这份答卷确实令人欣慰;和发达地区比,差距仍不小。全国第一名的江苏,工业总产值达到12万亿元,是湖北省的4倍。同为中部省份,河南的工业总产值超过5万亿元,比湖北省高出2万亿。因此,走新型工业化之路,湖北任重道远。(记者 陈岩 通讯员 周开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