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毕生捍卫 于 2013-1-27 13:19 编辑
城为人而建,城因人而兴;人城和谐共进,城市发展之本。 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最根本的是让宜昌人享受现代化高品质的城市生活。 特大城市需要服务设施匹配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无疑是城市发展的源动力。 “公共服务设施与民生息息相关,是丰富市民生活、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城市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宜昌在提高城市化水平、扩大城市规模的同时,也必然要求有与现代化特大城市相匹配的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市规划局局长夏文翰说,宜昌建设现代化的特大城市,必须建立与现代化特大城市相匹配的“市级——区级——片区级”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布局中结合宜昌多组团山地城市的特点,基于既便于城市居民使用、又能带动城市周边地区发展的原则,采用总体分散、相对集中的布局方式,沿长江布局重要的市级公共服务设施。 文化场馆助市民提升精气神 文化乃城市之魂。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必须有一流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确定,宜昌人熟悉的市级文化设施仍然保留,新增3处面积约17公顷的市级文化设施。规划展览馆、市文化活动中心(大型文化馆及影剧院)、市科学艺术中心(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将会在东站新区、点军区拔地而起。5处区级文化中心也会相继形成,配套设置图书馆、影剧院、青少年宫等。 体育健身设施既是市民锻炼所需,也是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形象、合理构建产业链的助推器。根据规划,1处市级体育中心落地点军区。在桥边河滩地,面积约35公顷的大型体育公园将首次展现在宜昌市民的眼前。在白洋、猇亭、坝区、小溪塔等分区以及东山工业园建设区级体育场馆等服务设施。 医疗机构保市民健康更优质 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关乎市民生活质量。 夏文翰介绍,未来我市将在区里设置区级医院,完善街办和社区级的医疗机构。规划确定,除了新建3所三级医院和4所二级医院,还将改扩建、迁建一些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共14所,二级医院9所。将峡州医院和中心医院作为重点医院,组建三峡地区区域性卫生医疗中心。至2030年中心城区千人床位指标达到7至8床/千人。与此同时,将在点军设立宜昌三峡疗养中心。另外,我市规划老年人及儿童福利设施45处。 科教园区强市民素质创新业 人才问题是关系现代化特大城市发展全局的关键问题。宜昌建设“人才强市改革试验区”,培育国际一流、国内一流的高水平、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实现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创办一批企业、兴起一方产业、激活一座城市的人才效应,离不开本地教育和科研中心建设。 夏文翰说,未来我市有三大教育园区和两大科研中心:以教育学习为主的三峡大学、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所构成的高等教育园区;以职业教育、就业培训为主的土门职教园区;以文化创意、文化教育为主的点军教育园区;以科技研发、创意展示为核心的东山科研中心,以产品研发、企业培训为核心的白洋科研教育中心。 商贸中心让市民生活更便利 从领跑“宜荆荆”到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宜昌的辐射范围扩大,其辐射功能的发挥迫切需要建立不同级别的商业中心。未来我市将打造西陵、伍家岗两个组团市级商贸服务中心。 夏文翰细解,前者作为老商业中心,主要是在现状基础上进行改造。在东湖一路、东山大道、胜利四路、沿江大道所包围的区域,通过绿化和步行道将滨江公园、陶珠路——中山路步行街和夷陵广场连为一体,带动现有商业中心升级,形成旅游商业游憩区,为整个中心城区和外来游客服务。西陵一路两侧形成商务办公区域,旅游设施向江边聚集,从而焕发沿江大道一带的城市活力。 伍家岗组团的市级商贸中心则重在规划新建。其区域较为广阔,从火车站前至五一广场周边地区以商业服务为主,滨江地区则以办公和旅馆设施为主。除此以外,点军、白洋、猇亭、小溪塔等组团逐步打造区级商业服务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