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少年。那时候物资匮乏,过年的时候,家里的菜肴不是很丰富,但富年、穷年都得快快乐乐地过着,就是百姓的过日子观念。老爸在大年三十前,必做盆黄豆芽拌粉丝。一黄一白,还有红油辣椒,佐以芹菜,看相好,味道也美。不谛为那个岁月我家的盛宴菜品。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是八零年代中期。那时候襄阳时兴在过年期间请好友、同事来家一聚。当时我还不怎么会做饭,就请来一个做厨师的哥们帮厨。这哥们有得一手好厨艺,做了一桌美味不说,做了一道牛肉凉面倍受客人赞誉。不用说,这盘牛肉凉面大盘见底,大家感到意犹未尽。哥们做凉面的时候我全程观摩,终得真传。在以后成了我的家庭保留菜肴。具体做法是:先买来半斤早餐面条店里的碱面,切几根黄瓜、卤牛肉丝,加入葱姜蒜、醋、香油、红油辣椒,即可大功告成,大快朵颐起来。 襄阳的缠蹄也是极富本土特色的菜品。每到临近春节半月的光景,家家户户必做几斤缠蹄。会做的自己亲自做,嫌麻烦的就请菜场的师傅做,付点加工费罢了。到肉摊上称上二三个蹄子,让摊主给下了骨头,交给缠缠蹄的师傅。这师傅往往是夫妻店,两人女的拌味,男的缠绳子,分工明确,互不干涉。男的用纱布将蹄子肉包裹后,用力一圈一圈地缠好。做好后带回家,悬挂在阳台,让缠蹄经历雪霜的腊味洗礼。这片片缠蹄和襄阳牛肉面、黄酒也成了襄阳游子记忆里,乡愁的实实在在的物质寄托。 二姐擅长腌制泡菜。每到冬季的时候,必送亲友几款泡菜。这平常的萝卜、白菜在二姐的巧手中会变成美味。好在二姐的女儿也承得真传,我们这些亲朋好友又会继续着我们的幸福美味了。 爹妈有个传统,年三十做一桌团年饭,子孙们第一筷子必要去夹白菜青菜。那盘白菜就是老妈腌制的大白菜,青菜是老爸在阳台种的上海青。动作的寓意是做人要一清二白。这也是老爸老妈教育我们多年的传统项目,现在我把这项目传到到了女儿这一代。 在大冬天里吃点冷盘里的菜肴,是一种鲜明的反差。窗外大雪飘零,屋内亲人团聚其乐融融。这时候的冷盘菜肴粗看是季节的另类,其实不然。就像现在人们围着火锅畅饮啤酒,啤酒很凉胃,但火锅很炽热,饮者会很感到很舒服。在春节的时候,冷盘里的菜肴大多数是素菜,人们吃了太多的大鱼大肉,吃点素菜也是对胃的一种保护。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步入了小康生活,来点绿色、低碳,不热锅、油腻、辛辣的冷菜,既是一种对过去简朴生活的怀念,同时也是一种生活理念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