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我思我在1 于 2013-1-28 19:41 编辑
宜昌为何要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宜昌新区的人从哪里来,会不会重蹈“大城市病”的老路?昨日,省人大代表、宜昌市市长李乐成在省“两会”间隙,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对市民关心的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特大城市的核心是现代化 记者:宜昌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步伐已经启动,但它对平常百姓有什么好处,会不会重蹈大家担心的“大城市病”的覆辙? 李乐成: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的报纸对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进行了解读,动因根源,已经有很多专家分析,包括政府部门负责人也有一些回答。在楚平书记的报告中,也对现代化特大城市作出了解答,我们可以在楚平书记的报告中找到答案。 其实,我们建现代化特大城市,不是大家担心的“简单的大”,或是在质量、水准上的简单翻倍、相加。我们心目中的现代化特大城市,肯定不是这样的。 我们建设的现代化特大城市,现代化是关键、是核心,要符合现代和后现代的生活理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一个基本的基调。宜昌的现代化特大城市肯定是建立在现代化的基础上,肯定不会走一般的城市老路。 在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中避免 “大城市病”,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宜昌在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过程中,要努力解决这个问题。这不是简单的喊口号,是宜昌的特色、城市格局,决定了我们可以避免走其他城市的老路或错误。我们的后发优势和宜昌的特点,可以决定我们少走一些老路。 我们的特色是滨江山水城市,多组团的城市布局。这种地理条件以及过去形成的城市风格已经决定,我们可以在建现代化特大城市过程中,避免简单的贪大扩张和低水平重复。 宜昌目前的城市水平,与现代化特大城市相比,也是一个低水平。低水平的重复不符合现代化的需要,也不符合未来宜昌人、我们后代的生活需要。楚平书记提出的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既大又强,特优特美”要求,就是相对我们现在城市水平提出的现代化特大城市的标准。 规划要从更大的空间来布局 记者: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大城市因为种种原因,成为市民的困扰,面对前车之鉴,宜昌有何考虑? 李乐成:其他城市的例子,只是我们的参照物,宜昌就是宜昌,一个城市没有特色,是叫不响的。我们的世界水电名城,全世界一定只找到这一个。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一定是有宜昌特色的现代化特大城市,不是任何一个大城市在宜昌的简单复制。 我们追求的城市,要更安逸更舒适,大家在这里生活,更加心情舒畅,更加愉快,生活的压力要稍稍小一些。对寻常百姓,建特大城市,一个城市对周边的影响力,既决定了这个城市的品位,又决定了这座城市百姓的生活质量、收入水平,甚至决定了他的自豪感。 你说生活在巴黎、伦敦、纽约,生活在这些大城市的百姓,说浅白一点,他们是不是会比别的城市有一种优越感。就像我们宜昌,宜昌人也有他们的很多优越感。为什么他们有优越感?是因为这个城市的魅力和影响力。 如果没有一定规模的城市,是不足以形成影响力,你的辐射力、影响力是难以形成的。有人说在一个几万人的城市生活得很舒服,那是一个小的生活环境,不是一个具有扩展力和辐射力的城市。 200平方公里、300平方公里、500平方公里和200万人、300万人、500万人的发展规划,不是行政命令。某种程度讲,这是在考虑未来发展时,在更大的空间里来布局的问题。发展中的城市,都有一个从小到大的过程。所有把自己定位为小的,现在都面临城市病,如果一些大城市10年前就考虑到有现在这样大,早就有这样大的布局,就不会出现这么多复杂问题。 世界各国都是这样的。东京、纽约,也有城市病,为什么没有别人那么严重,就是以更大的规划布局,通过几个城市板块来布局。我们要把几百万人口,放在更大的空间上,为我们的城市发展谋局,这是解决“城市病”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中所必须的。 谋局者大,才意味着老百姓生活的空间大。空间格局不大,百姓的活动空间就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