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最经典的一部传世小说,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影响深远,读者众多,评说研究其书的专家学者更是不计其数。以至于清末民国年间文人学士达到一种:“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疯狂热潮。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用他毕生的精力、呕心历血的写出了这部不朽之作《红楼梦》,他用他那生花的妙笔刻画出红楼一梦里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不仅人物繁多,个个更是栩栩如生,有人做过粗略的统计大概有七百二十一人之多。他描写的“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中的十二个绝色美女,也是作者用笔最多的尤物。十二个古典美女形象生动,性格迥然,百媚娇态,楚楚动人。比如说林黛玉吧,那极具高贵典雅的古代一绝色美女的形象妖娆迷人,让多少欣赏、仰慕、暗恋、意欲林妹妹的读者、痴人为之发狂倾倒。但是,说实话,林妹妹那弱不禁风的病怏怏的病态美,除了只能获得大多数读者得同情和怜悯外,不说贾府的门卫焦大绝不会爱上林妹妹,我也不以为然。但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红楼梦》十二钗中我却独独为一人所倾倒,为一人所动情,那就是为广大读者所看好、欣赏、敬佩的贾府十二钗中的三姑娘----贾探春。
贾探春是贾宝玉的嫬出的妹妹,排行老三,人称三姑娘。搬住大观园后,她把她的住所趣称《秋爽斋》。她性格开朗,敢说敢为,办事练达,才情高远,是一个极有抱负的奇女子。她在大观园中发起组织“海棠诗社”,而且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通过诗社这个文化社交平台,充分展示了探春那独具的组织才能及一个政治家独有的领袖风范。在那个封建专制年代,在属封建伦理道德之列的“三从四德”猖獗的年代,‘女子有才便无德’。女子读书不宜,女子有才亦会遭到社会的贬低,更何况敢于组织诗社?林黛玉,是绝不会也绝不敢挑这个头的,她是一个处事极小心的弱女子;宝钗亦不会,这个一心要往上爬的,颇具心计的圆滑女子亦不会也不愿意冒这个政治风险;而贾宝玉更不会,他在大观园中所扮演的角色,只不过是一个在女人堆里瞎混混的情种而已,那其他的人就更不用说了。但是,唯独贾探春以她那敢作敢为、敢为人先的魄力及勇气,对众人毫不掩饰的明确声明,‘这原是我起的意,我须得先做个东道’。一副无所畏惧并敢于挑战旧世界的斗士形象跃然纸上,让人肃然起敬。
贾探春除了才学横溢外,脸蛋还长得特俊,要不然在《红楼梦》中被众姐妹们戏称为‘红玫瑰’,她‘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俊眼修眉,频盼神飞’,那种独特的神韵及美貌,她的姐妹们都说,将来是一位当王妃的料,后来是不是当了王妃呢?据说是远嫁到爪哇国当上王妃,是不是真有其事?历史上红学家们众说纷纭,还有争论。我要说的是,她这朵红玫瑰可是带刺的?在一搜大观园中,当王熙凤带着一大帮打手奴仆搜到她的《秋爽斋》时,她毫不畏惧的说,‘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可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探春这种敢于抗争、叫板封建势力的气势,连书中堪称为‘凤辣子’的王熙凤也略感畏惧,赶忙说,姑娘的就不必搜了。没想到此时跳出一个王善保家的,不知天高地厚,仗着是邢夫人的陪房,心想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姑娘量你能厉害到那里去?于是嬉皮笑脸上去,象征性地拉起探春的衣襟一掀,讨好的说,搜过了果然没什么,说时迟那时快,探春啪的一巴掌早打到王善保家的脸上,立马,王善保家的老脸上留下一血红的手印。就这样探春还心不甘休并大怒,指着她说,你算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简直是狗仗人势。你们说,这红玫瑰扎手吗?你们说,贾探春这种敢于反抗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欣赏吗?
我还要指出,贾探春虽然生活在十八世纪,但是,对于王府的未来,她早看出迟早会‘大厦倾、猴狲散的’,所以她极力推动家族内部的改革,亟想挽回大厦将倾的局势。今天看来,探春算个改革派,她是很富有改革精神的。探春主要整改的举措是在她对《大观园》这个社区的兴利除弊。她早看出了贾府这样的大族人家,虽花红酒绿,可早已是外强中干了,所以,不改革迟早是要垮掉的。因此,当贾府聘用她管家时,她把《大观园》社区的管理职责细分到家,也可以说是如今包产到户的雏形。大观园里不光稻田让人承包,树木也分管到人,甚至花草也有人专职管理,这样改革的结果,不但改变了大观园内人浮于事的现象,由于人人参与了管理,不但原来混乱现象和吃大锅饭的局面得到改观,而且在经济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把收获的稻子除了食用外,剩余的还可用来喂鸟喂鱼,花木盆景除供大观园摆用外,多余的还可以用来租赁甚至换钱,堰塘里的鱼虾莲藕除供给王府餐用之外,还有多余的也通过变卖换成银子,奴仆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有了额外的收入。想象一下,那会激发奴仆们加倍的卖力的劳作和耕耘,从某种意义上可以暂时缓解贾府的经济危机。啊,年轻轻的贾探春,她个姑娘家管家能管到如此程度,真是难能可贵啊,太让人欣赏和敬佩了。
探春执政很能秉公办事,她具有一种大义灭亲的勇气和魄力。书中描写,在凤姐操劳过度,又坐小月子的日子里,家中琐事暂令李纨协理,由于李纨是个尚德不尚财的人,王夫人便命探春伙同李纨裁处,探春上任仅三四天,在她的精心管理下,大观园的面貌为之一新,用书中一个下人老妈子的话说,‘越发连夜里偷着吃酒玩耍的功夫都没了’。连探春亲娘家的弟弟死了领取礼钱这档事,探春表现的更是大公无私,亲舅舅也一文不多给,可见探春管理财政的严厉,精明和严厉到何等地步?甚至自己的亲娘赵姨娘前来哭闹也毫不妥协,所以,后来连被称为管理专家级的人物凤姐听说此事后十分感叹地说:‘她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她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厉害一成。’ 我想后来红楼梦中荣宁两府遭抄家,贾府大家族老爷太太小姐少爷都受罪,唯远嫁的探春躲过一劫,也可能是与探春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分不开的。
《红楼梦》中曹雪芹对探春有段判词写的非常到位:“才智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递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探春走了,命运不佳的贾探春终究远嫁它乡了,她是那样的‘运偏消’啊?想想看,那么美貌而有品位的三小姐偏偏是嫬出;那么有抱负的‘蕉下客’偏偏摊上了一个让人厌恶的不争气的亲娘,让她丢尽了脸面;那么有才学的‘秋爽居士’偏偏是位小女子;她要不是个小女子,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我但凡是个男子,可以出得去,我心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个女孩儿家’。贾探春终于愤然离开了、离开了她早就看出迟早要被抄家的荣宁二府,离开了曾经给她带来些许欢乐的大观园,带着她的理想,她的抱负,她的才学到海外去了,站在船头回望家乡的贾探春用现在的潮语来说,她幸福吗?此时,贾探春心中一定很忧郁、特惆怅,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啊。特别欣赏贾探春的我,但愿她在国外生活的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