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无才浪子 于 2013-1-29 20:40 编辑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 那本是一个月白风清的夜晚,是一个充满喜庆的夜晚,是一个良宵一刻值千金的夜晚。无奈,那个使这月白风清,充满喜庆,拥有良宵的新娘子却静静地躺在新床上停止了呼吸,让整个寨子村即刻变得月黑天昏,充满恐怖,充满悲情。 村东新郎家悲天呛地的哭声,立即惊动了村西新娘子的娘家人。他们赶到女儿新家一看,发现女儿在新婚之夜就突然死去,便认为是这女婿有了出息嫌弃女儿,谋害致死,当即就拨通了越墙派出所苟所长的电话报了案。 苟所长放下电话,即令王强、李汉带着技侦员欧阳倩连夜赶到了寨子村新郎家。 由于是新婚之夜,家里来来往往、进进出出的人很多,现场已经破坏的不成现场了。苟所长令欧阳倩对现场做了一些基本的勘察拍照之后,又令新郎家人不要离开村子,以便接受调查,便把新娘的尸体运回了派出所,以作尸检。 经过市局法医鉴定,新娘子是服用了过量安眠药致死的。 新娘子为什么要在新婚之夜服毒自杀呢?苟所长命王强、李汉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走访调查。结果是: 新郎李青云与新娘杜新月同住寨子村青石沟。他俩同年同月出生,只是新郎李青云比新娘杜新月大十多天。他们自幼一起上学一起回家,可说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高中时候的李青云眉清目秀,潇洒倜傥;杜新月更是亭亭玉立,艳如桃花,被同学们戏称为“西门庆”和“潘金莲”。可惜的是,他俩的学习成绩虽属上乘,但不拔尖,由于那时我国的教育还不是很发达,升学率低,他们还是双双名落孙山,回村当了民办教师。 由于村里条件差,学校没有供教师休息的房子,他们向学生一样“走教”,每天同去同归,昔日的“西门庆”和“潘金莲”真正的产生了感情,成了恋人。 李青云上有三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并且在四年前都已经出嫁了。家里就他这个中间的儿子陪伴着多病的父母。 三年前,在杜新月的鼓励和支持下,李青云参加了民办教师读师范的升学考试,被本市师范学校录取。两年师范毕业后,由于李青云有一副潇洒的身材,一腹出众的文采和一手漂亮的书法,被市政府办公室看中,留在市府做了一名市府秘书,试用期一年。于次年8月1日,李青云试用期满,被市府正式录用,成了一名堂堂正正的市府干部。于是他们办理了结婚手续,没有人知道杜新月在新婚之夜服毒真正原因是什么。 听完王强和李汉的汇报,苟所长们百思不得其解: 他俩既然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又是郎才女貌,自由恋爱,为什么杜新月要自杀呢?又为什么要在新婚之夜自杀呢? 苟所长们找不到答案,只好又拨通了东方冷剑的电话,请他出马。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新娘杜新月在新婚之夜猝死的消息还没过夜就传遍了四乡八邻,东方冷剑自然也听说了——因为这寨子村和东方冷剑的上官村相邻,只是寨子村在上官村的西面。 其实,没有接到苟所长的电话之前,东方冷剑就在心里琢磨: 这对年轻恋人已经恋爱了6年之久,早已达到如胶似漆的地步,新娘为何要在新婚之夜自杀呢?难道他们之间存在某些不与外人道的原因?这个自杀是真自杀,还是被迫的自杀?……因为,从知情人士的口里了解的都是正面的消息,东方冷剑也琢磨不出深层次的东西。 接受任务后的东方冷剑,向苟所长要了技侦员欧阳倩,便开始了寨子村的走访与调查。 他们先走访了新娘子杜新月的亲属,杜新月的父母和兄嫂都说: 说实在话,这俩孩子从小到大,一直关系都很好,恋爱后更是黏糊的难以分开。青云这小伙子不仅人帅气,有才华,也很孝顺,我们都很喜欢他,早把他当成了我们家庭的一份子。女儿突然在新婚之夜死了,我们也想不明白,报案,并不是怨青云或者怀疑他谋害新月,只是想你们把其中的原因弄明白。 从新月娘家出来,东方冷剑的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因为,从新月家人的语气中可以断定,至少在同村居住的这两家人不会因此成了仇人,邻里就有了安宁。 接着,他们又走访了新郎李青云的家人。李青云的父母本来就身体不好,突遇新婚儿媳猝死,焦急难耐,人已经歪歪斜斜不成形体了。李青云虽然年轻又在市府工作,思想活跃,但突遭变故,也是满面憔悴。 李青云的父母对东方冷剑和欧阳倩说: 新月这姑娘,小的时候就逗人喜爱,我们很喜欢她。自从她和青云恋爱后,我们在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总说我们不知是哪辈子积了德,能娶到这么好的媳妇。我们家穷,我们两个老东西又都是病鬼,要不是新月忙里忙外的照顾这个家,照顾我们,莫说青云读书,就是生活也难以维持。上个月,他们双双回家说,要结婚,我们喜得好几天都睡不着觉,可,可谁知道这孩子,咋,咋……唉!呜呜呜……我们福分薄啊! 说着说着,青云娘伤心的大哭起来。 当东方冷剑向李青云了解情况时,他说: 至于我们的情况想必你们已经听乡邻们说了,不瞒你们说,我们两个在我读师范之前就已经有了肌肤之亲,那时我就要求她与我结婚,可她总是说我有才,就这样结婚把我系在农村一辈子,不仅浪费了我的才华,也会让她一辈子心里不安。他宁愿放弃自己,帮我照顾父母,照顾家,督促我学习,帮我报考,才使我有了今天的成就。去年我分到市府工作,我就对她说,我们结婚吧,免得市府机关人多嘴杂,惹出事非。结婚了,我们都安心,老人也不用操心。可她总说我是在试用期间,结婚恐怕会影响留用。直到今年我办理了正是留用手续,她才同意结婚。可谁知……,其实,我也不明白她究竟是因为什么……唉! 随后,东方冷剑和欧阳倩又走访了他们的乡邻,乡邻们一致都说,新婚之时,按照乡下风俗,新娘和新郎两家都宴请了宾客,只是新娘家在前一天,新郎家在后一天。新婚那天,新娘在新郎家吃罢晚饭后,乡下的风俗亲朋好友和左乡右邻还要喝喜酒闹洞房。但不知是什么原因,喜酒还没有喝完,新娘就说有点头晕,歪歪斜斜的让新郎扶她去休息,新郎送她进去休息后出来继续和我们敬酒热闹,不想,当我们喝罢喜酒进到新房准备闹房的时候,却发现新娘子静静的躺在新床上,停止了呼吸。现在想起来可能是她趁客人吃晚饭新房里没人之际就已经喝下了安眠药。我们也为他们惋惜,我们都认为他们真正的是郎才女貌幸福的一对,因为他们是我们村子里最讨人喜欢的年轻人,也是最有出息的年轻人,多少年了,我们村就出了青云一个“秀才”,出了新月一个美女。唉!人的命,咋就这样脆弱呢?…… 这下,纵是东方神探,也探不出这新娘杜新月服毒自杀的原因。案子又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境地。 不想,正当东方冷剑对案件一筹莫展的时候,苟所长收到了一封近乎有些离奇的来信——是新娘子杜新月在服毒前三天通过本镇邮局邮寄给他的。信封里就装着一首打油诗和一张名曰“另一首”,却不见字迹的空白信笺。 苟所长们对此信研究了大半天也不明就里,只好又派人找回了东方冷剑和欧阳倩,让他们也参与“信的研究”。 东方冷剑和欧阳倩将那封信读了一遍又一遍: 为解纷争撰此诗, 留与法律作凭据。 以前相恋真情意, 纵死不弃两相知。 曾欲嫁早求安心, 亦好伴他读诗书。 梦想甜蜜壹生爱, 儿女更比老辈智。 如今沦为不孝子, 爹娘莫恨傻女痴。 除了根据那句“为解纷争撰此诗,留与法律作凭据”,明白是杜新月是以此诗作为解决婆家和娘家为她的死而引起的纷争之外,至于“怎样作凭据”,也弄不出个所以然来。 东方冷剑请求苟所长允许他把那封信带回家仔细研究,说是明天再来给他答案。苟所长只好同意了。于是,东方冷剑带着信回到家里,关起门仔细研究着。 “是首藏头诗?……‘为留以纵曾亦儿如爹’,不是一句通顺的话,并不能说明什么意思啊!……不是……是首藏尾诗……‘诗据意知心书爱智子痴’,也不能传达什么信息……显然也不是……” 东方冷剑只好暂时把信放下,到村里走走,清醒一下头脑,开阔一下思路。当他走到村口张老爹家门前的时候,看见张老爹正在引导孙子小狗子(小狗子,张老爹给孙子取的乳名,乡村人说是名字贱,好养活)玩堆积木的游戏,他们正好把积木堆成了一个宝塔形状。见此情形,东方冷剑不禁心里一亮,转身回家,拿起那封信思量起来,结果所有的组合还是不能清楚明白的告诉他什么“凭据”。 东方冷剑只好再一次放下信,带上袖珍收音机来到自家的院子里,打开收音机,坐在阳台下边晒太阳边听收音机。 一会儿,收音机播放歌曲,是一首电视剧《炼钢炉前的歌声》里的插曲《怎么个生活才幸福》: “屈指算,细细数,人生匆匆太仓促。十岁前傻读书,二十岁时还糊涂,三十四十一晃过,五十的光阴如跑步,一半的时间在床上混,一半的时间穷忙乎,生老病死,婚丧嫁娶,衣食住行,油盐酱醋,掐头去尾估一估,一辈子怎能不忙乎,怎么个生活才幸福。” “是啊,掐头去尾估一估,一辈子怎能不忙乎……”听着听着,东方冷剑不禁跟着歌词感叹起来。这一感叹不要紧,东方冷剑的心里又是一亮,立即关了收音机,重新拿起那封信研究起来。这次的研究,使得他真的“柳暗花明”,确定了杜新月的死真正是自杀。但杜新月为什么要在新婚之夜自杀,而且那第二张信笺上明明写着“另一首”可为什么又什么也没有呢?东方冷剑还是百思不得其解。 东方冷剑拿着第二张信笺,在手里摸索着。摸着摸着,他突然觉得那张信笺上有些不同的粗糙感觉。“难道这是一首用‘保密物’书写的,不想让多的人知道的‘诉情诗’?……真是这样,那是用什么东西写的?又如何才能看清楚呢?……难道是学着电影里面的保密手法用……写的?” 想起这些,东方冷剑先用硬质纸张转了一个圆筒,作为幻灯发光筒,罩在台灯上,然后将信笺放在发光筒前面,像放幻灯一样慢慢移动,果然发现那信笺上有一行行乳白色模糊的字迹。于是,她又打来一盆清水,把信笺轻轻地平铺在水上,一会,那信笺上便清晰的显现出一首字迹呈乳白色的“七言诗”。 东方冷剑大喜,拿出照相机把那首诗完整的拍摄下来之后,又用篾制平拍非常小心的把信笺从水里脱出来,放在吸水性很强且又柔软的棉布上,让它慢慢脱水,以保证信笺上的字迹不被模糊。 一切准备工作做好之后,为了遵从新娘杜新月的遗愿,东方冷剑带着杜新月的信笺和照相机去到杜新月的娘家,私下里找到了杜新月的父母,把整个案情的来龙去脉都告诉了他们,并希望他们能够原谅女儿,自己节哀顺变。 杜新月的父母听了东方冷剑的案情讲解之后,长叹一声老泪纵横,对东方冷剑说:“只怪我们女儿福薄命短,还害了李家孩子。算了吧,我们不怪老李家……” 做好杜家的工作之后,东方冷剑又让儿子用摩托送他到了派出所,只单独的和苟所长汇报说明整个案情。听完东方冷剑的汇报之后,苟所长也大吃一惊: “这杜新月的思想也太敏感了,为这,就要自杀!真是遗憾!” 其实,杜新月的第一首诗是一首“宝塔藏”,不过,需要对原诗进行“掐头去尾”,即去掉诗的开头两句和末尾一句,只留中间七句,再按照宝塔式的藏字,即,第一句藏第一个字,第二句藏第二个字,如此类推……如下所示: 以前相恋真情意, 纵死不弃两相知。 曾欲嫁早求安心, 亦好伴他读诗书。 梦想甜蜜壹生爱, 儿女更比老辈智。 如今沦为不孝子, 将每句的藏字提出来组成一句话就是:“以死嫁他一辈子”。这句话就告诉家人,她的死是自杀。 东方冷剑能够这样分析出来,自然是得益于张老爹和孙子堆积木和听歌曲的启示。 因为杜新月不想让多的人知道自己自杀的原因(羞于与李青云肌肤相亲诉说),用胶水在第二张信笺上写了第二首诗: 金榜之前力耕深, 金榜之后浅几分。 昨日出仕三分热, 今日全然冷如冰。 云聚高山为常事, 人喜新欢是常情。 自知婚姻无长久, 嫁他只为一名分。 这首诗,既向家人诉说了自己与恋人李青云肌肤相亲的感觉,也向司法机关诉说了自己自杀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