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全国人大代表曾拉出某年40多台上星春晚6亿元制作成本的账单,也有全国政协委员批评春晚劳民伤财、过于铺张。(人民日报02月01日)。 这还只是40多台上星春晚的花费,实际上,全国办春晚的远远不只这40多个上星的频道,而是几乎所有的电视台,中国目前每个省级电视台都有10多个频道、地市级电视台也有5、6个频道,就是一般小县的电视台,最少也有两个以上的频道。省级电视台的大部分频道都有自己的春晚,地市电视台也至少有两台春晚,县级电视台也要办一台春晚。这么多的春晚都号称要打造成“震撼人心的视觉盛宴”,都要求要办成“美仑美奂的精彩呈现”。一台县级春晚最少投入也不下60万以上,上百万、几百万也是等闲事。如果把这许许多多没上星频道办的春晚也算上,花费可以说是更加让人触目惊心!想一想,这么多的钱如果节约下来用于扶贫济困、用于改善民生该做多少事啊? 实际上,春晚这么大的投入让许多电视台都感到不堪重负。特别是那些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办春晚财政拨款有限,商业广告不多,企业赞助很少。所以,一般情况是,晚会一结束,大家身心疲惫,经济债务上身。工作人员争相吐槽、观众纷纷拍砖, 春晚在一些地方是这样地吃力不讨好,但为什么众多的电视台还是这样乐此不疲地办春晚呢?这是因为这么多年来,春晚已经成为中国的新民俗,成为各地群众在春节期间很期待、很憧憬的一道文化大餐。如果有一年春节没有春晚,大家都感觉到生活缺了点什么?都感到春节过得去不圆满。所以,作为电视台来说,春晚不仅要办,而且要办好 。 现在的问题是:很多的电视台在办春晚时,办法不正确,偏离了春晚娱乐、开心的主题。把它变成了歌颂官员政绩,展示官员形象,吹捧领导水平的平台。所以,为了让当地领导的形象更完美、更光辉、更灿烂、对电视台的春晚,很多地方领导都非常重视,从方案的拟定、主题的确定、节目的敲定、明星的搞定,领导都一一过问。有的领导甚至连每个节目都要逐字逐句审定。舞台背景、演员班底、服装道具也要反复审查。都要求气魄大、场面大、有明星、有高度。因此,很多地方的春晚投入惊人、场面宏大、阵容豪华、舞台炫目,但是,观众却没有从中感受到节日的喜庆,享受到开心的欢乐。而是看到夸张的表扬,看到肉麻的吹捧、,看到作呕的赞扬。很多观众看不下去赶忙挥动遥控器换频道。高投入没有换来高收视率、高赞扬率、高效果。而是换来多贬损、多嘲讽、多拍砖。 春节晚会也是宣传的一种形式,当然应该有教化、启迪、歌颂、引导的功能。但从本质上说,春节晚会最主要的功能还是营造气氛、娱乐生活,让观众放松身心,感受欢乐。所以,应该少些宏大的主题,少些肉麻的吹捧,少些拔高的赞扬。多些民间风味,多些地方特色,多些传统气息,多些群众演员。也就是多一些娱乐性、多一些群众性、多一些文化性,多一些民俗性,即使是歌颂也应该是以群众为主角,即使要表扬也应该是以人民为对象。让群众感到亲切,感到温馨。 如果我们剥去附加给了春晚的包装,删掉了不该让春晚承担的功能,还原了春晚的本来面目,让春晚真正成了让群众当主角,给群众以娱乐的晚会,我们的春晚花费就会大幅下降,收视率会大幅上升,工作人员吐槽、观众拍砖的现象也会大幅减少。这样的春晚扎堆又有何不可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