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理应获得更多的劳动报酬,从而赢得社会的尊重,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昨天,在政协上海市十二届一次会议第二场大会发言时,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总工会副主席肖堃涛透露,根据去年上海市总工会调查,有55.1%的人明确表示不愿意自己的子女当工人,主要原因就是认为当工人“收入报酬低”、“社会地位低”。 《 中国青年报 》02月02日 )。 笔者认为:上海市的这个调查,应该是给了调查者很大的面子,还只有“55.1%的人明确表示不愿意自己的子女当工人”。记得此前媒体报道多个地方进行的类似调查,比例都比这个调查结果要低。最低的好象连1%愿意当工人的都没有。让调查者难堪,让社会心冷。 曾几何时,当工人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职业啊!笔者小时候就广泛流传着一段顺口溜:“干部的儿快快长,长大了进工厂;农民的儿快快长,长大了搞双抢”。“”双抢“就是抢收、抢插,也就是当农民。那时当工人就意味着“铁饭碗”、意味着体面、意味着光荣、意味着尊严。是一人当工作,全家都骄傲。一般人是当工人的梦都不敢做。真应了那句“30年河东,40年河西”的俗语。近些年,当工人在城市人眼里已成为无能的表现,成为卑贱的别名。进国家机关、到事业单位、去垄断行业、做金领、做粉领,成了许多人的向往和追求。大家都想干轻巧活,拿快活钱。当工人,干粗活、重活、体力活,只有进城的农民工做。 这种都不愿意当工人的现象,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产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是对一些制造业的发展、提升都是一大制约。但是,从社会现实来看,从社会观念来说,任何人都无权责备那些不愿意子女当工人的家长,更无权责备那些不愿意当工人的孩子。因为趋利避害,实现利益最大化是每个人的本能。现实中,当公务员是旱涝保收、风雨无忧、八方来风、四面风光。进事业单位、到垄断行业是风光体面、收入可观、福利优厚、百事不愁。而当工人,劳动强度很大,社会地位不高,工资收入很低,还随时有失业之忧。现在的城市家庭又是独生子女居多,哪个家长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哪个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做人上人?哪个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从事“事少钱多离家近,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的工作呢? 上海市的这个调查还只有有55.1%的人明确表示不愿意自己的子女当工人,也就是说还有44.9%的人没有明确反对自己的子女当工人,这还多少给人一点安慰。但是,如果再朝前走一步,调查一下,有多少人愿意自己的子女当农民,恐怕更会让人大跌眼镜。可以肯定的是:几乎是没有人愿意自己的子女当农民了。事实就是如此,现在的农村中已经很难看到年轻人的身影了,都是些七老八十的白发翁媪在村子中留守。这更让人忧心不已! 从理论上讲,农业是第一产业,农民是最古老、最基本的职业,是物质财富的最直接创造者。农业兴则社会稳,农民稳则天下安。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迅猛发展,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没有改变,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仍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而要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就必须吸引和留住大批有知识、有热情的人才投身农业。然而,现实中却是几乎所有的农民都想逃离家园进城打工。
笔者所在的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民占到总人口的80%以上。过去,无论是去哪个村庄,都是鸡鸣狗叫,田野里都是忙碌的身影。近些年,这些景象越来越少见了。一些几百多人的村子只有几十人守在家中,而且大部分还是老人和孩子。昔日生产粮食、生长希望的肥田沃土,如今是蒿草蓬生,让人痛心。前几天,笔者到一个村子采访,与几名长年在外打工回乡过年的青年座谈,问到为什么把责任田荒芜、把房屋空置而餐风露宿去外打工时。他们回答是:“种田划不来。”笔者再问:现在种田不交税,而且还能领补贴,如果种得好,经济上应该算得来。“表面看,收入是增加了,但是,还有许多隐形的负担仍然很重,种一年的田不如打工一季的收入。而且孩子读书也是一大问题,业余生活与城里人也不是同一个概念。所以,没有哪个愿意在家种田了”。一名青年回答。
一席话让人震惊,都不愿当农民,谁来生产粮食?谁来养活中国?当然,并不是农民越多,农业就越兴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生产力发达,当农民的人会肯定会越来越少。但目前我国农村的这种现状,并不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呀!而是一种理性经济的选择!
人们常说:“职业无贵贱,人格有高低。”按理说,只有受到鄙视的人格,没有受到鄙视的职业,人们都不愿当工人、当农民呢,关键还是这种现实社会利益差距的使然。因为当工人、当农民都是“收入报酬低”、“社会地位低”、劳动强度大,社会保障差。这就出现了一方面是公务员招考挤破脑壳的竞争,一方面工人、农民无人愿意当,。 要改变这一现实,仅靠一般性的宣传教育,一般性的政策引导还远远不够,还必须通过不断地深化改革,重塑社会公平机制,重构社会职业伦理,让工人、农民的社会回报能够达到社会平均准线以上,并让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够尊重工人、农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