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晓军 于 2013-2-4 21:14 编辑
“小年”杂说 人们欢欢喜喜过大年之前,还要热热闹闹地过个小年。在北方一般都在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都在腊月二十四。所谓小年,其实是从上古就流传的祭送灶神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人们通常要杀猪宰羊,焚香鸣炮,顶礼膜拜,小心谨慎地将在凡尘“辛苦”了一年的灶王爷送归天界。只是因为这一天与即将到来的新年接近,所以人们称之为小年了。严格说它是一个祭祀的日子,与年并无多大关系。 那么,这灶神又是哪方神灵呢?要说话就长了。简单说神不过是人的精神所创造,它的变化总映射着民众精神的变化。而灶神的起源来自上古时代对火的崇拜,灶神即火神,因为有了火才有了与之相关的灶,“灶者,造也,创食物也”。但后来的人们忽略了灶神的本来面目,根据传说不断地将灶神加以改造,使其形象有男有女,其名号有灶神、灶君、灶王、司命、老妇等不同的称呼,其职权也不断扩大,由家神逐步升级为玉帝下派的钦差,成为监察各家各户的耳目。使之与百姓朝夕相处,民间的一举一动都在其监督之下。从此弄得人们诚惶诚恐,小心翼翼,甚至于毕恭毕敬,战战兢兢。但是人们在实践中看到人间许多不平事后得出结论,灶神并非什么好东西!不然为什么“为善的受贫穷命更短,造恶的享富贵寿又延”,想必都是这灶王爷在玉帝面前捣的鬼了。尤其是那些老实巴交的人们在灶王面前不敢有半点儿差池,如果“……鸡毛入灶中,致非祸;犬骨入灶中,出狂子。”真是毛都拈不得一根那,你说还让人活不活了!但对这卑劣至极又残忍至极的灶神,人们又无可奈何,还得世世代代请进家里,供入神位,那中堂上与“历代祖先”并排而坐的,就是这位“九天司命”了,人们对它不仅保吃供喝而且还要顶礼焚香。古往今来,神权对人精神的束缚与压迫由此可见一斑。 时间一久,人们终于悟出,这可恶的灶神除了向玉帝打点小报告外,并无大的能耐,所以针对他贪婪的本性,想出了对付他的法子。一是控制。你不是把为一年看到或是想向玉帝报告的事全记在屋梁房角的蛛网上么,我就在年终岁尾来一次大扫除,让你啥也记不清,成了一笔糊涂账。更在你上天之前家家户户熬几锅麦芽糖,粘住你的嘴,让你上天后好坏说不出。二是收买。你不嘴馋吗,在你临行这天,也就是腊月二十三、四吧,家家户户大肉大鱼,好酒好饭让你吃饱喝足,灌得酩酊大醉后上天。常言道,吃人的嘴软嘛。三是贿赂。将那整只的黄羊往祭坛上一摆,将早已准备好的纸绸做成的神衣,配上木板印的灶马照天一烧,你灶王骑的穿的带的都有了,总得讲点情面吧,“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是人们此时对这灶王爷的期盼。 现如今,灶王爷似乎没那么让人记得起了,为控制他打扫扬尘的举措成为卫生习俗让人们承继了下来,那可口的麦芽糖也饱了后人的口福。送灶王的祭祀宴成了可与大年媲美的盛宴,当人们推杯换盏之时,人们只知道像在过年——过小年,谁还记得你灶王爷!美中不足的是这贿赂一节本是用“纸绸神衣、木印灶马”糊弄灶王爷的把戏,却被后世发扬光大后遗害无穷,可能是祖先们始料不及的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