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4
贵宾
   
- 积分
- 7749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
|
双语标注 地域色彩 文化底蕴 1月25日,本报刊发《离谱!“三峡大坝”译成“三峡机场”, 荆宜高速当阳段现“雷人”路牌》,引发了一场关于宜昌路牌设置乃至街道命名的热议。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未来是否该设置双语路牌?简单的路牌对城市整体形象有何意义?
现存问题:路牌设置随意化
自本报报道荆宜高速当阳段“雷人”路牌后,市民反映,其他地方也存在路牌或指示牌设置不规范,甚至引起误导的现象。
“从长阳白寺坪回宜昌,很多人不知道是该走上海方向,还是走成都方向。从五峰渔洋关回宜昌,在岔路口的路牌指向宜昌左拐,我却走到了大雁,虽回到了宜昌却绕远了,导致会议迟到。”网友“东明村支书”反映。另有网友透露:“100路公汽车上站点牌上,有站点拼音是错的!长江医院写的chang jian yi yuan。”
据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科长肖作华介绍,目前我市路牌设置中的主要问题是路牌名称随意性较强。“去年我们也曾开展了清查城市路牌、指示牌中错误的活动,但作为监督部门,对有些出错现象只能责令改正。目前地名管理办法中还没有正式的处罚条例,对这一块的规范需要立法部门制定相关法律,才能更有效地进行监督。”肖作华说。
双语路牌:旅游城市应有之
调查发现,目前在宜昌能看到双语路牌、指示牌的地方主要在高速、机场、火车站以及少数公交车内。
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今天,是否有必要统一设置双语路牌?市规划局副局长艾长征认为,宜昌作为旅游城市,路牌设置应当配英文。“一是方便外国友人,二是彰显旅游城市的基本素养。”
就此话题的讨论中,市民一致赞同设置双语路牌,但前提是英文翻译要严谨,要经过权威专家的把关。
博友“三峡在线”表示:宜昌是一个旅游城市,我们应该在旅游信息设施和服务方面与国际接轨,让游客通过路牌、地图、网络、印刷品得到更全面的宜昌旅游信息。很显然,路牌加上英文标注,外国游客使用起来可能会更加方便一些。这就是一个具体的操作细节,很人性化。
路牌名称:本地色彩需加强
路牌设置重在内容,“现在有很多人地名意识欠缺,随意起名、随便更名的情况很多。实际上地名、路名这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往往能反映一个城市的整体素质。”肖作华如是说。
在本届宜昌市两会上,关于城市道路命名的议题颇受关注。市人大代表邓德忠建议,用本土符号命名城市街道可以更好地宣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品位。
读者林代佩反映,走在宜昌的大街小巷,总是看到太多与其他城市一样的中山路、解放路、胜利路、环城路等。其实,街道的名字早已不再只是地名的代称,还是不同城市个性的代名词。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特别是在“宜昌新区”建设中,要建设整齐有序的道路格局,每一条街道更应该有代表城市内涵气质的名字。网友“厨师沙拉”建议:作为想建设成为特大城市的宜昌来说,道路命名是否可以借用名人之名来命名?如用屈原命名一个屈子大道,用昭君命名一个明妃大道。
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教授陈林表示,道路名要与当地实际、文化、特色相结合。宜昌是一座旅游城市,道路名称及路牌、指示牌设置都反映了城市形象,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也存在一些道路随意取名,不能反映当地文化特色、没有文化氛围的现象。“如沿江大道,胜利一、二、三、四路等的命名,都是单纯起到指示性作用。”
记者手记:小路牌中的大宜昌
在城市建设中,与高楼大厦、宽阔坦途相比,小小路牌往往不引人注意。但见微可以知著,路牌、指示牌是一个城市文化的注脚,不仅反映了城市文明,也透露着地域文化,所以路牌设置不可小觑。
近年来,全国文明城市以及各类文化奖项让宜昌光辉卓著,但是宜昌的文化元素还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和挖掘。在今年的市两会上,宜昌市原政协主席李泉表示,“宜昌是历史文化、现代文化资源高度富集的城市,巴楚文化、三峡文化、名人文化、民间文化等交相辉映,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具有全国性、世界性影响。可是,国际友人和外地游客,当他们来到宜昌后,却难觅让他们记忆深刻的文化符号。”
文化符号体现于城市细节,而路牌所反映出来的内容正是城市细节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小路牌中有大宜昌,并非夸大其词。要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更是不能只停留于口号和泡沫化的宏观建设,注重细节建设才能真正实现“宜人之城,昌盛之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