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陈光标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了一条消息,称其申请改名“陈光盘”,目的在于号召大家节约粮食,春节、婚礼等不放鞭炮,以及节约用水,节约用电。 该条微博发出不到20分钟转发评论就已破百,在一片赞许声中也有一些“不同”的意见,有网友笑称,不用改,陈光标字光盘就可以了。还有网友调侃到,干脆改名叫“陈光芒”吧,保证熠熠生辉。 其实改名字对于陈光标并不陌生,在2009年他就曾把老婆孩子的名字分别改成张绿色和陈环保。(02月04日 17:53 龙虎网)。 看了这条新闻,笔者在佩服陈光标政治敏感、思维敏锐、反应迅速、改名及时的同时,也真替陈光标感到很累。他不仅要谋划企业的发展,运筹生意的方向,管理企业的员工,还要时刻观察时局的变化,研究大局的走势,以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地用一些超出常规的举动来抓人眼球、吸引媒体。连名字都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不停地改变。真不知道他还要改多少次名字?也不知道他最终希望公众记住的是哪个名字?而且,陈光标总是改名字,让人感到他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家,也不仅仅是一个生意人,觉得他还是一个出色的策划师、一个老到的炒作家,一个与政治走得很近的知名企业家! 笔者是在汶川大地震时第一次知道陈光标这个名字的,那时,他作为第一个把抢险机械开到地震现场抢险救灾的企业家,让笔者产生了深深的敬意。之后,有关他的新闻就不断地扑面而来,而且大都是学雷锋、做慈善之类的新闻,这更让笔者对其钦佩不已!认为这才是有良心、有爱心的企业家、是有责任感、有奉献精神的企业家!但是,近些年,陈光标不断地用他的行为、用他的炒作改变着我头脑中的这种印象。他戴着雷锋帽,穿着黄军装,照雷锋像;他自曝生意纠纷;他慨叹三个月没接到一桩生意,企业陷入困境;他高调在街头卖台湾空气;他几次随着形势改名字,等等。都让人觉得他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企业家,也不是一个单纯的生意人了。 是的,办企业、做生意,需要知名度,需要广告效应,用一些出其不意的办法,用一些新奇的点子制造一些新闻,鼓捣出一些卖点,吸引公众眼球,提升企业的知名度,聚集人气、赢得财气,人们也能理解。但是,这样做应该有个前提,就是一要真诚、二要适度。不能口是心非,嘴上标榜得无比高尚,实际却是为自己的生意挡网。口中是舌粲莲花,肚里是满腹算计。更不能不切实际地老是起时髦,跟风跑,甚至为了起时髦,跟风跑把自己和家人的名字都改来改去。这就是炒作过头,适得其反了。大家知道,名字就是一个人的标签,一个人的符号,应该相对固定,如果老是改来改去,就不利于这个人的社会交往,不利于这个人的事业发展了。特别是作为知名人士、作为大企业家,更有诸多不利。就拿陈光标来说,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他曾经叫过“陈低碳”?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个企业家整天的把心思和精力都花在这些制造眼球效应的举动上,就很难得有时间沉下心来谋划企业的长远发展,很难得有精力来总结经营、管理的得失、对企业档次的提升、长远的发展也大为不利。 因此,笔者真诚地劝告陈光标一句,不要老是用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来吸引眼球,希望这个“陈光盘”是最后一次改定的名字。以腾出时间、留出空间、省下精力认真地谋划企业的发展,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做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