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去湖南凤凰古城度过,绝对是个好主意。 听说凤凰的美,是从文豪沈从文的作品《边城》里知道了川湘边境的风情;从朋友们的出游游记里,知晓了凤凰的魅力。得知凤凰为一个边城,坐落在湖南、贵州、重庆三省市边界,所以称为边城。早就想亲历而为到凤凰一趟,几次机会与我擦肩而过。这次恩师相约,终于洒脱一回。 初二晚上,乘坐到昆明的火车,次日凌晨6时到达张家界。包了一辆旅游车,下午到了凤凰。凤凰的街道早已被南来北往、南腔北调的游客装满。沱江穿过市区最繁华的街道,一直蜿蜒向西。穿着苗装背篓的人点缀其间,让人感受到这里的民族风韵。三四层高的楼房耸立在沱江两岸,有二里开外。一色的桐油漆就的门窗,显得自然古朴,充满生机。这些楼房大多数经营着宾馆和客栈。也许是受他们的同乡沈从文和黄永玉先生的熏陶,文化底蕴彰显,仅从房子的结构、装饰、门联等上面就可窥见。气派的门楼,风火墙高立。小院、小巷、小店的名字起的很有诗意,让你难以忘怀。“凤门客栈”、“安然居”、“老地方”、“北边街”、“虹桥”、“堤溪路”,不再一一列举。沱江河水清澈,有三十公分的水深,上面一字排开七八座各式各样的桥梁。有气势磅礴的东华桥,有情意绵绵的廊桥,也有几块石块码就的便桥。江底水草滑过,亲吻着落下的碎石。谁家的媳妇背来满篓的衣被来到江边,抡起棒槌浣纱起来。背篓里的孩童沉睡在沱江的棒槌声中。江水有多宽,廊桥就有多长。桥的那一端是否有一位深情的湘妹子站立在那儿,等候着情郎的归来? 寒意袭来,凤凰的人们聚集在火盆前侃着山海经。但大多数的凤凰人在那里叫卖着旅游工艺品。湘绣、银器、米粉、姜糖、血耙鸭、社饭,这些湘菜品种无不是各领风骚,引得无数游客纷纷折腰。 六十多岁的韩婆婆静心地绣着她的《黄金满地》作品。冬日的暖阳照在她的脸上,也挥洒在她作品上的满地黄叶上。据她说,这个作品得花上她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作品卖出后回报可观。黄老板和亲戚合资600万元开了一家客栈,每人年收入三十万元左右。黄老板说,凤凰的旅游基本没有淡季,每年只是在过年前后有一个月的时间相对清淡些。 夜色降临,华灯初放,凤凰变得更加迷人起来。两岸灯火相望,沱江倒影出凤凰的夜色斑斓。虹桥风雨楼下一家米粉馆里,一对情侣只买了一碗牛肉米粉,两人拿了两双筷子,你一根我一口地吃起来。不知若干年后,他们的甜蜜爱情是否如昨?是否经历起那风雨的飘零?米粉店子由五十开外的苗家嫂子玉莲打理。店不大,有餐桌五六张。同样是桐油漆就的桌椅板凳。一小方桌上的手提电脑与世界联着网。 城门洞下两个流浪的歌声悠扬,引得游客停下了脚步。歌声在吉他、鼓点的伴奏下青春迸发。歌声带着他们的音乐理想,带着他们人生的希冀。他俩卖力地唱着,他们奔波着,也为小资的生活,也为个性的张扬。看着沱江上的风景,脑际掠过刺绣的黄婆婆、开客栈的黄老板、苗家嫂子玉莲、流浪的歌手等,心想这些可敬的劳动着的人,才是凤凰古城的魅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