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杂粮里找到商机 大冶农民变身百万富翁
汉网 2013-02-16 稿件来源:长江商报
王国柱在自己的豆丝厂里晾晒豆丝。本报记者 陈晴 摄 面朝黄土背朝天,这是人们对于农民的传统印象。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已经不甘于刨土地,他们也开始结合自身优势挖掘商机。
大冶市保安镇桂花村农民王国柱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将家乡传统食品——豆丝成功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年销售收入数百万元。
五谷杂粮里找到商机
豆丝是保安镇的传统食品,但长期都停留于小锅小灶的农户自制小吃。王国柱则对其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13日上午,王国柱的豆丝厂还在放假,但厂区内排列整齐的圆形烫豆丝机器、烘箱、剪切机等,依稀能看出平时这里繁忙的生产景象。
“眼下,我们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王国柱说,例如切豆丝,以前都是工人手切,时间长了手臂酸痛,根本抬不起来。“现在引进了剪切机,既整齐又快速。”
“豆丝的主料是大米,配上黄豆等杂粮,还有面粉一起搅匀,就可以做成米浆。”厂区内,王国柱介绍,兑好米浆后,还需要经过烫豆丝、剪切、晾晒、烘干等多道工序。“除了黄豆,我们也会在豆丝里添加绿豆、荞麦、玉米等五谷杂粮,做成不同风味的豆丝。”
同时,王国柱的厂里还兼生产高粱粑、荞麦粑、糍粑等传统食品,也是供不应求。
“小时候,自己家里就经常吃豆丝,很香。”谈起做豆丝的初衷,王国柱说,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白米饭等已经不稀罕,反倒是一些五谷杂粮做成的传统食品,更绿色健康受人喜爱。
欲扩大规模打响品牌
生产的豆丝,需要到达客户手中,才能变成真金白银。
据了解,桂花村畔村级公路修建整齐,与镇上的公路紧密相连。“村里这两年修了公路,厂里的豆丝做好后,我可以开着货车,很快送到各个批发户手中。”王国柱说。
记者在王国柱的工厂内参观时,他的电话依然响个不停。“这都是找我订豆丝的。”王国柱说,自己工厂的豆丝现在都是采用电话预订的方式,“我们现在每天可产一千多斤豆丝,年产豆丝约七八十万斤,销售收入数百万元,这还不包括糍粑、高粱粑等兼营食品。”
“眼下,我们厂里已经购进了真空包装机,对豆丝进行了简易包装。”不过,这不是王国柱的目标。他说,未来自己将继续扩大生产,将自家的豆丝品牌打响,进一步提高豆丝的附加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