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简白 于 2013-2-19 09:18 编辑
【珠环翠绕,眉目如画】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 春节期间,在襄阳市各乡镇到处能看到唱大戏的场景,农民群众节日文化生活丰富多采,成为新农村节日期间的一道迷人风景。从大年初一到十五,河南南阳长宏曲剧团的大戏正在上演,让村民从大年初一到十五过足戏瘾。河南南阳长宏曲剧团(原河南唐河曲剧团),是一个30人的民间戏曲团体,他们每年80%的时间都活跃在河南湖北一带,为群众送戏下乡,每年的正月初一到十五,他们都会到襄阳县襄州区(原襄阳县),不仅为广大的戏迷,村民送上一道戏曲大餐,也为襄阳地区带来了浓浓的年味,可以让附近的戏迷们大饱耳福、大饱眼福,这是他们2013年正月第20次送戏到襄阳县。 本组图片,拍摄周期比较长,跨度从2009年到2013年,每年剧团来襄阳,我都会抽出点时间进行拍摄,因为我比较喜欢戏曲,更比较喜欢记录一些事件,也包括戏曲中的故事,人物,唱腔和色彩。 曲剧是河南省本地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他主要活跃在河南湖北一带,过去,曲剧也称"高台曲"或"曲子戏",有些地区又称"南阳曲子"。曲剧流行于河南全省及其周围邻近地区,是在当地流行的曲艺鼓子曲(洛阳曲子、南阳曲子)和踩高跷的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受到其他剧种的交叉影响发展而成的。
曲剧最早可追溯到由坐班清唱的河南鼓子曲,由其中的杂牌小调与河南的民间歌舞踩高跷相结合,于1926年经由临汝县农民组成的同乐社搬上戏剧舞台,从而正式发展为戏曲剧种。其中的"高跷曲"由去掉高跷拐子的演员登上戏剧舞台,是曲剧由民间歌舞演变为"高台曲"这种正式的戏曲形式的一个质的飞跃。
【图二 ▲身兼团长和主要演员,年逾不惑的女人如何承担双重责任与压力】
【图三 ▲戏曲引导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完成了几千年古老文明的传承】
【图四 ▲舞台上正在上演的曲目是“斩陈和”吸引着观众】
【图五 ▲ 寒意逼人,戏台简陋,依旧难阻观众的如火热情】
【图六 ▲看到这个场面想起了河南马街,河南的戏曲历史悠久】
【图七 ▲听着看着,吸上一支烟,是种享受】
【图八 ▲镜后的容颜已老,爱情却如美酒,历久弥香】
【图九 ▲】
【图十 ▲演出间歇,抽根烟准备下场戏,今天的烟格外的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