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让环保局长“下河”说明啥? 近日来,继浙江瑞安企业首请环保局长下河后,全国各地网友均在微博上跟进发起的“悬赏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活动此起彼伏,好象一夜间,全国各地都涌出了如“仙降河”般的河道,自然,至今没有一名环保局长敢于出面“接榜”。这此河道同样也没有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得以治理。 之所以这种带有情绪渲泄意味的表达方式一再被使用,一方面说明民间对生活环境被污染的不满和无奈,同时,各地环保部门的长期不作为已经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程度了。 不能不说这些被污染的河流就从没被人提及?(这些河流肯定不是一年两年就能长成如此模样!),也不能不说各地环保部门就真的不知情(更可能是由于屈从于地方而经济发展造成的难以作为)。辖区内污染河流被频繁曝光,本没有年初席卷全国的“大气污染”来得那么来势汹汹,环保部门如果能够放下身段,认真听取一点民意并依法治理(哪怕仅仅只是书面上应付一下),恐怕也不至于造成如今被频繁悬赏的尴尬境地。但温州环保部门随后的一系列应对方式却颇耐人寻味:先是当地环保部门率先回应:“仙降河”里面的漂浮物只是生活垃圾。我不知道这位发言官到底凭什么可以通过一张照片就断定河中是生活垃圾?是他本来心里有数还是连夜就私勘过该条河道?要不然怎么会如此底气十足?但河道污染连游泳都不能已成事实,即使是生活垃圾环保部门就能脱逃干系?要不然苍南县的一条污染更加严重的河流又怎么会被再次“悬赏”? 无可奈何之下,温州环保局更是作出了一个“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动”——在当地媒体及时刊登出一整版的“形象广告”,而内容里竟没有一句提及污染河流整治的举措。也由此引得全国舆论一片哗然,更有曝料称该整版广告价格不菲,达14万之巨,而这笔钱的随意使用算不算是“公款消费?” 我不敢妄加猜测这则“扑粉广告”的出台是否是因为先有合同在身,但即使有千万条理由该上似乎也不应该在此时出现吧。在局长们一再被悬赏却鲜见有丝毫规定动作的情况下,难得当地环保部门还有如此“自娱自乐”的精神。而在如此“臭名昭著”的无视民众情感的“变态行为”屡次上演,而当地居然还没有出现一丝丝“治庸问责”的动静,我终于也知道了当地环保部门的底气是从何而来了,那么,出现那么多因“生活垃圾”造成的严重污染也就不足为奇了——至少,在当地,这样的河流似乎早就没有治理的必要了! |